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下猎奇心理充分挖掘西藏摄影题材

2012-09-24 15:31:21来源:中国西藏网    作者:王怀荣

   


王郑生作品

    采访者:王怀荣

    被访者:王郑生

    由中国西藏网、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西藏自治区摄影家协会协办,西藏自治区文联大力支持的首届“印象西藏”摄影作品大赛作品征集已于9月12日截止。近日,大赛组委会对所有作品进行了最终评审。王郑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作为此次大赛评委之一,从7月份大赛启动开始,他全程参与了大赛新闻发布会、阶段评审到最终评审各个环节,为大赛的顺利开展进行了全程指导。在大赛作品最终评审会期间,中国西藏网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王怀荣:此次“印象西藏”摄影作品大赛已经截稿并进行了最终的评审,作为评委,您认为大赛作品的整体水平怎么样?

  王郑生:此次“印象西藏”摄影作品大赛一共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摄影作品4万多幅,经过初选环节,选出了1200多张照片进行最终评审。西藏的摄影题材是非常丰富的,从这1200多张照片来看,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反映了西藏的自然风光、社会人文等各方面情况,对于西藏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也进行了记录和见证,可以说达到了大赛预期的效果。但是从众多的参赛者来看,大部分都是来自西藏以外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来自于西藏当地的参赛者和参赛作品相对比较少,这多少有些遗憾。希望下一次举办第二届“印象西藏”摄影作品大赛的时候,能有更多的藏族同胞和生活在西藏的其他民族的人士加入到摄影爱好者的队伍中来。

  王怀荣:如果您是一位没有去过西藏的普通欣赏者,您会从这么多的摄影作品当中观察和品读出一个什么样的西藏呢?

  王郑生:从这些作品来看的话,西藏,很远,又很近。从照片中,能看到西藏独有的风光和民俗,这些都是陌生的,是自己身边所没有的情景,这让人觉得西藏是一个很高、很远的地方;但同时,从很多反映西藏人民生活细节的作品来看,可能老阿妈的一个笑容,藏族姑娘的一回头,都能够打动我们,让我们感觉到亲切,让我们觉得西藏就近在眼前。

  王怀荣:记得7月份在首届“印象西藏”摄影作品大赛新闻发布会上,您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对于摄影来说,西藏是一个题材的天堂”,刚才您又提到了西藏摄影题材丰富的特点。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西藏的题材更多地存在于它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固有的民俗文化方面,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西藏除了它与生俱来的特征和特色以外,也产生了大量与时俱进的鲜明生动的社会现象,对于这方面的题材,应该怎样去发掘呢?

  王郑生:确实是这样,由于语言的障碍,缺少更多深入的交流和探索,很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到西藏去创作的时候,往往偏重于自然风光和一般性的反映藏族同胞生活和文化的内容,缺乏深层次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的作品。但是,即使有语言的障碍,这个障碍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首先是随着西藏的改革开放,现在越来越多的藏族群众掌握了汉语等多种语言,对外交流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因为藏族同胞天生的热情好客,他们也欢迎客人们走近他们的生活,如果说广大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能够放下猎奇的心理,真正把藏族同胞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去亲近、了解他们,就会发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的题材。

  王怀荣:此次“印象西藏”摄影作品大赛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对数码照片进行展示,这种拍摄的方式和展示的方式确实对作品的创作和活动的举办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传统的创作和展示方式相比,您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和值得改进之处呢?

  王郑生:数码技术的发展的确给我们大家的生活,特别是对于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弊病。首先表现出来的一点就是因为它过分的便利,成本又非常低,导致了我们拍摄的随意。在过去,可能一个摄影家出一次门,一天拍一个胶卷他都会觉得心疼,而今天有的人拿一台相机出去转一个下午,他能拍出上千张照片来,但是这一千张中我们能够找出来的有价值的作品比过去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一天只拍几十张甚至几张中能够得到的还要少,所以这种拍摄的随意性是拍摄者应该避免的。我曾经多次和一些初学摄影的朋友讲,如果在按下快门之前能够多想一秒钟,可能你的作品都能拍的更好,或者一张平庸的作品有可能就会变成杰作;其次,网络投稿方式确实很便利,相比过去邮寄大量纸质作品的方式来说,对社会资源、自然资源都有极大节省,但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偏远地区的作者由于上网不方便或者网络信号在当地微弱,对他们投递作品造成了一定困难,我想这次我们看到在西藏的作者们投稿比较少,也可能跟西藏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和相对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也有一定关系。希望我们能随着实践和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将来也应该兼顾那些不便上网甚至是在今天还坚持用胶片拍摄的作者,创造更广泛的参与渠道。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