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做个芭蕾的鉴赏家(二)

2009-12-31 10:29:51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体会芭蕾的轻灵与厚重

  舞蹈的质感在于轻灵。

  芭蕾尤以轻灵为其美学特征。

  自从150年前芭蕾的选题浪漫地朝非现实方向一跃,仙姝倩鬼神魔精灵遍布舞台,芭蕾舞的表现形态随之发生变革,一蹴而就并不可逆转地把轻灵的本质突现出来。1832年代表浪漫主义芭蕾方向的《西尔菲达》(即《仙女》)在巴黎问世。这部借助于苏格兰民间传说,描绘一幅林中仙子同凡人相恋图景的舞剧里,女主人公西尔菲达有一对会飞的翅膀,在舞台上时隐时现、飘忽不定;当时人称“芭蕾皇后”的玛丽·塔莉奥妮首演这个角色,她的舞蹈风格的轻盈,把人们超自然的想象完美地体现在舞台上,并由此而确立了足尖舞蹈的地位——当之无愧地具有芭蕾舞代表性质的技艺。9年以后,另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吉赛尔》在巴黎同观众见面并流传至今,被誉为芭蕾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这部舞剧受惠于自斯拉夫民族的传说“维丽斯女鬼的夜舞”,着意表现了山村少女吉赛尔的纯情与善良。舞剧对比式地展现了现实生活和冥冥世界两幕场景,那虚幻飘渺的幽灵之舞,是芭蕾艺术把不可知的世界奇妙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杰作。浪漫主义的注入掀开了芭蕾历史新一页,从此,芭蕾艺术形态就定位于轻灵这一坐标。美妙绝伦的足尖舞功、各种腾跃空中的技巧、举重若轻的男女双人舞、以及急遽的旋转、飘洒的舞步、舒展流畅的舞姿……舞蹈的格式和技巧无一不刻印着轻灵的属性。

  轻灵给人以视觉美感,它把情感、情绪、愿望透过人体美丽和谐的律动透发出来,把人的超脱自然束缚、飞升向上的心理要求具体在一个物质存在上,从而激发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愉悦。

  轻灵又是一种境界。它借助动态的线条勾勒的图景,弥漫着非言传的意蕴,濡染着周围空间。在舞蹈者,它是表现的欲望假外部形态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释放;对欣赏者,则是透过目睹活生生的媒体,映照心田那一缕风光,于是经受感染、拨动共鸣、生发联想、重复体验。

  舞蹈的表现力建筑在轻灵飘逸之上。

  芭蕾尤以轻灵垂范舞蹈殿堂。

  无论是如歌式的抒怀或豪迈的咏叹,无论是纤纤淑女或骁勇雄健的骑士,无论舞段的力度要求如何地粗犷开阔、激越铿锵,芭蕾艺术对轻灵的诉求始终是悬在所有舞者头上的一把戒尺——简明、光洁、迅捷、准确,起跳爆发力如火箭升空,落地若飘落绵絮。记得《睡美人》王子儒雅的变奏独舞吗?多么轻捷洒脱,一派尊贵的宫廷风度;而《海盗》首领康拉德,如疾风似迅雷,凌空跨越,翻卷急旋,那是大海锤炼的性格;袅袅婷婷的《四人舞》, 将一幅百多年前的版画复制在舞台上,依旧散发出妩媚动人的馨香;火辣辣的《堂·吉珂德》,带着斗牛之乡的西班牙风姿,剽悍有加黠慧飞动……尽管这些脍炙人口的舞段风格各异,却必须守恒于芭蕾舞的规范之美:动作轻盈,技巧稳练。于是,人们对芭蕾品评视角自然地偏向轻灵,犹如鉴赏出土彩陶离不开粗朴稚拙,聆听交响乐离不开雄浑凝重,吟读水墨画离不开精润灵秀一般,品味舞蹈尤其芭蕾离不开轻灵。如果失却了轻灵,芭蕾舞的美感与魅力也就丧失殆尽。因此,芭蕾舞传达给审美主体的最为突出的感受,凝结在一个词汇上——轻灵。倘舞者能将轻灵这一舞蹈要素挥发达于极至,诗意便自然而然从中流淌、喷涌出来。

  然而,轻灵的芭蕾形式,又会映现出另一重性格——厚重;

  因为,芭蕾作品的内涵往往又是厚重的。

  感情的倾吐,理念的宣发,内心的剖白,行为的展露,在芭蕾作品及人物身上都涂抹着厚重的油彩,肩负着厚重的使命。舞剧,悲剧、正剧、抑或喜剧,必然隐含通过舞蹈阐发的主题,而任何主题相对于轻灵的舞蹈叙述形式,总是厚重的。正剧和悲剧自不待言,即如轻松的喜剧芭蕾《无益谨慎》、《窈窕淑女》、《驯悍记》,也都显露出某种庄重的人文主义态度。芭蕾小品如《天鹅之死》,短短几分钟里刻画了一幅生死搏击的悲壮场面,深沉而隽永。纯粹着意于将音乐视觉化的交响芭蕾,调动舞者犹如摆弄音符,甚至同音乐的无标题一致地无标题,却也在和声般的形式美中传达出某种意蕴,把宽泛的抽象的不确定性的音乐内在因素呈现在舞台上。即使一个叫《练习曲》的节目,将芭蕾从艺者的日常练习展览于观众眼前,它那明快、洒脱、齐整、繁难,激荡起人们惊诧、亢奋、叹服、愉悦--以简约的形式换取的是复杂的情绪反映,就是它的意在不言中的内在品性。

  舞蹈,尤其芭蕾,轻灵与厚重并行不悖。

  轻灵是美的载体,负载着形式美表现美外在美;轻灵又是厚重的载体,负载着思维、观念、情绪、意向——内蕴之美。

  舞蹈,尤其芭蕾,是以轻灵的材料构筑的厚重的艺术实体。只是,厚重的程度有差异,或为巍峨的大厦,或为玲珑的小舍。[NextPage]

  轻灵使芭蕾富有生命力。但真正洋溢生命激情的作品,必然包孕厚重的内涵;惟此而意味深长,而情趣盎然,而气韵生动,而神形兼备。古往今来,无数芭蕾精品,无不是把轻灵与厚重有机地缝纳在一起。《天鹅湖》浓郁诗意是动人的,既来源于舞蹈画面的纯美,也来源于浪漫地讴歌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斯巴达克》气势恢宏,是用精巧的舞蹈构思涂抹的一幅奴隶起义的历史画卷。福金的《仙女们》淡雅清新,那仙境是借用肖邦的音乐,导引出贮存于人的心灵中的清纯。《村居一月》以明丽温煦的笔调,写出复杂的人物关系,映照出屠格涅夫时代的风貌……单一的轻灵不足以承载永恒的价值,惟有以厚重为骨架,方能经受岁月的冲刷而永葆鲜丽。

  空洞的厚重失却了艺术风采,同样经受不住时光磨蚀而被历史遗忘。

  轻灵不流于轻浮,厚重不滞于呆板,方为芭蕾的完美之作,亦是艺术的完美之境。

  演员、观众及谢幕的规矩

  每位芭蕾演员都是按芭蕾舞规范化要求造就的。芭蕾舞所要求的外开性、稳定性、柔韧性、轻盈而具有高跨度的跳跃、洒脱而有力度的旋转,动作清晰干净及协调性、舞蹈感,与契合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还有做到这一切的体力(耐力与爆发力),都是芭蕾舞演员需要掌握的。

  自17世纪中叶第一所芭蕾舞蹈学校在巴黎建立起,三百多年来,芭蕾教学随同这门艺术本身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完善,并产生了多种与各个芭蕾艺术流派相一致的教学体系。正规芭蕾舞校依照教学大纲培养学生,通常吸收10至12岁左右的孩童入学,经过六至九年的磨炼方才毕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有古典芭蕾课、芭蕾双人舞课、性格舞(亦称具有代表性的各国民间舞)课和历史上流行于欧洲宫廷舞会的“舞会舞”(亦称历史生活舞)课。芭蕾基本功训练是每天的必修课。芭蕾有其特殊的人体规范,必须进行特别严格的训练。为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协调,而开始最简单然而也是最重要的训练。最初学生从双手扶把杆“站位”开始(即按芭蕾舞规范的脚的五个位置如“一位”——双腿撇开呈“一”字型训练学生)。最简单的动作是一只脚用力摩擦地面,绷直擦出,再摩擦收回“一位”,如此反复以锻炼腿部肌肉能力。扶把练习包含约略十个方面的组合,充分锻炼脚、腿、胯、腰等各部肌肉,然后进入脱开把杆的练习。扶把练习对成熟的舞蹈演员依然是每天的必修课,从事芭蕾舞的男男女女注定一辈子如此辛劳,直到离开舞台的那一天。脱把杆的训练更具舞蹈性,它依旧是从低到高、从简入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即重复把杆训练内容,然后是基本的单一的跳跃和各类组合,最后才达到学习技巧的程度。教学大纲规定要逐年提高学生的能力,以最终掌握各项基本要领为目的,至于熟练地掌握各种技能,包括技巧和表演风格的把握,则只能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而日趋成熟起来。当然,学生期的训练,也不只是提高学生的肌肉素质,而且练就了挺拔的躯干、和谐的动律及灵活性、舞蹈感,同时芭蕾舞的特殊韵味也渐渐陶冶出来。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与舞蹈动作的内在含意相联系的音乐感,也是训练科目的重要内容。由于基本功训练是在钢琴伴奏下进行的,久而久之,学员的乐感也培养起来。以上这些便是每个合格的芭蕾演员舞必备的素养,由此我们能够体会到,成为一个合格的芭蕾舞演员是需要经过多么艰辛的跋涉,多么真诚的追求和倾心的投入。

  剧场里的掌声代表了观众对艺术表演者的赞赏、鼓励与感谢,同时也是受到艺术感染的观众宣泄情感的积极方式。因此,什么时候鼓掌谁也不能硬性规定。不过,出席芭蕾晚会的人们在各幕(场)结束和演出终了时鼓掌致意已成惯例。在每个舞段之间如果没有延续性的音乐连接人们也会报以掌声。甚至当演员表演一个高超的绝技,即便整段舞蹈没完,也会激起人们喝彩的欲望——这时的掌声对演员来说无异于兴奋剂,会激发他(她)更强烈的表演热情,促使他(她)把下面的技巧完成得更好。但是,如果演员表演的是深沉地抒发感情的内容 或者是异常优雅的舞段乃至如此的场景,已经把观众带讲情绪陶然的静谧气氛,掌声的出现就不大相宜了。另有一种情形,即舞剧角色的饰演者在跳完一段精彩舞蹈而获掌声时,该不该谢幕呢?一般说来这时谢幕会破坏剧情的连贯性,使演员在刹那间游离于角色之外了。可是,有些国家有此习惯,即不管剧情如何只要演员表演出色就报以掌声,这已形成一种客套礼节,只好另当别论了。

  总之,鼓掌是观众自发情绪的表现,掌声象一座沟通观众同演出者感情的桥梁,可以顿然拉近两者的踞离,增加演出空间的热度,也是欣赏艺术必不可少的氛围。充分调动你艺术欣赏的能动作用吧!为你得到的美的享受而鼓掌,为通过艺术劳动奉献了美的人们致谢。
 
  (实习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