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2012戏剧繁荣背后创作仍是道坎儿

2012-12-24 16:05:47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和璐璐

   

  今年话剧舞台的大丰收,让观众看到不少好戏,但同时也应该关注到繁荣的背后,真正的戏剧创作还是很困难的。在写这篇总结稿的时候,几乎翻遍今年国家大剧院、首都剧场、保利剧院等演出重地全年的节目单,发现好的原创剧目少之又少。舞台,就是一门充满魅力也充满遗憾的艺术,很难想象如果《甲子园》没有了这些老演员,《窝头会馆》没有了全明星的五星阵容,《喜剧的忧伤》没有了陈道明,还会是一台台好戏吗?所以,观众们,抓紧看戏吧。

  五大好戏

  人艺“六老”《甲子园》

  今年是人艺的60大庆甲子年,《甲子园》为院庆而作,同时也是紧扣“北京精神”的命题作文。该剧由六位老艺术家倾力出演,是这出戏最大亮点,也许《甲子园》就是他们告别舞台的作品,无论是贯穿两个多小时戏份最重的蓝天野,还是最幽默风趣的朱旭以及优雅温婉的吕中,还是出场不多却绝对出彩儿的郑榕和朱琳,观众看的不仅是这出戏,更是他们的戏剧人生,与北京人艺息息相关的戏剧人生。

  此外,编剧何冀平继《天下第一楼》之后,再次回到北京人艺,担任荣誉编剧001号,这出戏包含了她这些年海外生活的阅历和体验,是她从艺术青年到成熟中年的生命感悟。一位编剧能为一个伟大的剧院贡献两部重量级作品是非常不容易的。

  孟京辉话剧《活着》

  这些年来,孟京辉从未停止过实验戏剧的脚步,无论大剧场还是小剧场,总带给观众不少新鲜感。但《活着》堪称是一部孟京辉戏剧创作中里程碑的作品,他在该剧中完全吃透了余华的《活着》,表现的是余华小说的精髓,采用的却是孟京辉独有的审美方式和戏剧结构方式,因此看过戏之后余华本人也泪流满面,他对于这出戏“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非常准确的。

  彼得·布鲁克《情人的外衣》

  彼得·布鲁克虽然因为87岁高龄的身体原因没有来中国做他的大师课。但众多学习戏剧的业内人士终于看到大师真面目——《情人的外衣》。这部举重若轻的小戏有可能让人稍稍失望,剧中女主角的偷情,让生活在声色犬马当下的我们见怪不怪,而其实正是这种司空见惯的小故事和朴素的人物情感,才来得最有力量,显得如此动人真挚。同样,大师对舞台简洁的处理,突出演员本身的魅力,台词与音乐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都让这出小戏过目不忘。

  十大昆曲名家北大雅集

  十大国宝级昆曲大师首次聚集在一起,登上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的舞台,是昆曲界的盛事。这不仅仅是昆曲界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因为北大学子将登台谢幕的于丹哄下舞台而成为今年的文化事件。自此,于丹不再到处亮相,可能对自己进行了校正。

  其实,古老的昆曲正是需要于丹这样有文化影响力的学者来推广,中国五千年文明留下的艺术无比璀璨,但古老的文化如何传承,如何让古老艺术融入时尚生活,传播给当今的人们,一直是个难题。于丹对于昆曲的热爱和研究,应该看到于丹积极的一面,昆曲需要更多的于丹助力前行。[NextPage]

  吴琼黄梅音乐剧《贵妇还乡》

  黄梅戏名家吴琼就好比是戏曲界的孟京辉,她的前卫是从20多年前成功演唱“黄梅戏歌”开始的,吴琼有着扎实的戏曲功底,在此基础上“戏曲的程式”的框框根本不是她的枷锁,不保守、努力创新的姿态也决定了吴琼的高度。尤其是今年上演的《贵妇还乡》,根据迪伦马特话剧名著改编,被业内专家称为“最成功改编的本土音乐剧”。这部作品荒诞深刻的讽刺、接地气儿的表演、动听的黄梅调旋律,都让人耳目一新,也成为“戏曲改编外国经典”的成功范例。

  复排五部最火的戏

  《窝头会馆》

  《窝头会馆》是由国内最知名的影视编剧刘恒编剧、林兆华导演的一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话剧,至今每年固定在首都剧场上演。该剧聚集了宋丹丹、何冰、濮存昕、杨立新和徐帆的五星阵容,经过近几年不断打磨,可以算作人艺的“新经典”。

  《宝岛一村》

  赖声川《宝岛一村》从2008年第一次在大陆演出,至今每年都来北京演出,每次上演也都是一票难求。该剧讲述了从1949年到上世纪60年代因政治环境的动荡意外渡海而来的战后新移民,成功塑造了第一代思乡、盼回乡的“眷村人”和第二代在台湾出生、土地认同概念逐渐转变的“眷村子弟”,回顾了台湾最珍贵的族群融合历史。

  《喜剧的忧伤》

  虽然这出戏去年才刚刚推出,但因为陈道明的影响力,观众的热情持续高涨,甚至出现了连夜购票的情况,十多场演出票一个上午的时间售罄,还有不少观众通过高价黄牛票才满足了观看的要求。只要上演,上座率和票房都不是问题。

  《蛐蛐四爷》

  《蛐蛐四爷》把这种盛行于津门地区的赏玩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剧中不仅弥漫着天津的历史、天津的人文、天津的味道,饱含了天津民俗民风,更有天津人的性格脾气、处世哲学和生活逻辑,共同构成一部雅俗共赏、引人入胜的精彩戏剧。尽管该剧今年再次在政协礼堂上演,距离上次来京演出已经有十年时间,但经典的魅力就是可以穿越时空。

  《恋爱的犀牛》

  这是孟京辉导演获得观众最早认可的一部小戏,也被公认为十年前第一部开始挣钱的小戏。《恋爱的犀牛》由孟京辉和廖一梅夫妻档推出,剧中男女主人公性格极致,台词优美,至今演出上千场,被诸多艺术院校排演,版本多如牛毛,久演不衰。[NextPage]

  离去的大家

  李默然:2012年11月8日去世。李默然是原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1947年10月李默然进入哈尔滨文艺家协会文工团担任话剧演员,参演话剧《八一风暴》、《第二个春天》、《报春花》等;1986年获“话剧表演艺术家”及“话剧终身荣誉奖”。

  黄宗洛:2012年6月30日去世。被称为“龙套大师”,是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曾在《茶馆》等剧中有出色表演。

  李龙云:2012年8月6日去世。李龙云是北京人,1968年起在黑龙江历经北大荒生活十年;其间,1970年开始作诗,1972年冬发表处女作组诗《风雨楼中的歌》,之后写剧本。主要作品有《小井胡同》、《万家灯火》、《荒原与人》等。

  叶子:2012年8月26日去世,抗战时有“话剧皇后”之誉。叶子从事话剧表演事业80年,参与创建北京人艺,是新中国话剧事业功勋卓著的元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在老舍的剧作《龙须沟》中扮演丁四嫂,还塑造了《日出》中的翠喜,深受观众喜爱。《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是叶子在舞台上塑造的最后一个角色。

  最强势回归

  黄渤:黄渤在话剧《活着》中的表演,获得观众一致认可,在此之前他被认可是因为他的喜剧表演,但在该剧中他扮演的福贵悲喜交加,突破了之前葛优在《活着》电影中的框框,塑造出属于黄渤的“福贵”。

  丁志诚:丁志诚近三年回归话剧舞台,先后在小剧场话剧《关系》和《推销员之死》、《哗变》两部大戏中担任主角,他的表演获得戏剧金狮奖的青睐,也获得话剧观众的认可。

  刘晓庆:刘晓庆的“不老传奇”从影视延续到话剧舞台,她主演的《风华绝代》不仅是赛金花的故事,“风华绝代”四个字也是对刘晓庆演艺生涯的高度概括。

  王姬:离开人艺时还只是龙套演员,这次在《甲子园》中和老艺术家们联手,王姬的光彩没有被老艺术家们盖住就已经是成功。她的台词和形体,看得出是有着话剧演员扎实基本功的。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