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佳作导读 精彩书摘 作家言论 九零后 特别推荐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红楼外传》之阮若琳

2017-03-31 11:15:04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蒋光明 潘跃

   
毫无疑问,19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能够成为永恒的经典,与整个红楼剧组历时三载有余的辛苦付出和所有演员的辛勤努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果断行令好决策 风雨相伴六十载


  毫无疑问,19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能够成为永恒的经典,与整个红楼剧组历时三载有余的辛苦付出和所有演员的辛勤努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除此之外,它的成功还得感谢一个人,她就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兼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阮若琳。作为中国电视剧制作国家队的“掌门人”。倘若当年没有阮若琳的全力支持,大概就不会有87版《红楼梦》了吧。


  更何况,当时筹拍《红楼梦》时,反对的声音很多。尤其电影界更是认为电视剧拍红楼梦是扯蛋,因为那个时候电视剧水平的确不高。当时也不乏有领导向阮若琳提出《红楼梦》不行就下马的说法。阮若琳心里非常着急紧张,但她还是坚定地支持了红楼剧组完成这一宏大的拍摄想法,事实证明她的决策是对的,现在《红楼梦》已变成了一个时代的经典,不得不说,这还多亏了当年阮若琳强大的魄力呢!


  可以说,阮若琳是一个很有艺术眼光的“把关人”,就像当年拍戏,几年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支持者,实在是寸步难行。因为懂得艺术,而且行事果断,所以她作出的许多决定,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阮若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想必,中国70后的观众对当年火爆中国荧屏的“阿童木”应该不会陌生。这正是当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阮若琳到日本考察后,将《铁臂阿童木》引进央视的。而1984年,一部13集的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被送审到阮若琳面前,


  当她看完前4集样片时立即拍板决定,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期间全国播出。这部在当时被称为“中国最长篇电视剧”的作品,获得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率。这些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可以说,都与她独到的艺术眼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如后来王扶林导演的《三国演义》,杨洁执导的《西游记》,都是因为得到阮若琳的支持,大家心里才有了底气,才敢撒开手去拍,也是因为导演们心里都踏实了,最后才能拍出好的作品。难怪,当时的导演们都说,阮若琳做出的决策总是非常正确,她看好的作品往往都能大火。因为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要我说,这中国电视剧之母的称号,阮若琳当之无愧。


  阮若琳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电视事业发展而奉献,这份坚持实在让人感动。许多人,或许会因此认为阮若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如果真是这样,那你就错了。你别看工作上的她果断有魄力,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她是个软心肠,同时也是一个极其温柔的人。还记得我们之前在《红楼选美记》中提到的战某,正是因为软心肠的阮若琳才得以留在剧组的。


  说起阮若琳的温柔,就不得不提起她和刘世昌的传奇爱情故事了。刘世昌,生在一个客籍回族家庭,世代以耕种为生,是名副其实的农民的儿子。阮若琳,自小在北京长大,家境优越。两人不同民族,且所谓的门不当户不对,年龄又相差8岁。


  按常理说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但俩人却偏偏成为革命情侣,并且恩恩爱爱走过了65年风雨历程,直到2010年3月,81岁的阮若琳先行一步,2010年9月,89岁的刘世昌追随妻子而去,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回首阮若琳的一生,她无愧于中国电视观众,无愧于自己的爱人,无愧于自己。我想,这一辈子来人世走一遭,她比我们谁都值得了。


  (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热点新闻
最新更新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