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资讯 高校精英 高校艺术馆 展演活动 艺术高考 走进名家 院校之窗 初露锋芒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大学生戏剧节缘何缩水

2007-08-25 23:13:40来源:竞报    作者:李特

   

2007年大学生戏剧节从811开幕至今已经接近尾声,15支大学生戏剧社团带来的各具特色的作品让大家见证了大学生们的戏剧热情。然而,与去年29部参演作品和前年近50部参演作品的规模相比,今年的大戏节无疑缩水不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戏节缩水呢?

  大学生戏剧节缩水

  中国大学生戏剧节雏形出现于2001年,最初只是北京高校原创戏剧的一个研讨会,当时只有4个学校的6个剧目参展。很快地,这一活动发展为北京大学生戏剧节,进而在上海设立分会场。2004年,北京大学生戏剧节更名为中国大学生戏剧节 2005年,大学生戏剧节迎来了一次高潮,那一年全国有40多所高校的近50台剧目参演。2006年的参展剧目有所缩减,只有29部作品参演,但是影响力却更加广阔,除了在北京设置主会场外,在成都和广州也分别设置了分会场。

  然而今年的大学生戏剧节却让苦候了一年的观众有些失望,只有15部作品亮相。虽然,这些作品在质量上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同时马来西亚和奥地利两支海外军团的参与也让大戏节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但是数量的明显减少也让一些大学生观众在论坛上留言质疑:大戏节也难逃七年之痒?

  为青戏节让路

  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是大戏节的发起人之一,他见证了大戏节的成长过程。面对今年戏剧数量减半引发的疑问,杨乾武解释说:大戏节如果只局限于校园里的大学生,路子会越走越窄,必须积极拓宽它的外延把大戏节延展成为青年戏剧的平台。大戏节体积压缩不是因为面临问题,而是为了更充分地接纳829开幕的青年戏剧节。

  即将拉开帷幕的青戏节将会上演8个剧目。这8个剧目既有原创作品《三流作家老马》、《未完待续》、《像堂·吉诃德一样》,也有当代国外经典作品《流亡》、《阿拉伯之夜》、《大海与阳伞》等。而他们的主创人员都是已经走出校园的戏迷。

  中国的社会空间很大,民间的戏剧力量也在不断壮大,这其中包括很多从大戏节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杨乾武表示,这部分人不属于某个固定团体,也没有成熟的组织,所以很少得到资助,客观上他们就失去了继续从事戏剧创作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2005年开始,大戏节就设置了青年戏剧展演板块,今年更是将这部分内容从大戏节中分离。

  如果说大戏节的主要作用是推广普及戏剧文化,青戏节则是为了鼓励民间的青年戏剧创作人才,重点会放在培养新人、发现人才上,戏剧节需要提高,使之更成熟。杨乾武说。

  大戏节的软肋

  事实上,除了为青戏节让路的原因之外,大戏节存在的一些软肋,也应该是大戏节缩水的原因。

  东方先锋剧场的经理傅维伯也是一路伴随大戏节成长的人,他坦言:目前大戏节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戏剧对年轻一代成长的益处还没有得到关注。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提高戏剧素养和艺术修养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关注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同时,他也承认大戏节在组织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现在的大戏节在主题和特色的规划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也限制了大戏节本身的推广。

  此外,资金依然是限制大戏节发展的瓶颈。虽然政府每年都会给大戏节提供资金支持,演出本身也会有一些收入,但是面对全国众多高校的联系和组织工作,资金方面依然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很多大胆的想法都没有办法实现。

  傅维伯表示,虽然面对很多问题,但是他们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大戏节一定会越办越好。

 

(编辑:萧晓)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