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Gpt时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2023-06-13 13:56:13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中国作家网

   

  随着Gpt时代的到来,有关 ChatGPT的话题一直层出不穷。GPT的魅力在于高效、快速地处理语言文本。那么,它对诗歌发展有着怎么的影响,意义又在何处?

  6月3日下午,《诗刊》社和君澜读书会联合主办的“Gpt时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探讨会在在北京密云君澜酒店举办。《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北京文学期刊中心主任、《北京文学》执行主编师力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杨早,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胡少卿,中投发展总裁、密云雅集主理人单小海,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讲师李啸洋等参加探讨会。

  李少君表示,我们正在关注Gpt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让我们珍惜能够用文字把人的情感与经历记录下来的诗人。人与诗互证,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诗歌标准、诗人标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等,都是这样的典范。引起的人们注意的外卖诗人王计兵,也是因为他所达到的诗与人的结合,打动了很多人。动物也有情感,但不长久,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有文字,会记录、保持自己的情感。智能机器人可以使用文字,但人和智能机器人的区别是人有情感。只有人,能把文字和情感结合,传递给后世,并且达到人诗互证的状态。Gpt时代冲击下,诗人只有与现实、生活、生命经历结合,才会让人产生的情感共鸣,才能让诗歌更有内涵和质量。反过来,诗若不能对应人,则可能是空洞苍白的,这样的作品则是可能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的。

  师力斌从编辑的角度提到,Gpt时代,诗歌创作有了新的途径,作为编辑如何区别诗歌作者,这需要人对人工智能有更深的了解。在情感方面,人工智能还达不到人的程度。他读到过一些ChatGPT写的诗歌评论,ChatGPT对于诗歌的解读模式化概念化,像循规蹈矩的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仍旧无法超越优秀的诗人。另一方面,ChatGPT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未来的写作水准无法定论,我们如何判断诗歌是人所创作的,还是ChatGPT语言形成的,或许是个挑战。师力斌对人工智能写作这种新技术总体保持谨慎的态度,但作为一种技术趋势,他认为恐怕难以扭转和避免。一方面编辑和诗人要有自信,优秀的诗人有强烈的无法替代的原创性、情感性,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增加对于人工智能语言的辨别和关注。

  杨早从围棋的发展阐释了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围棋经过长久的发展,分成很多派别,但都不曾消失。凡是目的性很强的物质产品,一定面临着科技的冲击,从人的精神意识来说,人工智能并不是万能的存在,过度的信息中一定有很多是无效的,而在科技为人框定的范围以外的事物则让人产生乐趣。回到诗歌的原始角度,诗歌的流动性在交流中不断升华,语言越来越精粹。现在的危险不在于人工智能的替代,因为人工智能所替代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而在于我们之前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使用场景与方式。现在,我们要警惕的是同质化的口语语言,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符合美学的语言表达功能。

  康伟表示,ChatGPT作为一种模型,生成了一种似乎不可阻挡、漫无边际的技术奇观。它通过前所未有的海量学习数据而生成“文本”,这与诗人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体认世界、社会、自然、自我极其相互关系而生成“诗歌”,具有形式上的一致性。但ChatGPT生成的“文本”,说到底是被技术逻辑规训的“产品”,而不是诗人写出的“作品”。它依然具有本雅明所言“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的复制性。至少在目前来看,在ChatGPT的“产品”和诗人的“作品”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比如,ChatGPT也许能根据给定的指令生成若干关于外卖的诗,但它很难生成外卖诗人王继兵那样的文本,因为它永远无法体验送外卖的人的焦虑、不安、挣扎等诸种情感。以情感之维来观察,人工智能技术游戏之下生成的“诗歌”还是很难与人“竞争”的。ChatGPT肯定会越来越强大,但并非无所不能。我们既要看到ChatGPT的丰盈和敞开,也要看到它的贫困和偏狭。当然我们可以终极发问: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具备主体意识从而取消人的主体性?我个人的答案是乐观的。我觉得诗人应该焦虑的不是ChatGPT的“无所不能”,而是自己的诗写得不够好,这才是关键所在。

  胡少卿谈到,相对于之前微软小冰写的诗歌, ChatGpt的诗歌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目前还是能看出拼贴感、机械感。不过可怕的是它可以经过投喂素材、不断培训持续提高能力,并且进步神速,未来它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水平是未知的。绘画、音乐、诗歌等艺术领域是人类灵性最后的储存地,一旦机器人能写出跟人类大师一样精彩的诗歌,就意味着人类这个物种的消亡。库布里克1966年曾拍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预言机器人自我主体意识的诞生。胡少卿坦承,面对科技的高速发展,作为一个人文学者,他是茫然的。

  单小海表示,ChatGPT横空出世,现在断言它的能力边界为时尚早。人类的写作,也无非是观察、学习、模仿、练习、修改,ChatGPT在这些方面都远超人类。当然,ChatGPT现在的诗歌写作还很幼稚,但他的进化速度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Gpt时代诗人何为?我的态度是,不乐观,也不悲观。ChatGPT让我想起另一个革命性的研究,基因。今天基因研究的主流认为,爱情也好、亲情也好,没有那么多的独特性,我们归根到底只是基因的奴隶。但人类仍然要爱、歌颂爱。诗歌也是这样,我们写诗,不是因为自信能够流传不朽,而是因为人类需要歌唱。归根结底,这个世界的诗歌和诗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李啸洋表示,《诗经》里面作诗的顺序是“赋比兴”,其实应为“兴比赋”。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艺术四要素:世界、作者、文本、读者,ChatGPT的出现是对文本顺序的改变,它省略了世界与作者的概念,中间加入的是标准化、数字算法,却没法模仿诗歌的意象。ChatGPT也许可以替代宋代以前的以议论为诗,但不能替代情感为诗。它的写作基于数据库、知识性,改错速率快,这些是人所无法快速掌握的;而ChatGPT对人的审美、价值也同样很难替代。

  大家认为,Gpt时代,人们要面对新技术的冲击,更辩证看待ChatGPT带来的影响。其中,优秀的诗歌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对人有着重要的情感导向和情感共鸣。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