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不完美,还有病,但照样好看

2020-07-03 08:55:02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韩思琪

   
“那个来自星星的男人回来了。”2013年现象级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男主角金秀贤携新作重返荧屏,在流行文化中年轻和爆款剧一样,都是跑马灯般的快消品。

 

3bt9_b.jpg

 
  “那个来自星星的男人回来了。”2013年现象级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男主角金秀贤携新作重返荧屏,在流行文化中年轻和爆款剧一样,都是跑马灯般的快消品。在被按下了加速键的世界里,消失在大众视线几年、服兵役后再次复出,对于韩国男艺人来说一直是一项S级难度的挑战,李敏镐的复出作《The King:永远的君主》未能打破他的瓶颈,金秀贤这次是否能够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呢?


  答案或许还需观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选择的新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再次精准地踏在了时代的情绪点上。自闭症、焦虑症、躁郁症、强迫症、抑郁症……当代人的精神亚健康状态是普遍存在的,以“精神病”为噱头,搭配暗黑奇幻童话的语法,是一剂成功的大众与社会关注黏合剂。

image.png

  
  “绝对不和正常人谈恋爱的韩剧”


  韩剧史可以说是一部罗曼史的花式进化史,写作“绝对不和正常人谈恋爱”,读作“以禁忌来描绘爱情的童话”,通常靠超能力的奇幻色彩来为浪漫之爱的浓度与传奇性加码。这一次,《精神病》的人设再次翻新,魔女与她选中的少年:独自照顾罹患自闭症哥哥的精神病院男护工,以及因童年阴影具有反社会人格的童话女作家。丰富了韩剧“非正常人类恋爱史”的选项:主角不够完美,甚至都有“病”,但爱情给予了人彼此救赎、互相治愈的可能——《没关系,是爱情啊》的进阶版本。


  微妙的差异在于,所谓“命中注定”不再是“命运让我们相遇”的宿命感,而是“我需要的时候,你恰好出现”的实用性。创新之处是宾语升格为主语:掌握命运的主动权。这让故事注入了一丝“对抗”真实底色。剧中的救赎是双向的,他们如同两块咬合的拼图,嵌进彼此的生命里。相互靠近、舔舐伤口、分享痛苦、建立联结,以爱情的名义结成了最小单位的共同体。


  男主角文钢太因从小就开始照顾患有自闭症的哥哥,过早被母亲灌输的“奉献和牺牲”,被催熟的懂事,失去了童年的特权,他扮演的情绪稳定成年人的表象下有着汹涌的不安。不断压抑和逃避真实自我,甚至带有自虐倾向。故事开篇两人相遇的场合,为救人手受伤后却小心地用丝巾为刀做了包扎,从这一刻钢太的人设便立起来了,极端的利他主义者:他流血、受伤、有意无意地自我伤害,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镜头扫过他身体上大大小小的淤伤侧面也印证了这一点。身负沉重的责任,因此有意避开与他人再度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礼貌也是他与外界立起来的隔离带。


  女主角高文英活在另一个极端,竖起的刺与外壳下是浓重的自我。她的思考全部以自我为中心,行动不考虑后果,做事不在意影响,是完全只为自己着想的极端利己主义者。对于童话有一套自己的暗黑逻辑:《丑小鸭》的故事说明,“养育别人的孩子只是白费力气,顾好自己的孩子就好”;《小美人鱼》警示了“觊觎有婚约在身的男人,必遭天谴”;《国王的驴耳朵》意味着“在背后说闲话才不会生闷病”。但魔女并非凭空出现的,在母亲囚禁式的掌控和几乎被父亲亲手掐死的创伤下,为了不让自己也成为恶龙的屠龙少女,勘破了人生的道理,“逃避无用,你需要克服过去才能灵魂成长。”


  当躲闪、逃避的利他主义者遇上了直接进攻的利己主义者。“伪善”的钢太需要打破自己构建的牢笼,“癫狂”的文英则需要一个“安全插销”收起刀锋。《精神病》就这样编织了一张极具张力的网,推拉、试探、发出邀请、进攻,默契的点在于只有你能解码我的痛苦、你知我心。第四集雨中相拥的画面位于中心位置的是海面上的红色灯塔,镜头的隐喻暗示了他们照亮彼此的可能。


  从不与普通人谈恋爱,到与不正常的人相爱,是韩剧在设定上再次翻出的新意。所谓的“肉食女”“草食男”、女A男O的标签只是噱头,而真正打动人的内核在于为“救赎”的概念填满了血肉。

image.png

 
   It is okay to not be okay


  尽管《精神病》的核心在于“爱情与自我的暗黑童话”,但对于“精神病”的描绘不只是“噱头”式的消费。其实,如何定义正常与非正常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课题,理性时代对非理性的矫正、隔绝与禁闭,“不被看见”是精神病患者的共同命运。“精神病”的判决意味着对社会和他人是“有风险的”和“无用的”。隔绝导致的是不了解,因为缺乏了解而产生恐惧,害怕再次转化为接触时的暴力,于是,一个对于精神病患者处境的恶循环开启了。


  导演朴信宇用近乎炫技式的转场和镜头,做出了一种为我们还原“病人”眼中世界的尝试。他以漫画式的符号将他们对外界的感知编码为感官信号,患有自闭症的哥哥眼睛看到的,是会降雨的雨伞、对自己发出共舞邀请的街边模特、突然飞离的小鸟,这是普通人在少见多怪的“低密度童年”才能拥有的乐趣,是将世界真相拒之于外的离奇幻想。《精神病》用新颖可爱的视觉特效,将大众心底对于“精神病”的偏见与歧视擦除了一点。


  同样,片头别出心裁地使用了哥特风格的定格动画:一个被死亡阴影笼罩的女孩,某一天在水里钓到了一个少年,少年喜欢她而每天跟随,但女孩为了测试他的感情,在他面前撕碎了一地蝴蝶的翅膀,少年落荒而逃。信息量极大的视觉呈现,几分钟的漫画成为全剧感情线的索引,这一操作不能说不高效,同时动画也奠定了故事的暗黑童话基调。


  这才是制作层面真正“工业化”的水准,将视觉与叙事真正紧密地结合起来。除去镜头语言,《精神病》的剧本编织呈现出严密的逻辑和工整的结构。剧情以单元形式串起对不同类型精神病的关照,主线则由男女主身上各自缠绕的谜团与悬念推进。《精神病》在“爱的救赎”与“精神疾病”之间做了一个巧妙的转换:病症的根源在于男女主角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由此延伸至的讨论是,世界上存在无条件的爱吗?


  父母与子女呢?文英的妈妈反复向女儿灌输:你是我完美的作品。而钢太的母亲则直言:为了照顾你有病的哥哥,才生了你。孩子觉得父母爱的只是那个“符合他们目的的、有用的小孩”,孩子期待的是“可以给予无条件爱的”理想版本父母。这种错位的期待正如剧中文英写作《僵尸小孩》的童话:母爱的无私和奉献让妈妈以自己的血肉喂孩子,然而僵尸小孩需要的只是妈妈温暖的拥抱。缺少沟通、或是沉重到令人窒息的爱,成为他们此后人生里“爱无能”的肇因。

image.png

  
  有时,社会的文明程度越发达,人类的神经越敏感。原生家庭带给人的创伤,也许终其一生也无法从父母处拿到解药,那么还能怎样治愈自我呢?《精神病》给出的解答是,作为通用语言的“爱”可以。逃避无用,唯有直面才能成长。如果一些人生里的痛苦无法躲避,那么继承这部分感知和痛觉的记忆,目的是让我们学会爱自己,并再次尝试与他人建立感情连接,勇敢地和自己说It is okay to not be okay。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