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没有一条预言错误——奈斯比特

2009-10-29 10:53:40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

   

作者:于晓东

    奈斯比特说,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新的中心。这个“很中国的”预言,让《中国大趋势》中文版一面世就大卖20万册。中国人的热情也源于奈斯比特的神奇纪录:《金融时报》曾经证实,他最负盛名的《大趋势》一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

    因为新书《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约翰·奈斯比特又一次成为中国人的座上宾。从北京到法兰克福,80岁的奈斯比特在两大书展的间隙,获邀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会谈,和前任国新办主任赵启正对话,对一路跟随的中国媒体更是有求必应,还忙里偷闲去了趟西藏。

    27年前,有两本书在风靡世界的同时,也席卷了中国。一本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本就是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当时的中国领导人甚至将这两本书作为司局级干部的必读之书。    

    《大趋势》由奈斯比特与他的第二任妻子帕特丽夏·阿布尔丹合著。奈斯比特和阿布尔丹合著了一系列以“大趋势”为卖点的畅销书,如《大趋势2000》、《女人大趋势》和《亚洲大趋势》,几乎每本书都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在奈斯比特和阿布尔丹离婚之后,阿布尔丹于2005年独自写作了《大趋势2010》,而约翰·奈斯比特则与自己的第三任妻子多丽丝·奈斯比特合著了《中国大趋势》。

    奈斯比特说,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新的中心。这个“很中国的”预言,让《中国大趋势》中文版一面世就大卖20万册。中国人的热情也源于奈斯比特的神奇纪录:《金融时报》曾经证实,他最负盛名的《大趋势》一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

[NextPage]

    虽然中国媒体的问题总是大同小异,奈斯比特面对《记者》记者的时候仍然态度友好,说起新作永远兴致勃勃。只是在一开始,他就着重强调《中国大趋势》不是他个人的作品,并暗示记者要给他的妻子发言的机会。

    我在中国旅行了将近10年

    记者:你和太太如何认识并对中国产生兴趣的?

    约翰·奈斯比特:她曾经是一家德语出版社的负责人,负责出版我的《亚洲大趋势》德语版。我们就是在这期间认识。我是作者,她是出版人。

    多丽丝·奈斯比特:我负责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亚洲大趋势》。我一直都对亚洲很感兴趣,非常想去亚洲,但我没想过我们两个人最终会走到一起(笑)。

    我们在2000年结婚,之后就到中国游历,也去了世界很多其他地方。但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国,我们一起在做调研,阅读了很多与中国相关的材料。

    记者:听说写《中国大趋势》的想法最初源自于你和江泽民的一次会面,是这样吗?

    约翰·奈斯比特:1996年,我在北京与江泽民有一次私人会谈,因为那本《大趋势》,他听说过我,所以当我在北京的时候,他邀请我去中南海。当时大陆和台湾之间有些矛盾。我对他说,主席先生,台湾的故事很小,但他们讲得非常好;中国的故事很大,但你们却讲得很糟糕。他当时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那不如你来讲这个故事吧。我们会给你需要的支持。”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我当时不能做这个事情。

    11年后,中国官员表示希望我来写一本关于中国的大趋势。在这期间,中国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我在中国也旅行了将近10年。我看到中国在建设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这是过去从来没有的。我在中国的一些商界朋友也说,你为什么不像当年《大趋势》写美国那样,写本有关中国的书呢?而我那时候也做好了准备,就决定和我太太一起完成了这本书。

    记者: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了热门话题,出版界也出现了大量中国主题的书籍。你觉得《中国大趋势》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多丽丝·奈斯比特:很简单。所有关于中国的书都只谈到了中国的某个方面,经济、政治或者文化。但我们没有找到一本书是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而我们的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并为这个体系命名。

    约翰·奈斯比特:要真正地理解中国,不能分割地看待中国的不同方面,不论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或者中国的政治体制,都是一个整体。我们从内而外地来分析中国,身处在中国巨大社会变化的中心,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看中国社会的自我创新,而其他书则从外部来分析中国。

    记者:你认为支持中国崛起的八大支柱之一就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而西方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方面某些问题一直多有批评。

    约翰·奈斯比特:他们批评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西方自认为是民主的裁判者,能判定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他们认为民主一定要有选举。但是,被认为创造了“民主”的古希腊社会存在没有选举权的奴隶,印度常常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是却存在种姓制度。存在种姓制度的国家不可能是民主国家。[NextPage]

    民主的真谛就是人民做决定。至于民主的具体程序和制度,每个国家可以有所不同。中国正在构建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体系来实现民主。但是西方认为,只要你的和我们的民主不同就不是民主。这是西方的问题。

    多丽丝·奈斯比特:重要的是,中国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是具有可持续性的。中国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保障社会安定。     

    约翰·奈斯比特:西方认为中国政治制度是独裁的,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全新的民主体系,一个全新的民主概念。我们称之为“垂直式民主”,而西方世界的民主则是“水平式民主”。

    在西方,每个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每隔几年,就会有选举,有人投票,有人当选。而在中国的“垂直式民主”中,有领导人,有人民。领导层发出指示,人民也可以提出倡议。这是一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机制。

    多丽丝·奈斯比特:这种制度将是对西方模式的挑战。西方模式曾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现在出现了第二个,而且这种效率很高。

    约翰·奈斯比特:我认为西方民主现在正在陷入危机,西方世界的领导人中,除了奥巴马,其他人的领导力都很弱。在欧洲,参政人士都不是最优秀的人,最优秀的人选择做其他事情。然而在中国,国家的领导层里聚集了最有智慧的人。

    记者:能否详细说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民主?

    约翰·奈斯比特: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几年前各个省份就可以直接和外资进行接洽,而就在几个月前,中央政府宣布,外资引进项目如果涉及资金低于1亿元人民币,无须向中央政府征询批复。中央政府已经在不断采用这种自下而上的机制,这种机制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稳固。

    当然关键是要在“自上而下”的领导和“自下而上”的民意间保持平衡。中国不像美国拥有一个发展完备的成熟体系,而是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体系。我们就是想要抓住新体系的精髓和运行机制,我们称其为“八大支柱”。它们是新社会的基础,也是塑造新社会的原则。

    28个研究人员的奈斯比特研究院

    记者:书中引用的资料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国内媒体,而外界对中国媒体一向缺乏信任。你们如何保证引用资料的客观和可靠性?

    约翰·奈斯比特:我们在书中做了解释,一个国家的动向是其境内各区域发生一切的集合。而对所有区域情况进行观察最佳渠道就是当地报纸。

    我们在天津的奈斯比特研究院有28个研究人员负责观察中国各地的情况,寻找新的自下而上的模式。比如说,最近的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农民工失业,并开始返乡。而中国的各个省份都在为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创立多种培训项目,指导农民工创业。如果不是对各省份的媒体进行仔细观察,我们怎么会知道那么多项目呢?中国地方媒体的报道要比过去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开放,是很好的了解渠道,但这并不是我们唯一的途径。    

    多丽丝·奈斯比特:我们也并不仅仅依赖中国媒体,还有我们的亲眼所见,来自我们朋友的信息,来自商人和出租车司机的信息,也有西方媒体的报道。所有的这些信息混在一起,它们必须要相符。如果它们有不相符的地方,就说明我们需要了解更多。[NextPage]

    约翰·奈斯比特:有个谚语说:我们不知道谁发现了水,但肯定不是鱼,因为鱼生活在水里,所以没法看到水。换句话说,中国人虽然生活在中国,比我们懂中文,但是当事情发生时,你完全身处其中,反而看不到了。而像我们这样在中国以外,反而能看到你们看不见的东西。整体来说,我们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来描述这个全新体系的机制,描述这个新社会。这项工作让我们很兴奋。

    中国有很了不起的故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极度贫穷发展到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故事,一个令人惊异的故事。但是中国没能很好地把它讲出来。我们会尽量地帮忙,不过你知道这是巨大的工作。

    记者:你同意中国将成为下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说法吗?

    约翰·奈斯比特:“超级大国”是一个属于昨天的词汇,它适用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冷战时期。在全世界已经形成全球经济的现在,他们应该将这个词汇从我们脑海中抹去。我不会称中国为“超级大国”,我也不会称美国为“超级大国”,这是一个过时的概念。我们需要讨论的一个互相关联的全球经济。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