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平遥国际摄影展:向左走,向右走?

2007-11-04 22:04:46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章润娟

   

   作者 :章润娟

   我还是忍不住想问:倘若左边是无边的商业与时尚,右边是孤寂的艺术与学术,那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你究竟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2001年,一位叫阿兰朱利安的法国摄影人选择了平遥这座深闺中的古城,摄影节与平遥从此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来自五湖四海、海内海外的人们以摄影的名义在此聚集狂欢,年复一年,乐此不疲。一个节终究成全了一座城。2002年,随着平遥国际摄影节的国际化,更是改名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2007平遥影展进行时

  2007年9月19日至25日,对晋风古韵犹存的平遥而言,注定又是聚众狂欢的几个不眠之夜——主题为“合作共赢”的第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一片紧锣密鼓中如期举行。这是一场摄影的盛会,更是一场视觉的饕餮大餐。酒吧、旅店,人满为患;街头、展区,观者如织。

  大展不仅吸引了长途跋涉、不远万里前来的摄影爱好者,而且据报道共展出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370位摄影家的13000幅作品,举办大小活动50余项。这些庞大的数字刷新了以往6年的记录。

  国内外摄影界众多大家、名家汇集平遥,连80有余的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也千里迢迢和《美国人》一道来到平遥。大展期间各类花样繁多的活动将平遥装扮得如同一个人满为患的庞大剧场,各色人等马不停蹄地粉墨登场。

  视觉图式抢夺战

  在一片鼓噪的喧嚣声中,在摄影师们满怀希望和无比亢奋的神情中,我怀着朝圣般的虔诚在一个个展区中穿梳,不断地从无数作品间掠过。观念摄影、城市摄影、纪实摄影、风光摄影、人体摄影、新闻摄影、手机摄影……应有尽有。大展,确实够大,但纵览本届摄影展国内参展作品,大部分过于直白而浅显:枯燥单一的形式,简单的叙事手法,并不观念的观念摄影。良莠不齐、纷繁复杂的作品堆中极少有优秀之作能让人驻足,更别说凝神静观。

  文革符号、红卫兵、戏曲人物、脸谱、兵马俑……不断地被各色人士重复着的中国符号和刻板的视觉图式漫天飞舞着。当摄影师既无法致力于传统资源的现代化,又无法静下心来对当代问题进行反思时,只有取巧地在各种现有的泛滥符号中游荡,如同注册专利一样进行着视觉图式的抢夺战,由于缺少思想的深刻而显得苍白无力。无论样式多么光怪陆离,也不能掀起观者生命中的任何涟漪。

  博联社影展:民主—摄影—民主

  在节日的狂欢气氛中,一个名为“民主—摄影—民主”的展览在县衙展区不事张扬地掀起她的盖头来。这无疑是一个别出心裁的展览,因为这些质朴的作品全部来自博联社摄影社员之手。以“铁肩担道义”为宗旨的博联社2007年7月8日发出通知至2007年8月10日截稿止,共有一百多位本社博友投送稿件,最终选出78位博友的120幅(组)参展作品:其中《城里城外》100幅,《博联影粹》20组,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民主”这一主题。

  博联社总裁马晓霖告诉笔者今年博联社影展从作品评选到展出只准备了一个月时间,略显仓促。明年他们会好好准备,争取越办越好。

  风景的背后:凄凉的幸福

  近年来,关注民工和农民的作品开始增多,这次大展就展出不少。但是一幅幅目光呆滞、表情麻木的民工却让我看不到摄影家的怜悯之心与人文关怀。因为摆拍式的图像,浮光掠影的镜头让现实中真正的忧患和民工的疾苦与创伤被深深埋葬在呆滞的神情背后。终于,在二针厂展区鲍昆策划的《风景的背后——中国民工生存报告》唐浩武个展上,我如释重负。这组拍自2003年的作品,对民工不是猎奇而是在自然、质朴的影像中流露着敬重。因为唐浩武记录下的是民工们最幸福的瞬间。但是,连拥挤工棚中偶尔的栖息,炎热街头的露宿竟成为民工难以享受的幸福,足以说明他们生活状态的凄凉与艰辛。作品展示从民工头像到全身再到场景,依次展开。《热闹似乎总是别人的》让我不由想起戈雅的油画《巨人》,暮色中一位巨人般蹲在高处的民工,正俯视着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非凡的场景衬托着民工背井离乡的落寞。

  残垣断壁上的影像:自建房屋的人们

  棉织厂广场东面一条近五十米长的残垣断壁上,没有闪烁不停的镁光灯,也没有各路人马弹冠相庆的喧嚣。班驳的阳光下呈现的是令人拍手叫绝的李保明的摄影《自建房里的人们》。李保明对山西阳泉矿工们自己搭建的简陋居室进行了上百次的走访并记录下几千张照片。打印在宣纸上的黑白作品一张张小心翼翼地被裱在残墙之上,甚至一直延伸至左边尽头破旧的公厕上。墙壁上部分是自建房里神色各异的芸芸众生,下部分是自建房拥挤破旧的室内景观和各类生活场景。并在墙上不同的地方贴上旧报纸、旧海报,挂上玉米、高粱、塑料袋等生活用品以衬托自建房的真实效果。宣纸、旧墙、图像,交相辉映,十分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空间感十足的“自建房”。这样一组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影像组合成电影胶片似的长卷,如同一幕无声的露天电影娓娓道来一个关于自建房的故事。故事的高潮集中在残墙中间的照片上:一排排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楼宇。根据阳泉市委的方案,近万户居住在自建房里的人将在2010年前全部迁至这些统一规划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里。摄影家李保明和策展人武强、王孝邦的集体智慧成就了一个精彩的影像装置。这个记实摄影作品毫不喧哗,也不噱头,它别具一格的展示方式却给观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惊,因为它让我们触手可及地感受到了洗尽铅华后的质朴与真实。
真实与超真实

  “真实与超真实”,一个饶有意味的题目。看完刘树勇策划的《真实与超真实----东营摄影家十人展》后,想必这个问题一直会在人们头脑中回旋不止。虽然部分摄影家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是整个展览理念统一,的确发现了现实中常被忽略的真实,并且超越了真实直指现实背后的种种问题,从而引人反思。黄利平的《老板》正如刘树勇的前言《貌似正经的疯狂》,貌似正经的肖像背后,是盛气凌人与财富的疯狂增长。王维清的《餐桌》中盛宴与食客们透露出的空洞与虚无,让我想起法国电影《饕餮至死》。刘文忠的《流动人口》聚焦的是青春妙龄的“妓女”们,摄影师并没采取惯常地满足人们窥视癖的手法进行拍摄。没有表现她们的“恶”,而是选取了她们每个人自认为最美的瞬间。天真无辜的神情让人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痛惜中不得不对这群人,这类消费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与深思。

  策展人的学术性

  个展、群展、地方影协展……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但是,多数展览,或许称之为琳琅满目的图片超级市场更为恰当。要么随意地往墙上挂上一组表意不清的图片,要么附上一篇无关痛痒的策展前言,让人满头雾水、不知所云。纵观全局,真正能给人带来惊喜与奇遇的展览往往具有缜密严谨的策展理念,让人在顿悟地会心一笑后得以深入人心。始终认为:倘若此次大展中的亮点《自建房里的人们》没有选择宏大的墙面,而是挂在某个光线昏暗的车间,那么将极有可能被淹没在各种锈迹斑斑的钢铁中。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意识到策展人与作品展示的重要性。而平遥影展中,大多数策展的人也还不能称之为策展人,因为没有学术,没有理念,只有图片的拼凑。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倘若要继续风声水起而非日薄西山,那么策展人的学术性不得不重视。

[NextPage]

  高校摄影:何去何从?

  在二针厂,有高校学生作品展区。虽然观念翻新,年轻时尚,但难看到出彩之作。9月20日下午,“中国摄影教育理论研讨会”在乔家宾馆院内摆开阵势,众多高校身居要职的教授们会聚一堂。八大美院去的不多,更多的代表来自综合性院校。在主持人开场白后,第一位起来发言的人竟抱怨要评职称却没地方发表论文。下面一片唏嘘:怎么中国摄影教育理论研讨会开成了诉苦大会。还有位综合性大学教授说,他们学校摄影专业每年招生700人,令人膛目结舌:这么多学生该如何培养?

  会后,我不禁杞人忧天:如果一位大学教授自己为评职称而发表文章都成问题,又何以能为人师表,何以能推动摄影及摄影理论的长足进步?

  学术、艺术、商业,如何抉择?

   “真实与超真实” 的展览及摄影师强晋让天主教教徒扮演不同的圣经故事来完成的一组摄影作品《圣经故事》,引来了对观念摄影的大讨论。据说平遥摄影节名声响亮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前两届中引入为数不少的观念摄影作品,而关于观念摄影的讨论早在2003年第三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就早已是众人喋喋不休的话题。如今已是第七个年头,这个问题却还困惑着众人。大展中关于摄影作品投资典藏、收藏的讲座比比皆是,似乎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早已悄然退位。一边是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市场交易,一边是几年来争论不休的观念摄影。让人不得不觉得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学术性实在有待加强。否则真会完全沦为商业的炮灰。试想:某些摄影师一边数着大把钞票,一边对“观念摄影”困惑不解,实在是一出自编自导自演的荒诞派戏剧。

  随着政府的大力投入和介入,平遥国际摄影展已经从处江湖之远的民间性走向了居庙堂之高的官方性。政府希望办成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而不是一个专业的、学术的摄影展。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初衷下,圈内人士常挂在口头的那句话在此竟成为当之不愧的“经典”——重要的不是艺术。艺术展览的经济模式是何种经济模式?一夜辗转,挖空心思搜索记忆里的经济知识,竟然还找到了一个完全对应的方式——“商家直销”。当“策展批评”成为商业广告的同时,艺术展览也成为艺术家的“厂家直销处”。 我不寒而栗。

  最后,我还是忍不住想问:倘若左边是无边的商业与时尚,右边是孤寂的艺术与学术,那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你究竟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实习编辑:关健)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