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对阿瑟· 密勒的解读

2013-01-24 10:07:14来源:中奢网    作者:Chenjiaxi

   


《都是我的儿子》剧照


《都是我的儿子》剧照

  雷国华导演的《都是我的儿子》是今年上海国际当代戏剧季上为数不多以话剧形式呈现的戏之一,它是一出社会问题剧。讲述二战期间,工厂主约翰·凯勒把有裂缝的汽缸盖卖给军队导致飞机失事后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

  约翰在接受调查时将罪名嫁祸给合伙人迪弗尔,迪弗尔为此入狱,他的女儿安和儿子乔治从此对狱中的父亲置之不理。约翰在前线的儿子拉里得知后感到万分愧疚,执行任务时故意坠机自杀,临死前给女友安写了一封信。三年后,拉里的哥哥克里斯打算和安结婚,但约翰的妻子坚信拉里还活着,她希望安和她一样等拉里回来。与此同时,乔治从父亲口中得知约翰才是罪魁祸首,他急忙赶去阻止安和克里斯结合。克里斯从约翰和凯特的对话中得知事情的真相,怒斥父亲杀害了他的兄弟,约翰认为自己是为家庭不得已而为之。安被逼无奈说出了拉里之死的真相,凯勒终于醒悟,他为小家牺牲大家铸成大错,害死了21名飞行员,最后喊出“他们都是我的儿子”开枪自杀。

  这是一出震撼人心的戏剧,它关注生活中的危机,用日常化的语言触及了人性和灵魂。戏刚一开场略显沉闷,演员没有很快地带观众进入状态,与其说是表演,演员更像是没有生气地念台词。导演希望和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合作能够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保留作品的原汁原味。开场的慢节奏维持了阿瑟·密勒一贯的风格——喜欢使用生活化的闲谈来显示日常生活和邻里往来的安宁,在百无聊赖中蕴含某种威胁,但对于有着很大文化差异的中国观众来说,很难一下子被那些并不贴近我们实际生活的台词打动,剧场里甚至有观众睡着了。第二幕随着乔治的到来,舞台动作逐渐丰富,乔治和凯勒、凯勒和克里斯以及安和凯特等多对矛盾冲突展开,演员开始渐入佳境,观众也渐渐入戏,原先沉闷的气氛也一变而活跃起来。

  阿瑟·密勒的戏适合用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呈现吗?至少雷国华导演的这个版本给出了近乎否定的答案。间离手法的运用是这出戏最具特色也是最受争议的地方,它是演绎阿瑟·密勒戏剧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却因此受到很多质疑。导演在剧中新增了“观众”的角色,以打破“第四堵墙”——当凯勒罪行暴露,克里斯质问父亲时,舞台上的演出暂停,由扮演“观众”的人面向大家大声质问:“现实生活中多少孩子被三聚氰胺的毒牛奶所害,我们多少人还吃着地沟油,多少贪婪的商贩正残害着人民??”导演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触动每个在场观众的神经,带动他们思考。可事与愿违,这个新加进的角色反而限制了观众的思考,将导演自己单一化的理解强加于观众。虽然有观众拿出手机拍下与质问相关的字幕,也算是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如果他们看完戏只记得那些“联系现实”的热点事件、生活表象,而不再去深入思考原作的更多内涵,对以批判的深刻性著称的阿瑟·密勒剧作来说,无疑是一种简单化的处理。

  雷国华导演似乎偏爱此类题材的戏,她导演的《危险的游戏》也是探讨人性的复杂,在她眼中戏剧不只是娱乐,而应更多发人深思,这当然是对的。但《都是我的儿子》过于强调用布莱希特式的手法来处理,却显出导演似乎对观众没信心,还急于迫使观众透过戏剧进行思考,结果并不理想。阿瑟·密勒本就被称作“剧场良心”,他的作品无需伤筋动骨的改造就足以叩问人心,忠实地按照剧本搬演或许恰恰是最好的处理。

  不过,该剧在舞美设计上还是颇为成功,尤其是多媒体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众多元素不停地穿插,营造出超越舞台限制的效果。母亲梦到儿子拉里打仗时的场面,飞机炸毁时的景象,父亲因害死自己孩子而内心充满恐惧与懊悔,等等,这些以往很难在舞台上直接表现的画面,都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最后,随着道具木门的移动和穿插的飞机碎片,家园瞬间变成战争废墟,这不仅是对家园的破坏,更是对人性与道德的摧残。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