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学画记》——另一种大师谈艺录

2008-05-05 19:58:37来源:和讯网    作者:

   

 

    邓伟记述师从李可染经历的《学画记》,版权页图书分类归在“艺术评论”,我倒觉得应该属于“语录”或“特写”。此类不仅记言,兼或记行、记事的文字中,顶有名的要数葛赛尔的《罗丹艺术论》了,所述罗丹的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好像还常被引用;还可提到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雅诺施的《卡夫卡谈话录》,等等。此类文字记言常用直接引语,记行、记事则不乏细节描写,其间难免有艺术加工。然而正如雅诺施所说:“我并不把我关于弗兰茨·卡夫卡的书看做文学作品,而是看做资料:它不外是一个见证人的陈述……”毕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与借助所谓“合理想象”写成的名为传记实为传记小说者有所不同。现在看到《学画记》,觉得多少接续了这一传统。我对中国书画愧无所知,但二十多年前参观李可染画展,至今印象犹深。当时中国美术馆好像还有另一名家的展览,位居中厅,李则偏在一侧。然而以作品论,似乎李氏胸中丘壑,更其博大深邃。“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诚哉斯言。《学画记》系作者根据当年日记和学画笔记整理而成,记载了不少李可染有关绘画和书法言论,或可看做已出版的《李可染论艺术》一书的补遗,是研究李可染艺术思想的重要文献。

    作者十七岁与李可染相识,其时画家已近古稀。李氏讲的画理,有些是特别针对这个刚刚步入人生与艺术之门的少年而言,虽然因此可能造成言说与接受深度上的某种局限,但却为此书别添一种意趣。譬如:“他又看了看我的画,略微一停,说:‘你烘染得太多,不好。我的名字里的染字不是烘染的意思,和烘染的染字没关系。我如果是一个演奏家,也可以叫李可染,你不要以为我叫李可染,就拼命往纸上烘染。再说,好画是画出来的,不是染出来的,更不是涂出来的。绘画要倾注人的情感,要表现一种艺术境界,渲染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老师这一天对我画的那些东西不太满意,他有些生气地说:‘你以后不要再让我看到你那些染出来的东西。’”此等话语自非寻常画论,却又最见李可染的精神。书中所记他对作者种种关怀教育,真乃师徒如同父子。

    《学画记》主要写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八年,即这一老一少相识的最初两年之事。作者说,李可染“是那样的认真,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给我讲”,“实际上,他是在预习,在备课,准备尽快返回讲坛”。以后李可染重新成为公众人物,作者自己则忙于学习、事业,书中所写也就简略多了。此书笔意诚恳亲切,我读了却不无寂寞之感。大概这种际遇,说得上是一生难得罢。

    (实习编辑:项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