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谁说家庭剧越来越狗血了?

2022-01-08 09:36:54来源: 影艺独舌    作者:马二

   
从《星辰大海》到《不惑之旅》到《小敏家》,有一个词屡屡被提及:狗血。

  从《星辰大海》到《不惑之旅》到《小敏家》,有一个词屡屡被提及:狗血。

  不论是陈卓突发肾癌闹离婚,还是“你爸爸”恋上“我妈妈”,抑或刘小捷和徐正的相互纠葛,都看得人眉头直皱。

  《星辰大海》豆瓣4.9分。《不惑之旅》豆瓣4.8分。《小敏家》豆瓣6.2分。虽然收视率始终在线,但豆瓣评分的下滑也反映了观众的另一种态度。

  这又引起另一个讨论:这几年的国产家庭剧,好像越来越狗血了?难道说,编剧离了“洒狗血”就不会讲故事了?还是说,越狗血的作品观众越爱看?



  必须承认,如今的观众不仅喜欢过自己的生活,还喜欢在荧屏上看“生活”。这是家庭伦理剧的定位:将那些最戳人心的生活“血淋淋”地放在观众面前。


  何为狗血?这个问题,得放到具体实例中找答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似乎是韩剧的专用名词。如果说,琼瑶剧造的是一场关乎爱情的浪漫幻梦;那么,韩剧就是把各种令你淌泪的情节攒在一起,用绝症、车祸和复仇三件套,搭配上悲情BGM来给你“致郁一击”。

  从当年的《蓝色生死恋》,到今年的《顶楼》;从重生整容后归来复仇的《妻子的诱惑》,到“你出轨来我出轨”的《夫妻的世界》;以及“爷爷原来是爸爸”的《优雅的家》、疯狂作死的《皇后的品格》…真真狗血年年洒,岁岁俱不同。

  然而,随着韩剧逐渐向悬疑、惊悚、历史领域多元化发展,观众也将目光回转国产剧。上一部被骂“狗血”而频上热搜的国产家庭剧,是《都挺好》。


  《夫妻的世界》

  一个重男轻女、极度偏心的妈妈;一个回避问题、不闻不问的爸爸;一个奔自己前程无心无力管家中事情的大哥;一个自私自利、窝囊啃老的二哥;以及一个对家庭冷漠,亲妈去世还在葬礼上打电话处理工作的女儿……

  试问,“苏大强”这样的爹搁自己身上,谁不生气、不上头?

  然而,非要说国产家庭剧真的越来越狗血了,倒也不尽然。



  过去二十年,国产家庭剧发生相当规模的转向。如果非要给它下一个定义,应当是:不是变得更狗血了,而是始终很狗血,却更贴合如今的时代发展了。


  最早的家庭剧,指的就是家庭伦理剧。家庭只是拍摄主体,亲情伦理才是戏剧重心。比如,人到中年的半路夫妻,收养孩子又老来得子,父亲去世子女与后妈的纷争,以及家庭伦理剧中最最经典的永恒命题:婆媳关系。

  从昔日万人空巷的《渴望》开始,这些戏剧矛盾三十年来一以贯之,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21世纪10年代初播出的《媳妇是怎样炼成的》《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等剧,叙事的重心仍然是恶婆婆、小媳妇、强势岳母和无能女婿。



  这般套路的设定,这般放大特殊矛盾制造廉价煽情的故事,难道不狗血吗?从某种程度上说,近几年兴起的“新家庭剧”,本就是对当年造成观众审美疲态的传统伦理剧的一次反击。只不过,屠龙的勇士,再度变成了“恶龙”而已。


  不论是《都挺好》还是《小敏家》,都不再围绕原始的夫妻关系做文章。哪怕讲家庭,讲的也是更复杂的情感迷惘:原生家庭创伤、亲子代际交往、不同阶级家庭的相处,从“小家焦虑”转向了“社会焦虑”。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除了“中产”阶级家庭掌握了更大程度的发声权外,更重要原因是飞速发展的时代让一切趋于定型。

  《双面胶》的基本矛盾,是来自农村的婆婆和当地土著儿媳的观念不合。在当时看来,这种冲突很合理。


  《双面胶》

  现在再拍这种剧,就有点不合时宜。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掏空家底还能留在上海。2021年毕业的大学生,几无可能。更别提和当地人结婚了。小家组不成,自然不存在小家焦虑。该给买得起房的人拍拍孩子了。

  其实,社会焦虑,本不是为了洒狗血而生的。彼时,它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痛点。

  为何会出现痛点与狗血之争呢?根本原因是,唯恐观众不理解自己的主创,以极其刻意的手段,围绕着痛点为观众营造出一种“痛到悬浮”的夸张氛围。不是说,剧中的故事在现实不会发生,而是接连不断发生的概率,几近于零。

  观众想要的,是一部思想深刻、自然地展现社会问题的影视作品。而主创展现的,是一个刻意的故事,为了人物特意塑造的矛盾,以及过度极端、没有行为逻辑和情感逻辑的纸片人,连带着Bug成为了作品最大的原罪。



  主创之所以选择这种极致表达,本质上,是主创和观众的诉求不同。或者说,是理解不同。传承了数千年的创作理论,已然跟不上如今时代的发展。过去的经典,如今成了套路。过去的戏剧,如今成了狗血。


  也正因如此,家庭剧虽然狗血,却依然上头。虽然口碑一路下滑,收视却稳步在线。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即合理”。正在热映的《爱情神话》,或许能给家庭剧创作者提供新思路。套路还是那些套路,观感一点也不狗血。

  衡量一部电视剧狗血与否的标志,不是看戏剧冲突的离谱程度,而是看编剧能否给离谱的剧情设定一个合辙的发生逻辑。狗血固然一时爽,但隽永感就差一些。还是希望如今的家庭剧能更沉着、自信、入脑入心些。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