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华语音乐评论 海外音乐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音乐节“群雄纷争”

2012-04-23 14:01:5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陈宏

   
机遇在哪儿?挑战又在哪儿?本报记者连日来专访了圈内多位专家,试图展现一个真实的音乐节业态现状。

    迷笛刚走,草莓马上到。沪上的音乐节,这几年正蓬勃发展。而放眼整个国内大环境,既有迷笛、草莓这样积累了一定市场知晓度的成功范例,也有更多尚未冒头就玩不下去的泡沫。

  机遇在哪儿?挑战又在哪儿?本报记者连日来专访了圈内多位专家,试图展现一个真实的音乐节业态现状。

  都在往里冲 需经历时间的磨炼

  “相比于五年前,国内的音乐节现状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往里面冲,想投出一个成功的出来,但只有靠谱的才能留下来。”摩登天空老板沈黎晖告诉本报记者,他表示理解现在一哄而上的状况,因为包括自己做了四年的草莓音乐节,“都只能算是发展的初级阶段”。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大大小小打着音乐节旗号的已经接近百家,但盈利状况非常不乐观。一家音乐公司的老总告诉本报记者:“我们是新杀进来的,和地方政府有一些合作,但是招商状况不太好。”记者当时目测了一下,每天的观众人数不足一千。

  歌手蔡健雅告诉记者:“其实音乐节这个东西需要时间的磨炼和考验,需要毅力和信心,需要几年时间,不是办几次就可以说很厉害的。厉害的是能一直维持下去,召集的音乐人的品质一直很优秀。”

  如今,迷笛拥有了一批热血的摇滚“死忠”,草莓在小资、文艺青年中有号召力,黑兔则在面向在华外国人的市场做得最好。

  拼钱拼定位 犹如热门的电商战

  但国内更多的,却是不靠谱的音乐节,在对国外音乐产业颇有研究的丰华秋实企划瞿婧宇看来,“大部分像是拼盘演唱会,类型定位不清晰,设置能力不足,这样的山寨音乐节太多了,就是找个地方搭台唱几首歌而已。”

  除了拼定位,音乐节还在拼钱。沈黎晖说,音乐节的比拼跟现在热门的电商角逐差不多,“音乐市场主要是唱片市场,原本是个小行业,现在演唱会和现场音乐成了新方向,大家都想做”,但草莓属于大型的多元化音乐节,在四年前投资时,就要400万元,“当时还没多少音乐节,这样的投入算很高了,今年已经上涨到了1000万元级别,我估计接下来最起码要2000万元了,而一般的大牌演唱会也不过才几百万,体量已经要超越演唱会了,门槛很高。”

  瞿婧宇则介绍,很多音乐节请不起乐队甚至地下乐队了,“最终连学生乐队都请上了台。”

  瞿婧宇认为,音乐节如果推广不了自己的精神内涵,形成不了自己的文化,那它就培养不了自己的死忠。“比如欧洲最大的音乐节格拉斯通(GLASTONBURY),几乎每年都下雨,地上全变成烂泥巴,但是人们仍然很享受,能听着音乐玩会儿泥巴,在泥巴里面滑——玩泥巴都能玩成音乐节的文化了,但同样的状况出现在国内的音乐节,居然还出现过因为下雨导致舞台短路,演出中止,一帮人跑很远挤到一个小屋子里躲雨,毫无乐趣可言。”[NextPage]

  同质化严重 难以推动行业进步

  此外,音乐节阵容雷同,同质化严重,也是圈内人纷纷诟病的一点。沈黎晖认为“这是由于音乐节的成长速度超过了乐队的成长速度,乐队成长后劲不足”。

  音乐人的共识是,内地现在很多有意思的音乐都集中在地下,没有被市场认可,导致音乐节阵容雷同,地下乐队虽然风格多样、有意思,但是又不够专业,比如没有体育馆级别演唱会的经验,掌控大舞台能力不佳,硬件差、调音烂、舞台设计无聊。

  “像说起摇滚,主流的市场认知还停留在10年前,还是许巍、唐朝乐队;说起民谣,虽然现在十三月唱片的‘民谣在路上’这个品牌已经崭露头角了,但是普通人的第一反应仍是10年前的高晓松,不知道现在的主力是周云蓬、小河、郝云。”瞿婧宇说,“这让地下乐队和流行歌手的出场费差距一般都会达到10倍——地下乐队最好的才5万元,流行歌手50万元起步。”

  音乐节阵容的趋同,导致部分热门艺人的价格大涨,甚至连部分有特点的地下乐队报价也跟着水涨船高,让音乐节的主办方大伤脑筋。

  超级音乐节 国内容量5到10个

  沈黎晖给音乐节的“战国时代”定了个时间表:“3年以后,这个市场应该会开始稍微成熟点,超级音乐节和细分的音乐节并存,在国内的市场容纳度方面,我个人觉得,超级音乐节会在5到10个之间,细分的可以更多一些,包括草莓,现在都不能算是超级音乐节。”

  他认为,成熟的音乐节市场,应该是观众看到了出场名单,就能知道这是哪家音乐节。“草莓原来做得很春天很文艺,后来往大的综合类音乐节方向发展,但整体定位没有模糊,核心群体没变,”他说,“但我们也只是在探索,因为超级音乐节的成本逐年上升,投入大了之后,竞争对手也都是巨无霸,不是越大越好。”

  细分市场的音乐节,他认为才是很多人应该投资的方向,“电子、民谣、跳舞、重金属,这样子细分之后,虽然看似做小众市场,但因为规模小,投入少,也没有大的竞争对手,只要用心,反而有利于精耕细作,出其不意成功。”

  不过,作为业内人,沈黎晖对音乐节发展前景仍持看好态度:“音乐节最大的魅力是感受现场音乐,参与者的真正实力要比一般歌星强,所以作为比《同一首歌》之类拼盘演唱会有潜力的新生事物,它可以发展好。”

    (编辑:刘苗)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