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转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画卷”的创意源头。 沈伟舞蹈艺术供图
沈伟1968年出生于湖南的一个湘剧世家,他专攻盖派武生,且自幼研习中国书法和水墨画,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在上世纪90年代赴美学习期间,他又广泛接触了西方现代音乐与视觉艺术,形成了跨文化、跨媒介的创作视角。而沈伟多年来始终坚持在编舞的同时,全权负责作品的舞美、服装、化装等视觉设计,这也使其作品融贯东西的美学能最大程度地保存。
继2012年在国家大剧院亮相后,今年11月3日至5日,华人舞蹈家沈伟将应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之邀,率舞团再登京城舞台。一晚的演出涵盖了他多部代表性作品,其中包括“画卷”创意的源头《连接转换》的节选,以及他2000年的成名作《声希》的完整呈现。
对一些中国观众而言,也许不熟悉沈伟这个名字。但绝大多数中国观众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就观赏过他的作品——舞者以身体舞出一幅水墨“画卷”。在全球数亿双眼睛的注视下,旅居美国十多年的华人舞蹈家沈伟,完成了自己的归国首秀。
作为今年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的重磅节目之一,沈伟原定在首都博物馆上演的《声希之夜》,因故将更改到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演出。昨日,沈伟在京与媒体见面,为下周即将亮相的演出预热。他表示,此次演出将包含他精心挑选的几个不同阶段的重要作品。上半场将上演《连接转换》、《静止移动》和《集体措施》三部作品的选段,下半场演出《声希》全剧。
部分作品解读
《声希》 代表东方审美品位
《声希》是沈伟的成名作,2000年这个舞在欧洲巡演引发轰动,同年《天梯》也在美国获得成功,两部作品让沈伟蜚声国际,成为炙手可热的编导。作品取自老子《道德经》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僧侣的颂咏中,舞者们白面高髻,以赤色长裙曳地而行,与舞台背景、八大山人所作的游鱼画巧妙相融。
《声希》也是沈伟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问世14年来,这部作品不断被各大艺术节邀请作为开幕演出。“《声希》和《天梯》是同一种风格,但《声希》代表了东方的审美品位,其中有很多中国文化内涵”,沈伟介绍说。而在舞蹈语汇上,《声希》也有其突破,传统舞蹈中的双人舞多为男舞者托举女舞者,而《声希》中的几段双人舞却有男女舞者的互相托举,这种运动方式在舞蹈中也很少出现。[NextPage]
《声希》是沈伟的成名作,取自老子《道德经》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沈伟舞蹈艺术供图
《连接转换》
启发北京奥运开幕表演
《连接转换》的录像启发了张艺谋将这种形式的表演放进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而8分钟的“画卷”无疑也是沈伟最具知名度的作品。此次将《连接转换》的选段带回国内演出,观众也可看到2008年惊艳世人的“画卷”的灵感来源。
对话
等其他修养都积攒够了才会考虑做电影
记者:之前原本要在首博演出,现在改到了国话,演出会有什么区别?
沈伟:我本来很担心在首博的演出,毕竟是第一次去。现在反而是放松了,因为剧场实际上对我来说更好掌握。(戏剧)奥林匹克这么大的活动在北京办,(变数)也可以理解。对我的挑战是,在这么短时间里重新考虑节目怎样构成。其实更辛苦的是技术部门,因为景的尺寸不太一样,需要重做调整。
记者:去年你在意大利执导了歌剧《布兰诗歌》,你一人承担了导演、编舞、布景和服装设计。你还说过未来可能会拍电影,这似乎表明你在朝着更为综合的方向发展?
沈伟:我一开始没想这么多,到美国只想做个好舞者,编舞很多年,终于被认同了。我从小画画一直到现在,开始画画的时间比跳舞还早,视觉方面也一直在修炼。我的能力是一点点叠加起来的,我觉得只有掌握好了一门艺术,才知道下一步挑战是什么。我不希望一开始就这也做一点,那也做一点,什么都会,但没一个做得好。那样的话你可以做教育,但做艺术你必须每一门都学得很精才行。我想等我其他的修养都积攒够了,才会考虑做电影。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