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唱情歌的张信哲爱织绣

2015-04-21 15:37:3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古珺姝


张信哲


  早在2011年,张信哲就以策展人及收藏家身份在台北办展。

  采访者:古珺姝

  受访者:张信哲

  当我们跟张信哲聊完“旧情歌”还可以聊些什么?2014年7月18日,北京万事达中心举行“还爱·光年”演唱会前,记者将这位“情歌王子”从初出茅庐、叱咤乐坛到独立制作的节奏与华语乐坛同步的情歌断代史穿线,梳理了其从1989年出道至今的起伏。推进到2015年,因为新专辑《还爱》发行,再一次相对我们有了新的话题。这一次记者的访谈,从张信哲为新歌寻人的剧情切入到他收藏家的身份。异曲同工,音乐与收藏并行,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寻找、认识自己,这或许就是张信哲的人生哲学。

  阿哲寻人

  记者:唱了这么多年情歌,情歌王子的标签也一直相伴左右。很好奇这一次新专辑《还爱》想传达的核心主题是什么呢?

  张信哲:我之前聊过很多关于爱情的东西,也唱了很多所谓的疗愈系情歌。但是所谓的疗愈,并不只是抚平你情绪这么简单,而是提出一些诉求、见解与观点。《还爱》就给出了另外一个角度,怎么学会放手,怎么往前走。它的答案,就是去真实地面对过去,这也是整张专辑的主题。很直白,第一句歌词就是“所有爱过的人现在还爱”,虽然爱情已经结束了,结局未必是我们期望或是想象中的那样。但也是因为这些造就了现在的我,从这里不管是成长也好,自我了解更多也好,当你真的能去面对这个状态时,你才能够真正地放下,继续往前。

  记者:新专辑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处于巅峰或上升期的青年一代创作人的名字,包括吴青峰、卢广仲、火星电台等,与他们合作的契机和效果是怎样的?

  张信哲:其实这些人有一个很重要的联系轴心,就是李格弟(填词)。正是她,这次为了整张专辑创作了十几首诗,我们从中选出了四首。这四首,基本贯穿了整个专辑,因为是她先写诗,我们再谱曲,是一个比较不一样的创作方式,由她的文字去连接到这些创作人。李格弟我想在圈内,几乎所有的音乐人都喜欢她的东西。尤其是现阶段,真正能够掌握文字的精彩,有深度与想法的创作人其实不多了。所以我觉得基本上只要听到,是要跟她合作,或是创作她的东西,大家都会摩拳擦掌。我不希望把这些词丢在市场上,找很多人来比稿,而是每一首歌都尽量精确地找到适合的人。所以到底要找谁,这是一个考验,也是我比较头痛的部分。整个过程,我觉得一方面是运气,一方面是经验,最后选择的结果,我挺满意。

  记者:你也提到在尝试挖掘不同创作人的可能性,同时你是否也探寻到了自己新的可能?

  张信哲:当然,挖掘他们,相对的也是在挖掘我自己,这是必要的互动。他们丢出来的东西,如果是我不能够接受的,我撑不起来的,那我也没有办法把它做好。所以我必须要先清楚,自己要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再来提相对的要求。当然也有失败的,大家不会听到。

  阿哲寻宝

  我外曾祖母去世的时候已经100多岁了,在整理她的遗物时,我发现她珍藏的年轻时的小绣鞋、绣花肚兜、衣服等。我外婆准备把这些遗物都烧给外曾祖母,被我拦了下来就变成我的第一批织绣收藏品。但严格来讲,这并非是我的第一件藏品,而是织绣类的开始。最早的藏品已经不知道是哪里的了,因为都是捡来的。但我到现在都还留着,早期的一些破烂货,但我觉得很有纪念价值。它其实是我们家隔壁一个阿婆结婚时用的篮子,藤编的篮子,装嫁妆用的。她知道我喜欢收集这些老东西,大概是我上国小的时候,就把这个东西给我了,就觉得很珍惜。那个东西我留到现在,还是没有丢掉。

  原点

  老宅不见了,但我要留住它

  我真正开始收藏东西,其实跟成长的环境有关系。因为我喜欢画画,喜欢美术,我住的地方又是台湾的一个古镇。我决定要收藏东西其实是因为台湾经济起飞那段时间,发现我的家乡不断地在重新拆分,很多老宅子,我小时候玩的地方,一栋栋的不见了。我那个时候有一种莫名的使命感,就是我要用我的能力去留住一些东西。所以我那个时候就开始乱捡乱收,尤其是拆房子的时候,我就去捡一些拆下来的花窗,小雕刻带回家。

  那时候还发了一个很大的弘愿,要把台湾的每一栋老建筑都拍下来,把它们画下来,画建筑图,然后用我自己的方法保存这些文化遗产。这是小时候有的想法,我觉得那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你知道你留不住这些东西,但是你用自己的方式,想办法去做一些资料的保存,这正是我开始收集的原因以及最早的方式。

  规模

  谈不上规模,我又不是囤积狂

  其实谈不上规模,我觉得收藏并不是无尽地拥有很多东西,而是你必须通过收藏的过程,了解这些东西的来龙去脉、历史背景、艺术创作等。去挖掘它跟你之间的互动,你跟它们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就够了。当然一定会有那个过程,就是从什么都要,到最后你了解自己,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这和爱情很像,就是选择,再选择,到最后选择留住自己要的东西就好了。所以我不是一个囤积狂。为什么会有拍卖?其实我处理这些东西不只是透过拍卖,我觉得有些小东西,或者是有些家具,一些朋友,我知道他们真的很喜欢,会好好地对待它们,我会给他们使用,或者是送他们。其实要不断地更新,一方面这样不会被这些东西拖累,我不想被这些收藏品拖垮我的生活;另外一方面,你可以不断地玩一些新的类型,了解新的东西。

  喜好

  爱雕刻织绣,我对玉器不来电

  我觉得收藏还是要看缘分,遇见每一类型的东西,总是有一些原因和理由。譬如说有一些东西我收藏不起,例如建筑。家具、木器类的东西我也蛮喜欢的,我喜欢木头的质感,木头与人的温度、触感。而木头类的藏品就很多了,除了家具以外,还有各种用具、雕刻,这些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东西。织绣类的东西,是因为我外曾祖母的一个启发。

  其实收藏的过程,包括你交了什么朋友,他们相对也会给你一些影响或者是互动。但是有一些类型,我怎么样也不会喜欢,比如像大家一讲到古董就会问你有什么玉器,你收不收那些珠串、手串之类的。这类的东西我一直没有特别的关注。但不是说不涉猎,就是不大来电。

  (实习编辑:赵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