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新潮流?叫卖“向我扔鞋子”的文化

2009-04-24 10:39:15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

   

作者:王乾荣

    近期关于“扔鞋子”的国际新闻,一是去年12月14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突访伊拉克,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被伊拉克记者扎伊迪鞋袭;一是今年2月2日,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英国,在剑桥大学演讲时,遭到一名操德国口音西方人士的扔鞋滋扰。

    扎伊迪向布什扔鞋,是因为由布什任总统的霸王国美国,以搜查“莫须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名,悍然出兵海湾,而且美国大兵在伊拉克残杀了大量无辜百姓。扎伊迪作为伊拉克人,怎么不能以扔鞋或吐唾沫表示愤怒呢!布什在国内,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会遭到反战人士的臭鸡蛋袭击。

    但是请问在英国的“德国口音”先生:中国没招你没惹你,没有出兵英国或德国,中国军人也没有杀害英国或德国的一个老百姓,不管你代表英国还是德国,你凭什么,朝我们的总理扔鞋子呢?你还抄袭人家扎伊迪的手法,不觉得野蛮、无礼、低劣、无聊吗?所以,这个“德国口音”纯属蓄意捣乱,旨在破坏中欧关系。

    这两档“鞋事”,都沾了政治文化色彩,国人可能觉得不习惯,其实不必太过在意———在国际交往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而有风度的政治家,总能从容应对,维护国家尊严。

    最近,我又听说一档“扔鞋事件”,是白岩松凭空造出来的。4月18日《法制文萃报》报道,白岩松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说:“欢迎大家扔鞋子,但最好是两只,请记得我的鞋号是43号。”我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在网上查了一下,确有演讲其事,但看了讲稿,没找到关于“鞋子”的话。如此,我倒松了一口气———如果白先生真在耶鲁那样说,还不丢死人!

    不过,我顺手又查到白先生的另一档“鞋事”:中评社香港3月28日电,“昨日下午,重庆市领导干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与媒体应对培训班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白岩松说,领导干部要与公众人物一样听得进批评的声音,比如说,我在讲课时有人向我扔鞋子,我会说‘最好扔一双过来,而且最好是42码的,因为我正好还能穿’。”看来,即使没有“耶鲁鞋”,也还有“重庆鞋”。

    到了被人扔鞋子的地步,当然足够分量了。听听白某人这口气,即使他没把自己比为布什、温家宝,也是堪与“领导干部”等量齐观的重镇级公众人物啊!但是我敢断定,决没有人向白岩松扔鞋子。理由如下:

    一、电视让白岩松家喻户晓,然而尽管白某人以为自己因此已足够分量,比如能给领导干部上课,似乎比领导还“领导”,但是中国的老百姓或耶鲁的学子,恐怕没有天真到把他当成能代表某个国家的大人物。他做的事和说的话,充其量代表他自己;如果没有被授权,他连央视或央视的一个栏目,也代表不了。即是说,大家不会跟他有“公仇”。

    二、虽然白某人经常在电视上居高临下地向老百姓灌输一些“正确”的废话,但是观众毕竟跟他没有“私仇”,没有想揍他一下而后快的冲动(扔鞋,不能没有“冲动”)。

    三、中国老百姓,比如农民工,鞋子破了补补还要穿上去搬砖,谁愿把好好的鞋子“扔”给你?还要“一双”42或43码的?人家布什才收获了一只嘛。再说,如果中国连白某人都因缺鞋子而等着人家“扔”,那99%的人都要打赤脚了———谁有鞋,不管多少码的,不如统统扔给没鞋穿的人更合适些。

    四、中国是礼仪之邦,老百姓哪怕对你腹诽,也不会扔鞋。

五、布什被扔鞋,狼狈之下,“幽”了扔鞋者一“默”。白岩松的这个“扔一双”,难免拾布什牙慧,一点儿也不搞笑。光凭这一点,也不扔鞋给他!

    人因某种因缘而膨胀,连说出膨胀的话,都不以为是膨胀,反觉得是“机智”,是“水平”。

  (实习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