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最新上映 台词迷 美图 预告片 幕后故事 微电影 七嘴八舌说影视 影评 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建国大业》商业爱国主义新模式

2009-09-23 11:25:30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曾念长

   

作者:曾念长

  由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担任总导演的《建国大业》在内地上演三天半,其票房便已冲破亿元。此时此刻,媒体发出了尖叫声。我习惯于称之为“货币的尖叫”,一种被当代货币哲学支配的尖叫。这种吆喝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对货币表现出灵魂出窍般的震惊。当大众媒体对《建国大业》的大口吸金表现出惊呼状态时,不正是一种“货币震惊”吗?

  媒体人士普遍认为,《建国大业》大获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超常规模的明星阵容,172位一线华人明星华丽登场,从而制造了“史上最牛献礼大片”的噱头;二是在影片中全面导入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技法,从而开启了中国爱国主义影片的新时代。以上两点实际上有着内在的包含关系:打造超常明星阵容往往也是好莱坞技法的一部分。这样,焦点就在于:好莱坞技法是如何制造出一部惊艳大众的爱国主义电影的?

  传统的爱国主义电影,共享着如下一些特征:谨慎的叙事、严肃的说教和单向度的价值表述。而《建国大业》在坚守传统爱国主义电影的主旋律的同时,大大突破了传统技法,在“观赏性”和“故事性”上下了大工夫。如周恩来发火、毛泽东遇到敌机轰炸酣然大睡等细节,都不是传统主旋律电影的表现风格;再加上华丽的明星阵容和震撼的声光电效果,从而集成了一部成功商业大片的基本要素。

  “主旋律+好莱坞技法”开启了中国爱国主义电影的新纪元。媒体人士说得好,这部电影“注定要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非同凡响的一笔”。我认为这并不是偏颇的判断。《建国大业》的当前票房业绩预示着一种新的爱国主义电影运作模式在中国试验成功了。我称这样的爱国主义为“商业爱国主义”——一种由当代货币哲学主导的爱国主义。

  商业爱国主义电影在好莱坞大片中是一种相当成熟的产品,我们可以在好莱坞的许多经典大片中随处发现美式爱国主义的意识形态碎片。这些碎片镶嵌在被商业美学包装过的个人主义英雄叙事中,轻松地调解着观众的愉悦情怀。但好莱坞的电影大鳄们却很难有韩三平如此巨大的能量:以区区3000万元的投资集聚了172名一线艺人制造出一部预期票房收入将达4.5亿元的商业爱国主义大片。

  似乎只有在中国的爱国主义语境中才能看见如此神来之笔。媒体报道,参演本片的170多位明星都是“零片酬”加盟。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里面的逻辑很清晰:这是一部爱国主义电影,演员是义务参演并因此获得爱国主义的殊荣。照此逻辑推理,韩导演似乎也有义务让全国人民免费接受一次《建国大业》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商言商,商业爱国主义电影获得巨额票房收入不应成为我们妒忌的理由。但是来自媒体的尖叫声提醒我们,《建国大业》的商业爱国主义还难以自圆其说。它假“爱国主义”之名行“商业”之实,让“商业”与“爱国主义”成了两张皮。对此,我斗胆劝谏韩导演:第一,借鉴好莱坞的商业爱国主义电影的操作模式,要把商业片和公益片区分开来。第二,如果您确实是为了“献礼”,就免费让观众们接受一次爱国主义的美学洗礼吧。演员们都对您免费了,您还有不对观众免费的理由吗?

  (实习编辑:周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