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当前中国电影的喜与忧

2008-09-09 14:14:42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作者:张奎志   

    近年来国产电影可谓连年丰收,比如2007年国产电影的数量达到了400多部,比上一年多了70多部。当然说它丰收,并不仅仅是指数量,更因为现在的电影已经成为了一个话题、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时尚。

  当我们对这些进行盘点时,可以看出有喜亦有忧:一喜是,电影摆脱了边缘的尴尬境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小说、诗歌、散文、舞蹈、戏剧等其他文艺样式相比,今天的电影显然已呈现出一种繁荣的状态,和几年前观众对电影的漠不关心相比,电影已经成了人们文化生活中一道不可缺少的大餐。《十面埋伏》、《无极》、《夜宴》、《英雄》、《集结号》、《满城尽带黄金甲》、《长江七号》、《赤壁》等大片,吸引着观众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已成了人们节假日最佳的或可供选择的一种休闲方式,而贺岁片、武打片、艺术片,已经成为人们年末岁尾和节日假期谈论的话题,不知道最新的大片则是一种落伍和不时尚的表现。

  二喜是,中国电影在世界上越来越受重视。正像中国经济的崛起一样,中国电影也在崛起,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已经有了一批在世界上知名的、甚至是世界级的导演和演员,各类的世界电影节都有中国电影的参与和中国电影人的身影,中国的电影节也正在受世界电影人关注。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电影同样走在了各种文化样式的前头。这是值得中国电影和电影人骄傲的。

  三喜是,电影和商业实现了良性的结合。拍电影赔钱的观念成为过去,电影已成了一种可以带来可观收益的文化产业。于是,电影不再只是电影人、文化人的孤身奋斗,而成为商业精英们的睿智选择。资本约会电影,电影依托资本,电影成了整合资源、开发盈利的新模式。电影和商业的结合既促进了电影自身的发展,也为电影经营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出路,为今后电影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财力基础和信誉基础。

  四喜是,电影技巧上的成熟。不能不承认,当前的中国电影在技巧上已经趋于成熟,这尤其体现在商业大片中。和那些好莱坞的大片相比,无论是宏大的场面、华丽的服饰、精美的画面、美轮美奂的色彩、惊险的特技、逼真的效果还是固定的叙述模式,再加上豪华的明星阵容,可以说,凡是国际大片所应具有的各种技术要素,中国电影都基本具备了。因而,仅仅就制作技巧来说,中国电影已经脱去了发展中国家电影的粗糙和幼稚,商业上的追求催生了技巧上的成熟。

  当然,在对电影取得的喜人成就欣喜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中国电影还有着令人忧虑的地方:

  一忧是,现实题材的电影还处在边缘和配角地位。票房收益好、受人关注的影片还大多是历史题材、战争题材、武打题材,而现实题材的影片则处在边缘的地位。只有一些更为年青一代的导演把目光聚集在现实题材上,但所能得到的也只不过是在一个小圈子中的热闹喧哗,或是在国际电影节上拿一两个奖项,并没有形成像历史大片和武打大片那样受人关注的气候。而在现实性作品中,由于过多地看重所谓艺术性,缺乏一种大家气象,因而没有拍出史诗性的影片。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著名的导演对现实题材的漠视和对武打戏、历史戏、战争戏的热衷,这使得人们在为电影票房收入欣喜之余有一种相当的遗憾,甚至不禁要问:中国电影是不是患上了“复古病”、“现实夜盲症”和“现实软骨症”,它夜盲的眼既看不到现实生活的精彩,而软骨的腿又不能立足在现实中国大地上。其实,处在变革时期的中国有着非常多可供书写的故事和人物,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忘怀的记忆却被电影人忽略了。现实题材电影的缺乏反映了电影人人文意识的不足。[NextPage]

  二忧是,激情戏过多。从改革开放以来,激情戏就一直处在争议之中。那些走红的戏都和激情戏联系着,如影片《色·戒》、《苹果》、《投名状》、《裸血》等无一不牵涉到激情戏。之所以说激情戏过多,是因为不但现实题材的剧中有激情戏,历史题材的剧中也有激情戏,就连武打题材的剧中也加上了激情戏,不但不知名的演员演激情戏,著名的演员也演激情戏,就连在观众心目中有着很高威望的演员也投身其中。更令人担忧的是,电影人并不把激情戏看成是负面性的东西:导演们把激情戏和市场收益联系起来,激情戏越是大胆,市场收益就会节节攀升;演员也把激情戏看作是艺术,激情戏不但不是三级片的内容,反倒是迅速成名蹿红的一条捷径。

  三忧是,典型人物缺乏。电影艺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就看是否塑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从历史上看,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像《祝福》中的祥林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李双双》中的李双双、《咱们的牛百岁》中的牛百岁等。国外的电影中也有代表某一民族特征的人物形象,如《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寅次郎的故事》中的寅次郎。从当前中国的电影来看,由于历史题材、战争题材、武打题材的剧作占据着主导地位,所塑造出的人物也都是历史英雄、武打英雄、战争英雄;而现实题材的影片或由于表现的内容狭窄,或由于时间跨度的短小,加上对人物内心深度开掘不够,还缺乏能代表当前时代特点的典型人物形象。应该说,处在变革时期的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有着各类各样、各个阶层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典型人物:有感动中国的人物,有立志创业的英才,有体坛上的英雄,也有平凡而又感人的小人物,这些活跃在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在电影中却看不到,不能不说是中国电影的遗憾。

  四忧是,原创性不足,更多的是在历史的尘埃中寻找题材。讲述故事情节本身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加进离奇的爱情故事,叙事方式则好莱坞化,形成了越来越趋同的大片模式。因而,在这种名为“历史题材”的电影中,却又不立足于讲述历史故事本身,历史剧情加现代爱情模式,武打题材加爱情模式就成了一种制胜的法则。而在现实题材的电影中,或许是太看重国外电影节的青睐,一直沿续着关注边远地区、落后人群的思维模式,展示落后地区生活、表现落后人群的生存状态成为现实题材电影中最主要的内容,现实中主流生活则没有成为电影的主流题材,日常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矛盾和问题也没能在电影中得到反映。我国的电视剧已经贴近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地记录着现实生活的真切变化,而电影则显得过于单调,还没有能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亲密接触。而且现实题材电影一直没能找到一种轻松流畅的叙事方式,叙事过于生涩而凝重,而情节展开、人物行动和对话又过于缓慢拖拉,表达的主题也朦胧而艰深。这诸多的问题就使现实题材电影像一颗青涩果一样,看起来招人可人,但真的吃起来又口感不舒服,这也妨碍了不同层次观众的观赏热情,使现实题材电影很难像武打戏、历史戏那样吸引观众轻松地走进电影院。可以说,叙事方式上的局限已经妨碍了现实题材电影和观众的亲密接触,现实题材电影到了应该注重“怎么写”的时候了。

  中国电影已露出了希望的曙光。这里说的忧并不是要故意挑剔中国电影的毛病,而是希望中国的电影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编辑:杨帆)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