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首届CAFAM未来展

2012-10-25 16:49:20来源:《艺树》    作者:高勇

   

  不管是美术院校的艺术基础教育功能,还是美术馆的公共艺术传播作用,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升温以及艺术生数量的增多,艺术院校以及美术馆的视线已经不能局限在教学和展览收藏方面。美术院校和美术馆在共同的学术体系中,理应积极架构学术延展平台以及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性。“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对一些个体艺术家而言,可能只是一次寻常不过的群展,但在学术框架内,却代表了中央美术学院及其美术馆,对活跃在当下的青年艺术家们的具有系统性、文献性、学术性的“普查”态度。作为一个学术性大展,“CAFAM未来展”将成为一个常规性展览,在今后每两年举办一届。

  生长:亚文化的未来

  “首届CAFAM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将“亚现象”作为主题性概念提出,这既是基于全球亚文化现象中的新生存状态的一种展现,更是对中国亚文化发展动向的一种关注和剖析。亚,对我们并不陌生,由“亚现象”我们更容易联想到的是亚军、亚健康之类的常见用语。但在这里,“亚”并非指等级的高低,而是对某种客观状态的能指。相对于主文化的目标群体,亚文化现象主要集中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形成了特有的青年文化现象。

  青年文化作为新一代精神面貌的呈现方式,其自身所具有的不成熟性和冒险性,决定了它的存在,既是对主文化存在的补充,同时又是对主文化的一种软回应。活动策展人之一王璜生指出,“青年文化可能是未来主流文化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它在同主文化之间相互发展、生长的关系中保有很多特别的东西:它有意制造某种对抗,有意去挑战某种东西,有意去标新立异……”

  然而,在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中,亚文化的原有存在形态、思维方式等都可能受到不明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亚文化或者说青年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如何认清自己、保持自身生长的独特性和方向性就显得尤为关键。

  普查:去策展人之言

  “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的另一个关键词为“生态报告”。简而言之,即为生存、生活状态,这里则是为了尽量全面地呈现当下中国青年艺术家的生态状况。为了体现“报告”的权威性和学术性,本次活动的主办方组建了一个提名委员会,由80位全球重要美术馆馆长、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艺术媒体和艺术机构负责人构成,每位提名者推荐6位青年艺术家并撰写推荐词,本次展览共有290位青年艺术家获得了提名委员的认可。

  290名青年艺术家以来自大陆地区的艺术家为主,尤以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居多,王璜生也不避谈这种现实,他认为,中央美术学院集中了相对多的理论家、艺术创作者,被提名的青年艺术家也会相对较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港澳台三地在本次活动的参与度也很高。

  策展委员根据本届展览主题和架构,再由提名委员会成员在被提名者中挑选出93位艺术家的近200件作品进行展出。一方面,由于提名人的分布地区极为广泛,为展览带来了“田野式考察”的实际操作意义。同时,相比于主办方,提名人对被提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拥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据王璜生介绍“由于这些提名人都具备一定的学术角度,构成了一个个独特的视角、眼光”,因此,93位艺术家在反映预设的学术性主题探讨方面已经足够具有说服力。[NextPage]

  会诊:六通经脉

  本次活动预设了“蔓生长”、“自媒体”、“微抵抗”、“宅空间”、“浅生活”以及“未知数”六个版块。作为一次艺术“普查”的结果,展览对作品所作出的分类并不带有价值上的判断,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方式为外界清晰呈现青年艺术家真实的状态。也许,青年艺术家真实的生存状态各有不同,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被分为六类。据活动总策展人徐冰介绍,这六个版块分类主要是从现在青年艺术家的身上发现新的东西中获得了灵感,也试图从年轻人的视角和角度观看、辨别这些分类以及作品。在徐冰看来,这些“新的东西”,不仅与世界其他青年艺术家生存状态有别,而且在上辈艺术家身上也是很难发现相同的状态。

  因此,在这六大结构当中,一切的缘起都是来自青年艺术家自身,并且以主观能动性的角色存在,如“自”、“微”、“宅”、“浅”等。王璜生强调说,“‘亚现象’所强调还是它的生长性”,作为“蔓生长”,其不仅是一种普遍的状态,也是青年艺术家构建自己生活世界、艺术世界的一个起点和落脚点。对于“自”、“微”、“宅”、“浅”等主观“生长方式”终究会回到对“未知数”的追问上来。

  对于任何在生长中的事物来说,可变性、未知性都是其显著的特点。在生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甚至有过分之处的地方,我们都应该从生态角度审视它。虽然“普查”的“生态报告”只是客观现实的呈现,在丢掉“既有的策展人之言”之后,青年艺术家自身也同样要学会自我“诊断”、“疗伤”,学会在生长中了解自己,在生长中探索未知的可能。

  之所以说这是一次学术性大展,不仅仅是其倚靠的是中国最高艺术学府和及其美术馆两个平台,主办方将结合青年艺术家的“六大”生态持续举办六次“‘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系列学术活动”,增强对这一学术性、主题性展览的理解。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