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费加罗》现华人高水准

2013-08-29 10:50:46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在中国上演的为数不多的西洋歌剧中,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为中国观众较为熟悉的一部。早在1981年冬天,中央音乐学院77级毕业班就把它搬上了舞台。不过,那时候的舞台流行用中文演唱西洋歌剧,费加罗那首著名的咏叹调译成中文后竟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1991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又上演了由斯图加特国家歌剧院上演的《费加罗的婚礼》 ,中国观众第一次领略了欧洲风格的莫扎特歌剧。此次国家大剧院将《费加罗的婚礼》纳入2013夏季演出季的剧目,显然迎合了北京观众的观赏趣味。长期以来对这部歌剧的主题的解读也有权利、骗局、不忠、阴谋等等,不一而足。此次演出的舞台导演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罗选择“通过‘爱’这一主题来讲述整个故事” ,突出了阿尔玛维瓦伯爵的不忠以及费加罗和苏珊娜的巧妙抗争这一主线,简化了人物关系,有利于全剧剧情的理解。

  国家大剧院选择了戏剧场而非舞台面积较大、观众席座位更多的歌剧院作为《费加罗的婚礼》的演出场所,舞台设计上也改变了一段时间内标榜的“视觉盛宴” ,而采用了更加符合古典时期歌剧风格的简朴色调,显然是把剧情和音乐放在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听完序曲,人们欣喜地感到,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反复实践,国家大剧院年轻的管弦乐队不仅能够胜任歌剧的伴奏,而且可以区分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意大利歌剧与德语歌剧在音色和音强上的巨大差异,对风格差异明显的作品都能加以准确的呈现。

  国家大剧院成立之初,为了保证歌剧演出的国际水准,曾比较多地邀请外国著名歌剧院团来华演出,后来渐渐过渡到以“我”为主的国家大剧院“制作” ,即以大剧院自己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为班底,聘请来自不同区域的导演、主演和舞美设计团队。实践证明,后一种方法更有利于形成国家大剧院的演出风格,并且有利于提高两个“班底”的水平。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种演出模式中,也出现了从外国艺术家为主向中国(华人)艺术家为主的过渡。当旅德男低音李晓良在《纳布科》中一鸣惊人之后,人们越来越相信,在外国院团担纲主演的一批中国(华人)艺术家完全可以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中担任主角甚至A角。此次《费加罗的婚礼》的演出照例分中国人(华人)组和外国人组,令人欣喜的是, A组全部由来自北京、上海、柏林、纽约等地的中国人(华人)组成,他们声部齐全,表演经验丰富,演出完全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扮演苏珊娜的黄英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女高音,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飞来的夜莺” 。她曾多次在国家大剧院主演歌剧,大剧院版《魔笛》 《爱之甘醇》都有她精彩的演出。此次黄英成功出演苏珊娜,证明她不仅擅长歌剧舞台上的东方女性,而且胜任古典歌剧中的女主角。苏珊娜虽然是女仆,但莫扎特完全是把她当作主角来塑造的:她参与了全剧所有的二重唱、两首三重唱、仅有的一首六重唱,还出现在所有的终场中,在与费加罗和罗西娜的重唱中还占据着主导的或平等的地位。这个角色不仅唱功繁重,还与其他人物有着复杂而纠缠的关系。这个角色所具有的丰富戏剧性要求扮演者在具备高超的演唱水平的同时,在表演水平上也必须高人一筹。黄英表演的苏珊娜积极参与费加罗设置计谋的全过程,在敷衍阿尔玛维瓦伯爵时滴水不漏,而且安慰伯爵夫人罗西娜,帮她重新唤回了伯爵的爱情,甚至在抚慰凯鲁比诺时也起到了费加罗难以替代的作用。黄英把苏珊娜的聪明、机智、伶牙俐齿表现得恰到好处,既有女高音的优雅、柔和,又有女仆的勇敢、活泼。

  扮演罗西娜的于冠群近两三年才活跃于欧美舞台,对国家大剧院的观众而言是一副新面孔。她扮演的伯爵夫人外表矜持却难以掩饰内心的炽热,较好地体现了这个人物哀而不伤的特质。

  男低音歌唱家沈洋表演经验丰富,曾在英国、俄罗斯获得声乐比赛大奖,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主演过多部歌剧。他扮演的费加罗音色饱满,中音和低音之间过渡自然平滑。莫扎特的男低音和威尔第的男低音相比,没有明显的炫技之处,而是对性格刻画和剧情阐释有着更高的要求。沈洋扮演的费加罗性格鲜明,时时处在与伯爵的对立冲突中,并且能够通过表演把人物所处情景清晰地传达给观众。如第一幕面对伯爵的阴谋时,费加罗必欲胜之,自信满满;又如第二幕,当他面对伯爵关于匿名信的追问时,在苏珊娜和伯爵夫人的暗示和引导下,如何从不明就里到恍然大悟,加入与伯爵斗智的行列,这些,沈洋都表演得层层剥茧,让观众看得明明白白。

  导演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西班牙塞尔维亚导演戏剧,作品涉及的范围包括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的古典戏剧和现当代戏剧。近些年来,他开始涉猎经典歌剧。此次导演《费加罗的婚礼》 ,他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阐释作品上,如在第一幕,他在简朴的舞台上设计了一个地洞,让阿尔玛维瓦伯爵从地洞里上场,这不仅增加了演出的喜剧色彩,也强调了作品在政治上对这个人物的否定性。另外,在第二幕结尾,当医生、女管家、法官上场要求伯爵裁决费加罗应娶女管家为妻时,导演让这三个人身穿黑色衣服,并与其他人分列舞台两旁,这不仅使观众免于过多的困惑,而且增加了舞台调度的张力。不过有一点似乎不能不提:在结尾处,按照歌剧脚本的描写,应该是人们举火把上场,阿尔玛维瓦伯爵才看清刚才追逐的苏珊娜原来竟是自己的夫人;而此次舞台演出只让火把在伯爵唱起“我的夫人,请原谅”之后才在纱幕后闪现,并不直接上舞台,不知个中的缘由是什么。

  (实习编辑:谭啸)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