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线条色块与光影的吸引力

2012-09-28 08:39:59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沈祎

   

 
《幕后》2011

   采访者:沈祎(东方早报记者)

    被访者:北岛(诗人、艺术家)

    旅行带来的拍摄动力

  沈祎:上一次和你聊摄影,距离这次举办首次摄影展已经三年了,这三年你拍照的心态有什么变化吗?

  北岛:算算时间,这次展览除了早期的一张之外(指展览作品《视野》,2004年),其他基本都是2007年到2011年的作品。之前的作品我个人觉得风格都不算太明显。2012年开始,由于我身体不太好,就很少拍了。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拍得还是太少,之前去旅行的时候应该多拍一些。

  我这几年的很多照片和田田(北岛女儿)也有关系,我们一起去德国、奥地利、瑞士旅游,在旅途中会互相拍照,这无形中给了我拍摄的动力。

  我在香港的时候没有拍照的冲动,还是要去旅行才行。在香港只能把自己关在家里画水墨画,一画就是四五个小时,时光一下子就过去了。

  如果今后再要旅行的话,我觉得还是要整一台专业一点的相机,到这次要做展览,我才发现自己的相机实在太业余了。(笑)我现在最专业的一台相机是欧林巴斯的第一款数码微单(Olympus E-P1)。另外,我自己还是太懒了,要做一个摄影师,还是应该相机随身带。

  沈祎:从那一组《水墨》作品开始,我感觉你的个人风格已经日趋明显了。能否谈谈那组作品怎么拍摄的?

  北岛:那组就是用我的那台欧林巴斯拍摄的。是我和也斯、顾彬一起去马来西亚的冰城旅行时拍的“煤墙”。冰城气候特别闷热,住的地方空调也没有,我每天都被这个气候整得晕晕的。有一天出去逛,很偶然地看到这面墙,冰城这样的墙面似乎很多,可能和当地的湿度很高有关,这些煤长年累月地黏附在墙上就发生了化学变化。当时我拍了十几张,对墙壁的肌理、纹路特别感兴趣。这组作品我最先发表在“今天”的论坛,但是由于论坛上对图片大小有限制,所以我在缩小了尺寸后往往忘记保留原图,这就是为什么我的照片很多都放不大的原因,原图实在是找不到了。

  这次展览的另外一张《辞源》也是当时旅行时拍摄的。冰城是一个华人聚集的城市,这张照片类似于大家族的族谱,上面的字是每一代人的辈分,有一些已经几十代了,当时看到还觉得有点瘆人。

  线条色块与光影的吸引力

  沈祎:你何时意识到自己的创作开始形成一种风格的?我印象中你给我看过一张德国美术馆的照片,有两个人影在美术馆的阶梯上,那张的线条感很强烈。

  北岛:那张是2007年,当时不太清楚自己要什么风格。但后来几年有一段我感觉自己像抽风似的(拍得很多)。2009年是第一届香港国际诗歌节,来参加的一个德国诗人2010年带我去参观了德国一个小城市,我几乎想不起名字了。那座城市受到“新青年”的建筑风格影响很深,我在那里拍了很多作品。这次展览的《平衡》就是我偶然看到的那座城市的一座雕塑。另外《色调》系列中的一张也是当时拍的,是我做讲座时偶然看到的台下的椅子,我觉得在当时的光影下,线条和色块的关系很有趣,也很抽象,完全脱离了“椅子”的概念。后来我拍完给顾彬还有其他朋友看,他们都看不出拍的是什么。

  沈祎:《色调》另外两张的“红色”和“绿色”也非常抽象。

  北岛:“红色”那张后来被用作《暴风雨的记忆》一书的封面设计。那天我和田田在柏林看一个展览,忽然我就看到水泥地上投了一大片红色,那完全是一瞬间的画面,一秒钟过后就变成了其他颜色。“绿色”那张也很偶然,应该是在坐火车的时候,我对着窗外的风景拍了一张。

  沈祎:这次展览有一张《窗户》,但我知道那是一个系列,你拍了各种形态的窗户,你为什么那么喜欢这个意象?

  北岛:我觉得“窗户”是很有形式感的(对象),而且往往和光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你比较喜欢的那张展览作品是在一个小博物馆拍的,是栋老式建筑。作品里的那个窗子其实是一个窗户的影子,投在了一层纱布上。

  沈祎: 有一张作品叫《幕后》,那张作品好像也是某一张幕布上的投影?

  北岛:那是2011年5月,我去波兰的克拉科夫参加纪念米沃什100周年的诗歌节。那个诗歌节除了有诗朗诵的节目之外,也做了一些装置艺术:主办方在一个广场上搭了一个房子供人们自由地穿行。那张照片就是逆光下,那个建筑里投射出的人影。

  原来我也没有找到自己的摄影风格,一直都是瞎拍,慢慢地我感觉自己好像确实对这些光影的东西比较敏感。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