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重建阅读尊严

2013-08-09 22:59:18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杨健

   

  日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3)》。报告显示,上海全民阅读的状况不容乐观,上海市民年阅读图书数量、年图书消费和市民阅读时间均不高。在被访者中,约七成被访者一年读书数量在6本以下,近60%的市民每年图书消费金额在200元以下,市民平均每日阅读图书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而在数字阅读方面,49.97%的被访者每天上网超过一个小时,其中44.41%的被访者使用电子终端每天阅读超过半小时。

   就数据论,不难得出结论,数字阅读已从纸质阅读那里分了一杯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阅读终端层出不穷,触摸屏驱散油墨香似成大势。电子阅读终端所具有的轻便、即时、个性化、不受限等特点,无不在反衬纸质阅读的笨拙。
 
   进而言之,相较于传统图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互联网所具有的大众传媒属性,又使人很容易能触类旁通,显得无所不知。譬如,你想要了解阅读的意义,只消以“阅读+格言”这样的关键词做检索,回车之后,电脑屏幕上立马会显示出一整页的答案: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托尔斯泰称“阅读是智慧的钥匙”,培根说“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中外圣贤会一拥而上为你提供帮助。你想要写个调研报告、工作总结、领导发言什么的,网上自有大量的范文供你选择。要求高一些,你来了情绪想吟诗抒怀,网上亦有专门的作诗软件为你保驾护航。
 
   必须承认,对于学业繁忙、工作劳累的当代人来说,通过新媒体来获得信息,确有诸多便利。不过,电子阅读终端是否真的会“剿灭”传统纸质阅读,值得推敲。我手头一个事例,可供参鉴。早些年,我在一家报社从事内容管理。有一次,报社有一位记者去申花队采访一位球员,球员得意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向女友求婚的经过:
 
   某年某月某日,球员与女友花前月下。待情到浓时,球员突然郑重对女友说:“我爱上了一个姑娘,我想娶她。”女友不解,问:“那个姑娘是谁?”球员道:“我有她的照片,你替我参谋参谋。”随后,球员掏出一面镜子递给女友。女友遂解其意,万分感动,含羞应允。
 
   记者听了球员陈述,也是感动万分,回到报社迅速写完稿件,还没上版,就已经贴到了相关论坛上,标题是“史上最有创意的求婚”。未及多时,论坛上已跟帖一串,网友齐声赞美。我看了稿件,告知记者,这位球员的求婚的确很浪漫,但称“史上最有创意”稍显不妥。因为,这恰恰是马克思向夫人燕妮求婚的方式,《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一书中有相关记载。记者哑然,过了许久才喃喃自语:这么多跟帖网友都没发现这件事,不是说书上有的东西网上都能找到吗?
 
   “书上有的东西网上都能找到”,俨然成了人们拥抱新媒体而弃绝纸质阅读的重要理由。但事实已证明,网络与纸面并不同步。由于国内消费者尚未形成付费阅读的意识,因此数字出版商从市场考虑,不愿意也不可能推出一些受众面小、点击率低的数字读物。而这些读物,往往又是能提升人们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的优质内容,譬如一些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社科书籍。数字出版的特有模式与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相互作用,原本作为精神盛筵的阅读便沦为快餐化的手指游戏。当人们对着手机上那些笑点很低的垃圾段子傻乐,上世纪80年代读书热时,一本《牛虻》换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的佳话便成了无望的怀想。
 
   阅读所折射的是一个社会的人文状况,应该具有某种高贵的精神姿态。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但这个社会又略显急躁;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密集的社会,但这些信息又失之碎片化;我们处在一个眼球效应至上的社会,但我们所了解或接触的一切又容易变成过眼云烟。于是,阅读成了一种只需知其然而无需知其所以然的信息查询。江湖人说“英雄不问出处”,但阅读是一潭清澈的水,当既推崇英雄,又叩问英雄的出处。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刨去了经典纸质阅读所必须具备的审美价值、思维乐趣和伦理功能,剩下的只能算极简版的生活说明书。这样说来,一年读6本书,或许都显多了。
 
   我不想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技术低能儿,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证明自己具有人文精神。我也不是提倡人们捧着一本书之前非要沐浴更衣、熏香沏茶。但阅读作为精神活动,必须拥有自身的尊严,它根植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他宁愿用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一个下午。这是一位技术狂魔留给人间的一句天使般的告白,值得牢记。
 
  (编辑:陈家坪)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