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资讯 高校精英 高校艺术馆 展演活动 艺术高考 走进名家 院校之窗 初露锋芒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杨佴旻

2014-02-19 15:50:47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杨佴旻  杨佴旻,中国曲阳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学博士,新水墨画家。  杨佴旻现任北京文艺网总编辑,南京艺术学院新水墨画研究所


杨佴旻

  杨佴旻,中国曲阳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学博士,新水墨画家。

 

  杨佴旻现任北京文艺网总编辑,南京艺术学院新水墨画研究所所长,日本东洋美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美国圣赛德艺术中心客座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校董,河北大学客座教授等。

 

  杨佴旻活跃于当今世界画坛。“自徐悲鸿、林风眠一代人开始,中国画革新的号角始终没有停止,在当下,尽管风气使然,大多数中国画家缩回到传统的怀抱,但仍有一部分画家马不停蹄朝前奔驶。杨佴旻是其中之一,具体地说,是其中非常耀眼的成功者之一。”(李小山语);“我们不要忘记他是在宣纸上,是在保持笔墨写意特性的基础上,大胆运用色彩,他在革新中国传统绘画方面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他在艺术上的成功,会对我们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传统有启发性的意义”(邵大箴语)

 

  杨佴旻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基础上,以传统融合现代,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思想与技法高度统一的新水墨画形式。他的新水墨画艺术,找到了通向未来、通向世界的共同语言境界。

 

  个展:

 

  1995年

 

  “杨佴旻水墨画展”,东京中川画廊(日本);

 

  1997年

 

  “杨佴旻水墨画展”,北京音乐厅画廊(中国);

 

  1998年

 

  “杨佴旻水墨画展”,洛杉矶纳德画廊(美国),

 

  “杨佴旻水墨画展”,大阪梅屋画廊(日本);

 

  1999年

 

  “杨佴旻水墨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杨佴旻作品展”,名古屋圣艺术画廊(日本),

 

  “东方与西方:杨佴旻水墨画展”,洛杉矶纳德画廊(美国);

 

  2000年

 

  “东方与西方的融合——杨佴旻水墨画展”, 帕斯高艺术中心(佛罗里达),

 

  “东方与西方的融合——杨佴旻水墨画展”,拉劳美术馆(法国),

 

  “杨佴旻作品展”,圣艺术画廊(日本),

 

  “东方与西方——杨佴旻水墨画展”,洛杉矶纳德画廊(美国);

 

  2001年

 

  “东西之间——杨佴旻作品展”,庸画廊(日本),

 

  “东方与西方的融合——杨佴旻水墨画展”,洛杉矶纳德画廊(美国);

 

  2002年

 

  “杨佴旻水墨画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中国);

 

  2003年

 

  “两个半球的艺术情恋‘东西之间’———杨佴旻水墨作品展”,可创艺苑(北京),“东西之间:杨佴旻水墨画展”,庸画廊(日本),

 

  “东西之间——杨佴旻水墨画展”,名古屋圣艺术画廊(日本),

 

  “东方与西方的融合——杨佴旻水墨画展”,洛杉矶纳 德画廊(美国),

 

  “东西之间——杨佴旻水墨作品展”,白川画廊(日本);

 

  2004年

 

  “东方意蕴”杨佴旻水墨画展,北京炎黄艺术馆(中国),

 

  “东西之间——杨佴旻作品展”,名古屋圣艺术画廊(日本),

 

  “东方与西方的融合——杨佴旻水墨画展”,洛杉矶纳德画廊(美国),

 

  “现在的中国——杨佴旻水墨画展”,格林特画廊(荷兰);

 

  2006年

 

  “中国旅日艺术家杨佴旻主任研究员个展”,台湾枕石画坊(台湾),

 

  “现在的中国——杨佴旻水墨画展”,哥伦比亚肯特画廊(美国),

 

  2007年

 

  “现在的中国:杨佴旻水墨画展”,奥利特画廊(意大利),

 

  “通向东方——杨佴旻绘画展”,肯特艺术中心(美国);

 

  2011年

 

  “继往开来——新水墨画家杨佴旻作品展”,庸画廊(东京);

 

  “通向东方的路——新水墨画家杨佴旻作品展”,肯特画廊(美国);

 

  2012年—2013年

 

  “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山西美术馆、河北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大连现代博物馆(按展出时间先后排列)。

 

  获奖:

 

  1989年 获 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佳作奖(中国 北京);

 

  1996年 获 都灵国际美术展特别奖(意大利 都灵);

 

  1997年 获 东京银座绘画展优秀奖(日本 东京);

 

  2003年 获 哥伦比亚首届世界绘画贡献奖(美国 哥伦比亚);

 

  2005年 获 “傅抱石奖”南京水墨画传媒三年展组委会提名奖(中国 南京);

 

  2005年 获 现代金陵水墨画传媒展提名奖, 现代金陵水墨画传媒展评委大奖(中国 南京);2007年 获 圣赛德当代艺术奖(美国 南科罗拉多)等。

 

  收藏:

 

  中国美术馆(中国)

 

  关山月美术馆(中国)

 

  黄胄艺术基金会(中国)

 

  圣赛德艺术中心(美国)

 

  帕斯高艺术中心(美国)

 

  本田博物馆(日本)

 

  春日美术馆(日本)

 

  拉劳美术馆 (法国)

 

  圣安纳美术馆(荷兰)

 

  比阿诺现代美术馆(土耳其) 等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艺术史论家专文评介:

 

  马钦忠(中国)、水天中(中国)、田庄(中国)、刘晓纯(中国)、刘晓路(中国)、李小山(中国)、邵大箴(中国)、杨炼(中国)郎绍君(中国)、胡继华(中国)、贾方舟(中国)、陶咏白(中国)、顾森(中国)、翟墨(中国)(按姓氏笔画排列);高城昌史(日本)、有吉由美(日本)、高桥英二(日本)、浜本昌宏(日本)、史迪威·卡雷特(法国)、高玛吉(美国)、劳里艾鲁(美国)、巴巴拉.布莱克思(美国)、路易·瓦萨莱尔(荷兰)、阿瑟F约翰逊(美国)(按国家排列)等。

 

  出版画集:

 

  《1992-1999 杨佴旻》(北京、中国美术馆出版)、《东方与西方的融合——杨佴旻的艺术》(美国、英文版)、《杨佴旻水墨画作品集》(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中国艺苑出版社出版)、《 中国当代名家——杨佴旻的水墨画世界》(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新水墨画的拓荒者·杨佴旻》(日本、日文版)、《大家风范·当代国画名家图卷——杨佴旻·现在的中国画》(四川美术出版社)等。

 

  专业期刊发表:

 

  《文艺研究》(中国)、《江苏画刊》(中国)、《中国艺术》(中国)、《美术观察》(中国)、《美术研究》(中国)、《美术界》(中国)、《美术向导》(中国)、《画刊》(中国)、《版画艺术》(中国)、《艺术家》、《艺术报》(台湾)、《新艺术》(美国)、《文化与传播》(美国)、《新艺术新闻》(美国)、《拉劳艺术》(法国)、《艺术鉴赏》(法国)、《画廊》(日本)、《展览与评论》(日本)《艺术新闻》(日本)、《艺术空间》(日本)、《艺术世界》(荷兰)、《收藏》(中国)、《中国收藏》(中国)、《美术内参》(中国)、《艺术界》(中国)等。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中国)、《光明日报》(中国)、《中国日报》(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北京电视台》(中国)、《华盛顿时报》(美国)、《帕斯高时报》(美国)、《费加罗报》(法国)、《朝日新闻》(日本)、《读卖新闻》(日本)、《每日新闻》(日本)、日本电视台(日本)、

 

  《京华时报》(中国)、《北京晚报》(中国)、《记者》(中国)等新闻媒体专访及专题介绍。

 

  获世界绘画贡献奖编辑获首届哥伦比亚世界绘画贡献奖:

 

  中国美术家杨佴旻日前荣获首届哥伦比亚世界绘画贡献奖。

 

  主题是“激发传统魅力”。该奖由哥伦比亚世界绘画贡献奖学术委员会,美国平面艺术基金会主办;哥伦比亚特区,哥伦比亚特区文化事务局协办。哥伦比亚世界绘画贡献奖执行主席阿瑟F约翰逊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影响下,人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一个世纪的沿革,艺术创作的切入点已经越来越“行为”与“观念化”。当代艺术对技术的鄙薄已经使艺术的审美功能被大为消解。

 

  杨佴旻的绘画坚守着艺术的传统意义与现代精神。他经过长期不懈的试验探索,创造出了一套特别的绘画新技法,一套在绘画传统里所没有的新技法。他的发现是划时代的,他的发现激活了绘画艺术的潜能,必将使绘画进入到一个更为崭新的境界。他的艺术实践在文化艺术的自我反省与东西方文化融合中赢得了世界绘画领域的高度赞誉。他根植于中国,融汇西方,大胆进取,锐意革新,成功地跨越了东西方文化的鸿沟,拓展了绘画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他的艺术独树一帜,堪称楷模。

 

  绘画作品欣赏:

 

  绘画作品欣赏编辑杨佴旻的作品,可以包括在广义的水墨画范畴之内。但就其以色彩为主这一特点而论,称作“彩墨画”似乎更恰当。20世纪50年代,人们曾把突出色彩的新国画称作“彩墨画”。我这里使用彩墨画一词,纯粹是就其材料和材料引出的特质言的。在他的画里,墨只是一种色,与传统中国画“笔墨”中“墨”的含义已大不同。夸张点说,他把“墨”从“笔”中分离了出来,重新还原为“黑色”,并与其它的色一道承担造型与表情的作用。20世纪以来的许多革新家如林风眠等,都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让色彩取代笔墨,并赋予中国画以新的形态与表现力。杨佴旻显然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与许多探索用色的画家相比,他显得更大胆,更无顾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画家在色与墨之间犹豫不决,常在画面上形成“半斤八两”、都唱主角、相互抵消的毛病。一些画家以色为主了,但总要以墨为底色或背景,有时仍不免形成“打架”。杨佴旻也多用笔线勾画物形,但勾画之后常常又用色彩加以覆盖,看上去好像没有线一样,于是笔线变成了造型过程中的手段,而不是结果,色彩得到了真正的或曰更大的突出。

 

 郎绍君

 

  (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