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网络盗版横行 作家可能就此封笔

2008-05-20 13:53:12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

   

    第七部《哈利·波特》上市前,一位疯狂的多伦多女书迷背书三行大字:不要死啊,哈利!像她一样,我们也想叫上一声:不要死啊,书!

    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盗版,作家们或许采取最极端的应对行动:不写了。

    作家被逼罢工?

   旗下有8500余名专业作家的英国作家协会(SA)日前公开表示,作家可能被迫封笔。该协会相信,非法下载对音乐产业造成的大破坏,将在图书出版业内重演。

    “图书盗版行为终将驱使作家们停止写作,”作协主席特蕾西·谢瓦利耶(Tracy Chevalier)说,“除非这种情况得到控制。”

    她表示,作协对图书业与数字时代的失败婚姻深表关切。在互联网上,无节制的非法传播已呈愈演愈烈之势,整章的新书,甚至是整本书的内容,被肆意上传,张贴,下载。受害者中,既有JK·罗琳这样的头牌当红作家,也包括许多名气没那么大的诗人、短篇小说、旅行指南和厨艺作家。

    令作家们担心的不仅是那些躲在暗处的众多个人用户,互联网行业巨头们也加速了对图书业的渗透。Google启动了雄心勃勃的万有图书馆计划,意欲在十年内,使每本书都拥有免费的电子版本——尽管你并不总能一次读到全书。Google已为此与作家和出版商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网上最大书店亚马逊也在提供“书内搜索”服务,允许图者检索全书,并预览部分的内容。

    版税制走到尽头?

    谢瓦利耶女士说,目前出版商与作家之间沿用了一个多世纪之久的商业模式已告终结。在这种模式下,作家通过两种方式从出版社获得收入,即固定数额的预付稿酬,以及与作品销量挂钩的版税。“大坝出现了裂隙。”她对《泰晤士报》说,“我们试图用法律和诉讼来修补裂口,但我们也需要往坏了想。我们得开发一种非常不同的付酬系统,也许可以允许作品内容对所有人免费,但要找到一种独立获酬的方式。”

    她表示,网络盗版对诗人、短篇小说、旅行指南和厨艺作家们的打击最大,因为读者通常不必阅读整本书,就能获得所需,所以即使是部分内容的网络传播,也令其作者损失巨大。

    “厨艺作家们的日子实在艰难。”她说,尽管读者还在为某些作家的书掏钱,但主要是冲着他们的名气。“我自己也这么干——要是我想要找个菜谱,我就上网,免费弄一个来。”她说。

    谢瓦利耶说,从一时来看,读者得了实惠,因为他们花的钱越来越少,但是,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些的话,就会发现,这会毁了整个行业。“作家们会停止写作。人们总是说,‘等等看吧,不知道技术到底会带来什么,’但是问题在于,你这个‘等等看’太久了,结果会让它一发而不可收。音乐产业就是这样。”

    19世纪以前,也有其他付费方式存在,比如一笔总付,或是利润分成。谢瓦利耶因此呼吁人们开动脑筋,多想些法子。不久前在伦敦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谢主席提出了四种给作家们付酬的备选方式:政府、行业、热心赞助的阔佬,以及公众。其中,政府可以设立某种机构(比如“学院”),把作家们养起来,给他们发工资。

    谢瓦利耶的设想并不新鲜,阔佬赞助个别作家或诗人,便很有中世纪的遗风,而政府给作家们开工资的做法,在我们看来,不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吗?

    盗版可以聚人气,但无利

    盗版也是古以有之。西晋太康年间,有个名叫左思的文学青年,写了篇很好看的《三都赋》,洛阳百姓争相抄阅,以致用于“盗版”抄写的纸张都供不应求。

    到了西元1701年,在英国,又出了个名叫笛福的文学青年——那年他42岁,写了首很招人喜欢的长诗《天生英国人》,引发大小书商争相翻印,据说盗版量多达8万册。

    这像极了今日的数字世界。它们说明了网络的双刃特性:你可以一夜成名,但是网络上巨大的读者量,并不能转化为你的衣食。在“洛阳纸贵”和笛福的故事里,发财的是纸商和翻印铺子的老板们,左思同学和笛福同学收获的只有名气,而不是银子——前者因一则成语名留青史,后者则在18年后,以一部《鲁滨逊漂流记》终成大师。

    拿JK·罗琳来说,如果盗版横行,人人上网免费直接浏览,或自行打印阅读,那么,她断然不可能以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便从领救济金的下岗离异女青年,扶摇直上财富云端,一举超越英国女王,坐上全英女首富的金交椅。

    罗琳女士也的确受到了网络盗版的困扰。2007年,在第七部《哈利·波特》上市前两天,用数码相机翻拍的全书内容已经在互联网上出现。随后,大量扫描录入(OCR)后的电子文档迅速泛滥。在多个国家的网络社区上,网络用户未经授权的私译稿亦大量出现。法国一位16岁的高中男生,便因私译并上传《哈利·波特》全文而遭当地警察逮捕,他的译文比官方法文版的上市提前了两个多月。

    方向不明

    网络盗版威胁着作家以至整个产业的生存,十年来,出版界一直为此提心吊胆,但仍不能看清未来的方向。一些跨国出版巨头未雨绸缪,早已宣布进入数字图书市场,但不免前畏狼后惧虎,三心二意,导致电子书产业停滞不前。也有少数作家高歌急进,抱革命信念,要为新一代的出版方式当开路先锋。2000年时,美国头号畅销作家、惊悚小说之王斯蒂芬·金便将两部新作放到网上,只以电子文本的格式发行,由于很快盗版遍及网络,到了后来,付不付费,便只靠读者自觉。这是一次虽然有趣但注定失败的尝试,由于付费读者越来越少,金不得不重回出版商的怀抱。

    转眼,我们进入了网络2.0的时代。克里斯·安德森此时提出了“长尾”理论,指出,搜索引擎,网络社区和个人日志如今可将注意力引向那些以往最不起眼的东西,比起过去,小玩意会有更多的机会与更大的市场。在去年的美国书展上,他公开宣称,自己的下一本书就叫《免费》。他要把它做成电子版,供读者免费下载与阅读,但与斯蒂芬·金的做法不同,他将在书页中间夹带广告,以此获利。同时,他也有意以传统形式出版,书中无广告,但读者要花钱购买。

    回头来说,作家们真的会停止写作吗?我想,也许会有一时的抗议或警告,就像某一天,人们用集体熄灯,来表示对节约能源和环保问题的关注,但若从此就回到黑灯瞎火的穴居时代,则绝无可能。作为创作的写字活动也是一样。让我们再一次回到“洛阳纸贵”的时代,左思同学原也不是为了稿费而写诗。事实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作家们都是没有稿费的———最近的一段无酬时代,距今不过三、四十年——但文学并未因此灭绝。而在引入高度市场化的版税制后,这门古老的创造性活动也未见因此产生爆炸式的发展,毫无价值的垃圾反而充斥于市。

    所以,盗版是不好的,但网络也不会成为书的末日。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