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三人行必有硕士焉

2010-01-11 14:37:37来源:网友推荐    作者:

   

作者:彭景晖

  1月9日,一百四十万考生走进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场,较去年增加百分之十三。这也是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最高纪录,而在2001年只有四十六万人报考。在这一百四十万考生中,最终录取名额为四十六点五万个,录取率为百分之三十三。

  真是“寒流难阻”考研热,1月9日开始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场面十分壮观,可谓“百万雄师过大江”。面对日趋加大的就业压力,考研成为了越来越多应届本科生和社会人士的选择。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国家也出台了扩大研究生招生人数、鼓励考研的相关政策。于是,考研浪潮一年高过一年,研究生人数一年多于一年。录取率达33%,意味着报考人群中“三人行必有硕士”。由此看来,研究生教育也在逐渐走向普及,博士硕士有从“精英”走向“平民”的趋势。

  有媒体在报道时称录取率“仅”为33%,一个“仅”字颇有意味,同时也令人费解。33%的录取率难道还低了?每三个报考的人中就有一个可被录取,这研究生的门槛也太低了一些,不过这也正反映了研究生走向普及的趋势。我们更要注意到这个“33%”的基数是一百四十万,今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最终录取名额是46.5万个,相当于2001年报考总人数。这就是说,2001年凡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在今年将全部被录取。这种现状不知是喜是忧。

  我们先不要为这几年来在高等教育上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的说法,这是社会人士对高等教育的调侃。在高等教育这条生产流水线上,一批批产品投向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空前巨大的压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而整体质量却在不断下降。学问不高,技术有限,甚至连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精神状态都很匮乏。在许多应聘场合,一些大学毕业生连基本常识都弄不清楚,令人瞠目结舌。大学本科教育似乎已经偏离了社会需要的标准,“人才生产流水线”与社会需求已经脱轨。大学生成为普遍的“次品”在人才市场上流窜,这是悲剧,本科教育酿造的悲剧不能在研究生教育中重演!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研究生教育应该以本科教育为镜,从中吸取教训,以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素质。因为衡量教育水平,不可能以“量”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唯有“质”的提高才能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

  从调查撰写者、大学生就业专家王伯庆博士对本科生读研意向的调查来看,没有确定自身发展方向而“随大流”的人数占4%,也就是说大概有五万多报考研究生考试的人是考研潮流的盲从者。而且,在明确目标的考生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只是冲着一个“文凭”而去,为的是在找工作时能拿出一张比别人体面的“纸”,那么这些将来的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各方面能力就不敢恭维了。这可能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场悲剧。

  扩大研究生招生人数,鼓励考研,不是简单的政策。它跟现如今的社会状况有密切联系,是基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经过综合考虑权衡之后才得以出台的。让更多人继续读书,能对增加就业、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它是一把双刃剑,弊端也很多。清醒认识,理性分析,减轻研究生人数增加带来的隐患,解决好提高研究生质量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目标,这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期待着研究生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实习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