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2012》我们的生活与别人无关

2009-11-30 11:29:01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

   

作者:张子缘

    读大学时,英语老师发问: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会做些什么?

  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抓紧时间做爱;有的说,告诉父母,我爱你;还有的说,抢银行,彻底打破乖乖女形象。总之,世界末日尚未到来,人性的多面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2》正是讲述世界末日的影片。从灾难片的角度讲,这部影片未能脱俗,无非观察人类在灾难面前的种种表现:自私、勇敢、无畏、坦然——无一不体现出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

  好在还有不少有趣的地方,比如,偌大的诺亚方舟居然是中国制造,影片更直接用电影旁白的方式呈现——“方舟也只能在中国这样的地方才能造出来。”潜台词是不是:当世界末日到来,只有中国能拯救世界?

  让人不禁联想到,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时,世界各国无一不受冲击。危机后,人们将目光转向亚洲,并纷纷声称,中国经济的未来就是世界经济的未来。不用去猜测这番话背后的复杂用意,其中一点已足够清晰——中国也是诺亚方舟这艘大船上的一员,既然在同一艘船上,将必有关联,中国是否最后一根稻草,谁知道呢?

  《2012》也有一些政治影射。从技术角度讲,如果少了藏传佛教这部分,或者用其他普通家庭来替代佛教家庭,对故事情节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另外,影片显然为俄罗斯富商特别定制了浑厚、低沉的嗓音,给肥肥胖胖的富商一个特写,配上河东狮吼般的“Russia”(俄罗斯),再在生死关键时候加一句“Bentley” (宾利),让人浮想联翩。

  精明的俄罗斯富商,用10亿欧元为自己买了一张通往生存之门的船票,很严肃地抛弃了跟随他的女朋友。在生死关头,他拿出了全家福照片独自怀念,并不惜牺牲自己而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这是对人性矛盾的生动写照——老婆、儿子与家,是自己的;野花再香,也是别人的。对家人,很用心;对女朋友,“礼貌”而绝情。

  作为好莱坞经典大片模式,电影自然也对英雄主义进行了张扬。一个内心孤傲的小作家,出过一本书,销量惨淡,但依然执着地写——坚持的代价是妻子和别的男人成为了一家人。

  灾难的到来让这个小作家终于有机会表现他在书中刻意表达的英雄主义——在黄石公园与诡异预言家的神奇邂逅、送俄罗斯富商的儿子去机场受侮辱时不经意听到的话,让小作家获得了至关重要的信息,整个影片贯穿了小作家的英雄主义情节与浓浓的家庭伦理,并不新鲜。只是最后主人公前妻的现任男友死去,让这个原本破裂的大家庭居然迎来了一个幸福的大团圆。

[NextPage]

  影片显然是想尽量多地展现不同人在面对死亡时的心态。比如,黑人地质学家的父亲,在与儿子的一次通话中,获得了暗示。在死亡到来的那一刻,他站在即将倾覆的船舷上,毫无惧色,那份从容、镇定与坦然,让人动容。信仰的力量也得以体现:珠峰脚下的佛教僧人,面对奔腾而至的洪水,面无半点惊惧,赫然呈现出一幅“心中有佛,万事皆空”的图景。

  尽量全面呈现人性的多样,而又有失逻辑的夸张表达手法,也成为影片的败笔,主线有些混乱。细节多了,把剧情带向了岔路口,对整个主题的表现并无加强,反有削弱之处。

  另外,影片对人性的呈现未走出灾难性影片的套路,没有太多缺憾,也没有太多惊喜。

  没有太多回味,基本处于可以洗洗睡了”的状态。似乎世界末日到来与否,人类还是在围绕着自私、关爱、淡定、从容与丑陋等关键词运行。

  我们的生活,与末日无关,也将与他人无关。

    (实习编辑:罗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