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影视剧翻拍成风 如此文化记忆相见不如怀念?

2009-12-01 10:01:56来源:华商报    作者:

   

作者:吴成贵

  文化记忆,有时自会苏醒,有时须被唤醒。

  古人有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所谓记忆与传承,是梦中万里江山与醒后的江山改易、人事更迭,是永远的变动不居。环视左右,精神产品毕竟不同于物质产品,每日三餐一宿,可以不断“重拍、再版”,因是生活之必需与常态,而置身文化领域,若仅津津乐道于舔尝前人余唾,则虽弓腰俯眉如“拾穗者”,手不停挥、汗如雨下,只知围着经典转圈如驴拉磨状,恐怕,其情可悯,其效可知。

  近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资本的大举进入、市场的购销两旺,对影视图书的新一轮重拍、再版热潮,已是高天滚滚“暖流”急,“遍地英雄”下夕烟,无可遏抑。一幕幕故事似是而非,一张张面孔似曾相识,似有人以此昭示:“看!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记忆。”然而,果真如此吗?几近疯狂的重拍、再版之后,真相如何?成败几多?利弊何在?现象愈演愈烈,不容忽视,本次专题与您探讨。

  现象一、翻拍剧热拍 挨骂也拍不停

  这几天,著名导演袁和平将投资2亿翻拍《笑傲江湖》,并将邀请周杰伦出演东方不败的消息吸引了众多眼球。此前,章子怡也曾表示要翻拍《笑傲江湖》。

  而除了经典金庸武侠剧,如《还珠格格》、《永不瞑目》,甚至《越狱》等也已经被列入了一些公司、电视台的拍摄计划。加上正在拍摄的四大名著,影视剧翻拍俨然成了中国影视创作的主流,且已成泛滥之势。

  据资料显示,中国一年产出的影视剧多达15000多集,但能播出的只有五六千集。而其中翻拍剧占到播出总数的50%以上。

  近几年,对于翻拍剧,总是骂得多,赞得少。但就算大众的口水呈“海啸”之势,翻拍势头依旧有增无减。

  现象二、再版书热印 用新瓶装老酒现象

  其实在文学界,一些名著、小说也常常换着封面、形式一版再版,同一本书有好几个版本是常有的事,这和影视剧的翻拍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图书市场,由于大量装帧精美、价格低廉的图书的涌入,大感压力之下,不少大出版社开始“吃老本”,稍微改一改封面、内容,就开始再版或者重印过去出版的一些经典著作。“现在再版、重印的书在全国市场也占据了很大一个份额。你在同一个书店,看到好几种版本的同一种书,是常有的事。”上海英特颂图书公司总裁助理陆焕峰表示,虽然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这样的书和原著肯定会有差距。

  支持 翻拍体现了经典文本生命力

  海岩:“翻拍会起到文化和现实性沟通的作用”

  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相看来,一些经典影视剧之所以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再现”,是因为经典本身的生命力所致,正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人们一次次改编,也一次次收获惊喜。名著是动态的,可以供后人不断诠释和不断改编,并让它持久散发魅力。

  而在网络上,认为应该翻拍的人也不在少数。网友一衣带水认为:“如果没有翻拍,旧的版本就失去传承,就彻底走进了历史,成为一些人的陈旧记忆,翻拍可以使旧的版本重新唤醒一些人的记忆。好的题材需要新的演绎,题材如一座大矿藏,第一次挖掘由于技术条件必然会对资源利用不足,新的发掘就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资源。”

  “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作品,经典文化有它的文化重温价值,它唤起的是人们珍贵的文化记忆。”著名作家、编剧海岩说。“海岩三部曲”——《永不瞑目》、《玉观音》(老版 新版)、《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目前都已经进入翻拍阶段,海岩表示,时代不同,人们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如果翻拍能适当加入现在的文化理解元素,那么翻拍无疑会起到文化和现实性沟通的作用。

  反对 传承文化是赚钱的幌子

  何三坡:“文化审美疲劳事小,文化创新能力降低事大”

  “在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翻拍就是一些公司、一些人最大限度榨取经典文本经济价值,又能降低风险的常规手段,没那么高尚。所谓传承文化,更是一种赚钱的幌子。”著名文化批评家何三坡一语中的。而著名导演高希希也认为,剧本是影视作品的灵魂,比起创作一个陌生的剧本,讲述耳熟能详的故事更为保险。

  而对于文学作品的一次又一次再版,何三坡表示“悲哀”,因为在利益成为出版社、书商考虑的唯一时,传播文化更多成了“海市蜃楼”,而中国的许多作家、机构却沉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靠那么一两本书打天下,无意创新,更无意培养新人,“文化审美疲劳事小,文化创新能力降低事大”。

  “当一本文学著作被无端插入很多插图,以及莫名其妙的解读;一部经典影视剧被各种特效处理得花里胡哨的时候,它已经成为‘文化垃圾’了。”何三坡认为,翻拍、再版的泛滥,观众、读者反感事小,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原创、创新的脚步,这对原本就很浮躁、空虚的中国文化界来说,无疑是一场生命力的削弱灾难。

  文化旁白

  因为稀有,所以怀念

  无论重拍或再版,都只是外在的唤醒,而发自我们内心的苏醒,至关重要。文化记忆,就在一次次重拍与再版中,一次次“显影”,但颇难“定型”。“显影剂”不同,所显便不同,而能为它“定型”者,能真正认知、接受、传播它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一心,实是千万人之心。记忆到处,相由心生。只是,再版似乎无可指责,因为“换汤不换药”重在强调药之珍贵与无敌,汤则大可讲究,切莫因一锅汤而坏了一坨药。

  有无共同记忆?个性记忆又如何?无可否认,记忆有时是靠不住的,文化记忆亦如此。毕竟是具体人做具体事,便会有人在“选择性记忆”,而选择标准,往往大异其趣,高下立判,因情感变迁与审美变幻诸因素,差毫厘而失千里。张爱玲称白美人娶到家,便成了衣服上的白饭粒,但娶了红美人,久之则视如墙上一抹蚊子血,此之谓也。你看,怀念时,郎情妾意千般好;相见后,相知相守何其难!

  面对纷纭万状的重拍、再版,愿有高人横空出世,唤醒大家共同的文化记忆,偶尔相见,回味无穷,而这样的高人,因为稀有,所以怀念。

  (实习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