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裴艳玲:追寻戏曲真谛

2012-11-22 14:35:30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张景山

   


《武松醉打蒋门神》剧照

  以《甲子四折》命名的裴艳玲从艺60年戏曲专场,日前在北京揭开了“第三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帷幕。裴艳玲,这位花甲之年还活跃在戏剧舞台上、被戏剧大师曹禺称为“国宝”的传奇人物,以昆曲《浣纱记·寄子》,京剧《翠屏山》、《平贵别窑》以及《武松醉打蒋门神》四折戏,展现了其文武不挡、京昆兼精的大家表演风范,使观众品味了一场戏曲艺术本真之美的视听盛宴。

  燕赵悲歌、沉雄酣畅的艺术风格

  我们知道,戏曲之美是演员在舞台上创造的。一个声腔、一句念白、一个身段、一段开打,都是他们用心血和历练凝聚而成,戏曲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真谛就在这里。反转来说,淡化了演员在舞台上口里、身上的精彩呈现,也就失去了戏曲之美的核心价值所在。裴艳玲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以自身实践回归传统,重温经典,是意在诠释自己舞台生活六十年对于戏曲艺术的终极理解,同时也提醒欣赏者应当将欣赏目光聚于何处。

  回望裴艳玲漫长六十年的氍毹岁月,她先京剧,后河北梆子,再昆曲,最后重归京剧。师承的广博,行当的变化,技艺的升华,以及演艺地域风物的陶冶影响,形成了她燕赵悲歌、沉雄酣畅的独特艺术特色。她从五岁登台,在长达一个甲子的菊苑沉浮中,饰演和创演了近百位舞台人物,忠奸咸摹,神鬼俱至。特别是其所饰演的《宝莲灯》之沉香、《哪吒》之哪吒、《八大锤》之陆文龙、《夜奔》之林冲、《武松》之武松、《翠屏山》之石秀,以及新编剧《钟馗》之钟馗、《王安石拜相》之王安石、《响九霄》之响九霄,无不栩栩如生,鲜活感人。人称“活钟馗”、“活林冲”、“活武松”,蜚声海内外,并多次荣获戏剧大奖。

  《浣纱记·寄子》启示“描红”功夫

  与早些时候不化妆、不扎扮,而为观众边表演边讲解的《寻源问道》不同;此次的《甲子四折》,裴艳玲重施粉墨,再穿戏装,一试身手,一展歌喉,真砍实凿地将不同剧种、不同行当、性格迥异、表演跨度很大的四个舞台形象,“此曲只应天上有”般呈现在观众面前,显示了超乎想象的精湛技艺和表演张力。

  自魏良辅等人潜心雕琢的昆山腔在明嘉靖末年流行开来,昆曲艺术润物无声地滋养了其他诸多戏曲剧种。作为最大获益者的京剧艺术,不仅汲取了昆曲典雅婉约的演唱特色,同时亦将京剧大气雍容的舞台风范回报于昆曲,花雅交融,将戏曲表演艺术推上了巅峰境界。裴艳玲将昆曲《浣纱记·寄子》作为此次专场的“开锣”,是颇饶匠心的,是用来展示和启发后人戏曲表演所应具备的“描红”功夫的。

  《寄子》讲述忠心耿耿的伍子胥,准备冒着灭族危险死谏吴王,藉出使之机,将其子伍封寄养于齐国大夫鲍牧家的故事。一路上父子触景伤情,深情对唱,最后惨然离别。这一以歌为主、映衬悲壮情境的昆曲佳作,已在南北昆曲舞台上沉寂多年。裴艳玲将其拂尘面世,郑重推出,走的是南昆郑传鉴先生的路子,绵邈其情,滂沛其声,声情并茂,催人泪下。从出场时的“像”,行路时的“唱”,到寄子时的“情”,裴艳玲的表演谨严在于把握“戏眼”处的淋漓大气,又绝不放过配戏时的缜密流畅。

  上场亮相——裴艳玲饰演的伍子胥,香蟒红斗篷倒缨盔,头戴白满,腰挂宝剑,微微颤身,缓缓扬眉,再蹒跚启步……将人物久经沙场、悲壮苍凉的形象,生动明了地推入观者眼帘。笛声起,一曲“意难忘”“岁月驱驰,叹终身未了志转灰颓……”,裴艳玲以漱石砺齿的口劲儿,用“凡字调”,唱出了昆曲生行中“外”的清幽凄婉的意境特色。接下来,与以“贴旦”串演“娃娃生”的杨汗茹饰演的伍封的一大段“胜如花”对唱,更是字醇腔细、韵酿情生。裴以“阔口”,杨用“窄音”,佐以悠扬的笛声、豁达的鼓板,运红肥绿瘦的幽咽声腔烘托出别怨离愁的音乐形象,一幅“故乡云山路,白首空抛儿”的感人画卷横亘在观众眼前。接来,向鲍牧寄子,三人白中夹唱,做舞环生,节奏愈来愈快,将剧情丝丝入扣地推向高潮。[NextPage]

  长靠、短打与斗狠

  对于专攻武生的裴艳玲来讲,京剧《翠屏山》、《平贵别窑》以及《武松醉打蒋门神》三折戏,既是其此次展示的重点,更是其英雄本色横溢激情的华彩段落。京剧武生,概分长靠、短打和斗狠三种类型。《平贵别窑》属于长靠戏,而《翠屏山》和《武松醉打蒋门神》,则熔短打、斗狠于一炉,尤见功力。裴艳玲在《平贵别窑》中,卖的是功架的雄浑和歌喉的酣畅;而其刻画石秀和武松这样的草莽英雄,武打翻跌之如火如荼,表情神态之如描如绣,配以脆亮的白口、高亢的歌喉——怎能不收石破天惊、彩声迭起的剧场效果。

  《翠屏山》是一出取材于《水浒传》的骨子老戏,由京剧早期老生巨擘谭鑫培经梆子翻成皮黄,讲述石秀义兄杨雄之妻潘巧云与海和尚通奸,为石秀知悉;潘巧云反诬石秀调戏于她,致兄弟失和。后石秀捉奸存证,与杨雄诓潘巧云至翠屏山上杀之,后弟兄二人投奔梁山的故事。这折戏,裴艳玲量体裁衣,将南派武生大家盖叫天的“塑型气度”和北派武生名宿李兰亭的“剽悍勇猛”,水流花放、杳然无痕地交融一体,演来张弛有度,火爆热烈。前面“吵架”一场,石秀出场唱的一段“西皮原板”“石三郎进门来迎儿骂道……”,裴艳玲唱得舒展中内涵凌厉,锋芒中外露俏皮,颊上三毫地勾勒出“拼命三郎”的机警和不羁。妙的是,裴的歌唱使人能听到京剧早期老生汪(桂芬)、孙(菊仙)的味道,古朴清脆,殊为珍贵。特别是,怒斥潘巧云时的一句“你口似砂糖舌如刀”的高腔,在“刀”字上陡然拔起,鹤唳高寒,表现了积愤的一倾无余。紧接着,再贾余勇,怒不可遏地唱出“钢刀之下命难逃”;以“楼上楼”的气势,用“嘎调”唱出“刀”字,声穿屋瓦,直遏行云。后面的“杀山”一场,裴艳玲更是全力铆上,以梆子的路数大耍“六合刀”,眼神引领刀锋,腰腿气贯筋脉,闪转腾挪,干净利索。令人瞠目的是,舞刀之后,紧跟走“抢背”接“鹞子翻身”再“拧旋子”,一系列高难动作,六十五岁的裴艳玲一气呵成,边式脆帅,功力不减当年!剧场登时沸腾了,观众掌声轰然响起……

  记得早些年,裴艳玲曾主演过一部电影《人鬼情》,讲述一位梨园人的技艺追寻和情感幻化。我们似乎隐约地感觉到,她与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愈来愈走向朴素纯粹的艺术神话的彼岸。当下,在戏曲流行大投资、大制作、大包装的时尚面前,裴艳玲的“向传统讨饭吃,表演才是硬道理”的观点与践行,是耶非耶,我们与她一起等待着答案。其实,林兆华先生“戏剧就是游戏”的说法,也可能是答案中的一种。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