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陈佳洱:“书”陪伴了我的成长

2009-08-12 10:46:37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

   

作者:刘悠扬

陈佳洱

    钱锺书曾说,只有中国才肯给科学家大官做。陈佳洱不巧正是做了大官的大科学家,他是一位物理学家——加速器方面的权威,他是两院的院士,他曾是北京大学的校长,他也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主任。如今,当他卸掉一身“官职”,还有一个称呼让他在毕生挚爱的科学研究之外,时常感到责任重大,那就是“深圳读书月特别顾问”。

    年届75依旧精神饱满,声音里满是谦逊和羞涩。作为一位科技工作者,陈佳洱却强调,在读书的问题上一定要左手“人文”右手“科技”。在“学以致用”和“学以致智”的关系中,他始终坚持“学以致智”是灵魂、是根本,“一个城市也是这样。深圳要继续成为经济的、科技的先进城市,没有文化来驱动,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支持,所有物质意义上的发展都将是有限的”。

    深圳读书月即将走过十年,陈佳洱与读书月的缘分也持续了十年。他一直都在踏踏实实读书,实实在在做学问。作为读书月的特别顾问,可谓以身示范。对于下一个十年,陈佳洱殷切期待组委会能够细分“阅读食物链”,在活动设置上兼顾更广大的阅读群体。

    “学以致智”是灵魂

    记者:您和深圳读书月的缘分已经很深了。早在读书月设立之初,您就受邀担任特别顾问,后来又多次来深见证了读书月的成长。还记得参与读书月活动台前幕后的往事吗?

    陈佳洱:我记得第一次来深圳是2001年6月。当时深圳书城和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出版多媒体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作为这部书的科技顾问,受邀到当时的罗湖书城参加首发式及座谈会。那时深圳读书月才办了一届,主办方希望在第二届设立“特别顾问”。当时我刚从北京大学退休,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主席,主办方可能是把我当作一位科技界的代表吧。最初接到组委会邀请时,我有两个感受:一是很荣幸,二是不敢当。

     2006年11月,新的中心书城开业,我参加了那一年读书月的开幕式。那一年去的时候,我深深感到深圳人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读书氛围较之2001年要强多了,新的图书馆和中心书城也让人叹为观止。说明深圳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更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旗手。10年了,读书月始终以“阅读、进步、和谐”为目标,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氛围。这个读书月不仅要坚持,还要上新的台阶,再创新的辉煌。

    记者:作为一位从事科技工作的学者,您怎样看待读书的重要性?

[NextPage]

    陈佳洱: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是“学以致思”,一句是“学以致用”。“学”就是读书。所谓“学以致用”,是说为了生活、为了应用某种技能而读书,就像我学习物理。但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学以致智”,通过阅读来了解自然、国内外地理和历史,以及前人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读这一类书,对于怎样做人、怎样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在二者的关系中,“学以致智”是灵魂,是根本。

    对于一座城市以及一个人来说,重视科学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文,因为科技体现求真唯实,人文体现人类对世界至善至美的追求,两者结合让人类的文明不断走向真善美。明朝的时候,我们的科技世界领先,GDP占世界30%,但就是因为不注重现代科学的发展,彼时西方正轰轰烈烈地经历“文艺复兴运动”,所以我们的现代科学发展比西方晚了至少200多年。因此,现在中国年轻人一定要左手“人文”右手“科技”,两方面兼容并包。

    《伟人孙中山》影响一生

    记者:您的父亲是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在充溢着书香的家庭里,早年的读书经历是否对您一生影响巨大?

    陈佳洱:父亲很注意对孩子进行阅读教育。我是读着他写的《阿丽思小姐》、《波罗乔少爷》、《华家的儿子》、《火线上的孩子们》等作品长大的,父亲的童话宣扬的是除恶扬善,追求正义、和平,反对压迫。

    我今年75岁了,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伟人孙中山》。孙中山小时候问他妈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妈妈说:“人生就像梦一场,不小心就溜走了。”孙中山就说:“那我要珍惜光阴。”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很大影响。后来读大学和在国外时,又读了很多名人传记,解放以后,还读了《青春之歌》、《红岩》、《居里夫人传》、《绞刑架下的报告》、《普通一兵》等文学名著,渐渐地确立了一个信念:人生要获得意义,就要让自己的存在使别人的生活更美好,所以要不断追求进步。

    我曾经有过作家梦,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投身科学,但始终认为科学应该与人文一起抓,这两者对一个国家与民族极其重要。以居里夫人为例,当时她看到祖国波兰落后挨打,认为科学家应该尽一份力量,因此经过了5400次实验,才在几十吨的矿渣里面提炼出0.1克镭;还把自己发现的第一个放射性元素用祖国波兰的名字命名为“钋(Po)”。在这个被誉为历史上最艰苦的实验中,支撑着她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从读书之中,我汲取到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一生的治学方法。正是这些书让我在18岁那年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要像居里夫人那样“奉献所有,而一无所取”,要像马特罗索夫说的“一个人的存在,要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才有价值”。

    书陪伴了我的成长,有困难时找书解困,不如意时看书平缓心境,有空时翻书欣赏,我的职业更需要读书。至今,我一直牢记着钱三强先生的话:“书读得好就要越读越薄”,书从实践中来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这样才不会“教死书”。

    细分“阅读食物链”

    记者:如今的国民阅读状况并不乐观,互联网阅读率迅速攀升,纸质读物“浅阅读”趋向明显。对此您的建议是什么?

    陈佳洱:温家宝总理曾引用一句古人的话:“十年磨一剑,未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后,泰山不可当。”我非常欣赏。我一直说“宁坐板凳十年冷,不写文章半句空”,之所以讲这句话,是因为现在的评价体系太功利化,要求短期出成果,还要比较这些文章发表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其实这些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学术成果的含金量,而不在于写多少篇或发表什么档次。王选先生搞方正排版系统研究了20年才成功,为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做出了极大贡献。欧美经济腾飞时期,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达两位数。

    这种功利化倾向,在国民阅读现状上也很明显。如今读者读的书很多都是实用性的,而且阅读呈现一种“快餐化”倾向,捧起经典就觉得读不进去。实用类读书果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智”。读书上的浮躁情绪十分要不得。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一个人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总之是要读些好书。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读书月尤其值得推广和提倡。

    记者:您的一生都在踏踏实实读书,实实在在做学问。作为读书月的特别顾问,可谓以身示范。深圳读书月即将进入下一个十年,您是否有些可行的建议? [NextPage]

    陈佳洱:首先,深圳读书月每年都向市民推荐好书,这个传统应该保留下来,同时还要兼顾时代精神,多推荐新时代的感人故事、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好书,例如“5·12”汶川大地震、“神七”飞天等重大事件的纪实类书籍。

    另外,在读书月的活动环节设置上,还要办得更加多样化,吸引各个阶层的读者。就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一样,书也要根据不同阅读人群的口味,分为各个层次的“阅读食物链”,读书月组委会可以组织更加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为各个行业、各个群体提供不同的阅读指导。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