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东征:永远奔跑的娜吉拉

2008-01-23 13:39:53来源:网友推荐    作者:

   

作者:东征

    卡尔图玛·娜吉拉(Kaltouma Nadjina)曾参加过3届奥运会,可能还会参加第4届,她最好成绩不过是田径女子400米半决赛小组第五,但这已经是乍得奥运史上最佳成绩。她曾受到总统亲自到机场迎接的礼遇,在国家官方网站上拥有个人专页,列出从“A”到“Z”的详细个人经历,成为不折不扣的国家英雄。

    这一切当然不仅仅因为那个不起眼的半决赛第五,更不完全因为她曾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为乍得赢得5枚奖牌,而是因为她的韧劲、爱国心,和永远奔跑的精神。

    娜吉拉1977年11月7日出生于乍得鲍尔(BOL)城一个清贫的家庭,父亲是个海关小职员,用微薄收入供养两个妻子和各自的一大群儿女,母亲则是个不同寻常的家庭妇女:读过书,有见识,富有同情心,她用自己最要好苏丹姐妹的名字命名女儿,因此娜吉拉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

    她的父母虽穷却慈爱而开明,很早就发现女儿的运动天赋,为了不使天赋浪费,身为穆斯林的他们毅然把女儿送进基督教教会学校,并很快成为恩贾梅纳教会学校女子手球队的主力。

    1993年,她以手球运动员身份被选入体育专科学校,同年6月,她临时客串,参加了在蒙杜(Moundou)举行的“国家体育周”400米跑,竟一举夺冠,于是她很快收到国家田径队的通知书,让她参加8月举行的斯图加特世锦赛。从未受过正式训练的她战绩可想而知:59秒76让她在小组仅列第七。

    然而国家队对这一成绩显然已经足够满意,就在第二年,她正式告别手球生涯,成为专业田径选手,主攻200米和400米,当年,在里斯本世界青少年田径赛上,她400米跑出56秒08,进步之神速让人叹服。1996年,她首次参加奥运,由于教练认为她身高172公分、体重不足50公斤的她太过纤弱,只让她报名参加200米,结果她仅跑出24秒47,在小组垫底。

    娜吉拉痛感不正规的训练妨碍了自己的提高,好在第二年机会就来了:1997年2月,她得到国际奥委会专项基金资助,前往美国参加为期两年的田径培训,在那里她结识了加拿大国家田径队明星教练约翰.卡农(John Cannon),并在其帮助下于1999年移民加拿大,在卡尔加里接受专项田径训练。

    2000年,她参加悉尼奥运200米、400米两项,前者跑出23秒81,列小组第七被淘汰;后者她却在小组赛中跑出52秒34列第4,进入第二轮,虽未能走得更远,却已是乍得奥运史上的最好成绩。

    此后她的竞技水平突飞猛进,2001年,她代表祖国就近参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法语国家田径运动会,结果一举夺得200米金牌(23秒07)和400米银牌(51秒03),这是乍得历史上首次获得国际比赛奖牌,一下轰动全国;2002年8月,她回到非洲,参加了突尼斯拉迪斯举行的第13届泛非田径锦标赛,并以51秒09的成绩获得400米冠军。同年举行的巴黎世界田径大奖赛总决赛和马德里田径世锦赛上,她双双获得400米第五,在马德里,她还带领乍得4X400米接力队获得第四名。

    2004年雅典奥运,27岁的她仅参加400米一项,在小组赛中跑出51秒50,顺利杀入半决赛,可惜在半决赛中以51秒57列第五,只差一步,未能跨入决赛名单(该小组前四名都出线了)。此后她的竞技状态开始下滑,2005年8月的赫尔辛基世锦赛400米半决赛第六,是她最后一个值得一提的纪录。

    从1993年到2003年,娜吉拉共赢得3金2银5枚世界级奖牌,45枚加拿大奖牌(其中40枚金牌),成为乍得体育史上最出色的明星。也许有人觉得这成绩并不突出,但在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的乍得,娜吉拉为获得这些付出了惊人的努力。

    1997年的美国培训是她成功的起点,但当时她并非唯一的幸运儿,另两名男选手恩加尔杰贝尔和巴希姆更被看好,但前者因耐不住寂寞夜间外出遇到车祸,昏迷3个月醒来后被迫退役,后者则在浑浑噩噩中耗尽了时限,一事无成地回到乍得,只有“除了奔跑就是和其他同伴学语言”的娜吉拉获得了成功,不但赢得了继续训练比赛的机会,还成为能用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阿拉伯语和人交流的小语言天才。

    加拿大的生活也并非如人们想像那样美好:6个月的冰雪期,只能在室内训练;单调的生活(她自称“除了看电视没别的消遣”),拮据的手头,都让许多同龄青年人望而生畏。由于学历不足,她无法在加拿大升学,也无法找到稳定的正式职业,只能依靠不断参加各种室内比赛获得奖金,以维系生计。可是她一直没停止她的奔跑:每天训练两次,每周训练6天,雷打不动,持续、正规的刻苦训练,使她的成绩在长达数年间保持稳定,没有像许多非洲女选手那样大起大落。

    她也曾遇到人生最大的十字路口:由于2002年一年她成绩突出,恩师卡农和加拿大奥委会都劝她更换国籍,代表加拿大队参加雅典奥运会,这样她可以获得更好的条件,或许能取得更璀璨的奥运成绩,但她在母亲的支持下谢绝了,理由很简单:如果自己的参赛能让世界更多的人知道乍得的名字,那么就足够了。

    如今她的生活依旧很清贫,据说已失业近两年,却热心于祖国的反艾滋病、反贫困公益活动,不仅如此,她仍顽强地跑着,每天两次,每周6天,在回答本国记者提问时她微笑着表示,自己的竞技人生“才跑了不到1/4”,她多次表示,如果届时竞技状态许可,31岁的她将再次代表乍得,出现在北京奥运赛场上。
 
    卡尔图玛·娜吉拉(Kaltouma Nadjina)曾参加过3届奥运会,可能还会参加第4届,她最好成绩不过是田径女子400米半决赛小组第五,但这已经是乍得奥运史上最佳成绩。她曾受到总统亲自到机场迎接的礼遇,在国家官方网站上拥有个人专页,列出从“A”到“Z”的详细个人经历,成为不折不扣的国家英雄。[NextPage]

    这一切当然不仅仅因为那个不起眼的半决赛第五,更不完全因为她曾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为乍得赢得5枚奖牌,而是因为她的韧劲、爱国心,和永远奔跑的精神。

    娜吉拉1977年11月7日出生于乍得鲍尔(BOL)城一个清贫的家庭,父亲是个海关小职员,用微薄收入供养两个妻子和各自的一大群儿女,母亲则是个不同寻常的家庭妇女:读过书,有见识,富有同情心,她用自己最要好苏丹姐妹的名字命名女儿,因此娜吉拉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

    她的父母虽穷却慈爱而开明,很早就发现女儿的运动天赋,为了不使天赋浪费,身为穆斯林的他们毅然把女儿送进基督教教会学校,并很快成为恩贾梅纳教会学校女子手球队的主力。

    1993年,她以手球运动员身份被选入体育专科学校,同年6月,她临时客串,参加了在蒙杜(Moundou)举行的“国家体育周”400米跑,竟一举夺冠,于是她很快收到国家田径队的通知书,让她参加8月举行的斯图加特世锦赛。从未受过正式训练的她战绩可想而知:59秒76让她在小组仅列第七。

    然而国家队对这一成绩显然已经足够满意,就在第二年,她正式告别手球生涯,成为专业田径选手,主攻200米和400米,当年,在里斯本世界青少年田径赛上,她400米跑出56秒08,进步之神速让人叹服。1996年,她首次参加奥运,由于教练认为她身高172公分、体重不足50公斤的她太过纤弱,只让她报名参加200米,结果她仅跑出24秒47,在小组垫底。

    娜吉拉痛感不正规的训练妨碍了自己的提高,好在第二年机会就来了:1997年2月,她得到国际奥委会专项基金资助,前往美国参加为期两年的田径培训,在那里她结识了加拿大国家田径队明星教练约翰.卡农(John Cannon),并在其帮助下于1999年移民加拿大,在卡尔加里接受专项田径训练。

    2000年,她参加悉尼奥运200米、400米两项,前者跑出23秒81,列小组第七被淘汰;后者她却在小组赛中跑出52秒34列第4,进入第二轮,虽未能走得更远,却已是乍得奥运史上的最好成绩。

    此后她的竞技水平突飞猛进,2001年,她代表祖国就近参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法语国家田径运动会,结果一举夺得200米金牌(23秒07)和400米银牌(51秒03),这是乍得历史上首次获得国际比赛奖牌,一下轰动全国;2002年8月,她回到非洲,参加了突尼斯拉迪斯举行的第13届泛非田径锦标赛,并以51秒09的成绩获得400米冠军。同年举行的巴黎世界田径大奖赛总决赛和马德里田径世锦赛上,她双双获得400米第五,在马德里,她还带领乍得4X400米接力队获得第四名。

    2004年雅典奥运,27岁的她仅参加400米一项,在小组赛中跑出51秒50,顺利杀入半决赛,可惜在半决赛中以51秒57列第五,只差一步,未能跨入决赛名单(该小组前四名都出线了)。此后她的竞技状态开始下滑,2005年8月的赫尔辛基世锦赛400米半决赛第六,是她最后一个值得一提的纪录。

    从1993年到2003年,娜吉拉共赢得3金2银5枚世界级奖牌,45枚加拿大奖牌(其中40枚金牌),成为乍得体育史上最出色的明星。也许有人觉得这成绩并不突出,但在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的乍得,娜吉拉为获得这些付出了惊人的努力。

    1997年的美国培训是她成功的起点,但当时她并非唯一的幸运儿,另两名男选手恩加尔杰贝尔和巴希姆更被看好,但前者因耐不住寂寞夜间外出遇到车祸,昏迷3个月醒来后被迫退役,后者则在浑浑噩噩中耗尽了时限,一事无成地回到乍得,只有“除了奔跑就是和其他同伴学语言”的娜吉拉获得了成功,不但赢得了继续训练比赛的机会,还成为能用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阿拉伯语和人交流的小语言天才。

    加拿大的生活也并非如人们想像那样美好:6个月的冰雪期,只能在室内训练;单调的生活(她自称“除了看电视没别的消遣”),拮据的手头,都让许多同龄青年人望而生畏。由于学历不足,她无法在加拿大升学,也无法找到稳定的正式职业,只能依靠不断参加各种室内比赛获得奖金,以维系生计。可是她一直没停止她的奔跑:每天训练两次,每周训练6天,雷打不动,持续、正规的刻苦训练,使她的成绩在长达数年间保持稳定,没有像许多非洲女选手那样大起大落。

    她也曾遇到人生最大的十字路口:由于2002年一年她成绩突出,恩师卡农和加拿大奥委会都劝她更换国籍,代表加拿大队参加雅典奥运会,这样她可以获得更好的条件,或许能取得更璀璨的奥运成绩,但她在母亲的支持下谢绝了,理由很简单:如果自己的参赛能让世界更多的人知道乍得的名字,那么就足够了。

如今她的生活依旧很清贫,据说已失业近两年,却热心于祖国的反艾滋病、反贫困公益活动,不仅如此,她仍顽强地跑着,每天两次,每周6天,在回答本国记者提问时她微笑着表示,自己的竞技人生“才跑了不到1/4”,她多次表示,如果届时竞技状态许可,31岁的她将再次代表乍得,出现在北京奥运赛场上。


    (编辑:杨帆)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