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借着《人民的名义》 他们怎么做的“官”

2017-04-06 09:33:41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杨文杰

   
“会海”里寻突破 演活GDP书记人艺演员吴刚,圈内公认的戏骨,一个清明节过后,竟然成了新网红。

5a9f66f.jpg


  采访者:杨文杰

  受访者:吴刚、侯勇、许文广

               
  “会海”里寻突破 演活GDP书记人艺演员吴刚,圈内公认的戏骨,一个清明节过后,竟然成了新网红。他在大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饰演的市委书记李达康,简直要被网友玩坏了:“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祁同伟会笑”;“达康书记的笑容和GDP由我们来守护”。他的粉丝群有个洋气的英文名字叫“darkcom”,宣誓“守卫达康书记的双眼皮和保温杯”。

             

3c58de0.jpg

          

  昨天,连平安北京官微也参与了这场达康书记保卫战,一早发微称:“达康书记,我表个态,有我们在,他也跑不了——北京朝阳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的名义……”有网友说,如今,不关心达康书记,都有点不会聊天了。


  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什么会火?有网友分析是被一种“反差萌”的官员形象戳中。第一集,吴刚是挂着“贪官相”来演的,表情阴冷,还提出了不立刻拘捕贪官、有“包庇”嫌疑的建议,让很多观众认为他就是一个反派贪官。


  但是随着剧情进展,大家发现李达康的另一番真实面貌。用网友编的欢快段子总结就是:“外边上司贪污下属跑路,家里媳妇受贿。他依然坚守在守护GDP的岗位上,风里雨里,达康书记政府大院等你。”另外,如果将这部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的官场剧列一个人物关系图,会发现所有主要人物的职务和生活都是盘根错节的复杂交织,唯独李达康是独立于这个关系网之外。有网友调侃,达康书记的关系是单行线且指向只有唯一的GDP……逆袭之后,李达康成了观众最喜爱且最有保护欲的人物,“守卫达康书记的GDP”成了粉丝的通行证。

             

0ef8640.jpg

             
  其实,李达康这个人物在原著小说中着墨并不多,也不像电视剧中这么有魅力,更别提“网红”体质了。可以说,吴刚的表演赋予了“达康书记”新的生命。周梅森在看过样片后曾直言要写一篇《论吴刚的表演艺术》,并亲口对吴刚说出自己的遗憾,“我要知道你是这么来演这个角色的话,我当时就应该给你多写点儿戏!”吴刚当时也充满惋惜,连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看领导开会视频找角色感觉”


  记者:李达康这样一个无法一眼看透的市委书记突然成了“网红”,是否也出乎您的预料?


  吴刚: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观众朋友们关注这个戏。真的是不得了,其实我觉得大家还是喜欢这样的类型的戏吧?可能大家一直都在问说谁是贪官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其实大家心里面还是崇尚一种干净。


  记者:准备这个角色你都做了哪些功课?


  吴刚:我会在百度里搜很多很多的各级领导,市委的市政府的各级领导,全国的,他们开的新闻发布会啊,所有的他们的视频。我都调出来看一看。人家一举手一投足的瞬间,可能对我有所帮助的话,我都把他记在心里,在拍戏当中也许会有所用。


  记者:小说中李达康的篇幅并不多,您是怎样理解和设计这个角色的?


  吴刚:拍戏当中我也想破一下领导外形的感觉。我提前三天进的组。我跟造型师和导演一直在讨论这个人物应该是什么样的外形。我觉得化妆开始时已经是在人物的创作当中了。以前的领导都是背头啊或者是什么样的,我就想破他一下。


  “杯子就是我自己的”


  记者:剧中达康书记特别喜欢喝茶,水杯不离身,保护达康书记的茶杯是跟保护GDP上升到同一个高度的。这个细节也是您刻意为之吧?


  吴刚:喝茶是我非常喜欢。无论是在剧院拍戏,或者是在外边拍电视剧、电影,必须得喝点水。我想拍戏也巨辛苦,而且这戏里面有大段的台词,把声音尽量保持得有点磁性,就必须得喝点儿水。那个杯子就是我自己的,我想把它给设计在戏里面。


  但这戏拍到中后期的时候,我的这个御用水杯不慎打碎了。正好赶上有一场戏,我就想这个戏是接戏的怎么办?我就跟秘书说,赶快去把水杯给我拿过来。其实水杯已经碎了。我就暗示他说,我那水杯落在车上了,这样就对观众有了个交代。后来剧组人员跑了四五家店,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水杯。


  编剧教授“说官话”


  记者:关于如何塑造李达康,您和周梅森有过哪些沟通吗?


  吴刚:梅森老师会时不常的到剧组到现场来看。我们有什么事都会随时问他。因为很多官场的话,我们接触不到,会觉得这样的话能说吗?怎么这么别扭啊?我们就跟导演,跟梅森老师一起沟通。把它调节好了之后,顺畅地说出去。


  记者:您跟太太岳秀清在剧中依旧扮演夫妻。这次太太演银行行长被网友封为“实力坑夫”,能透露下这次合作是怎么促成的吗?


  吴刚:其实这还是得感谢导演李路。因为岳秀清跟他合作过,所以这回李路说,李达康有一媳妇儿还得让岳秀清来啊。其实我跟岳秀清合作还是挺快乐,因为相互了解有默契,这在这个戏里边还是挺关键的,尤其是演夫妻。自己的词,对手的词,大家相互了解能够把它尽量生活化。


  “大家喜欢他,是喜欢他的坦荡和执着”


  记者:李达康能迅速在网络走红是什么原因?这几天您自己分析过吗?


  吴刚: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个人物能够成为网红。我特别特别感谢这些网友们,他们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一帧每一帧地来拍这个照片,把李达康的各种表情全都给串在一起放在网上。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褒奖。其实我觉得大家喜欢他,是喜欢他的坦荡,他的执着和他的单纯。


  记者:达康书记在戏里有好多俏皮话频频被网友拿来引用,是您的临场发挥还是剧本里赋予的?


  吴刚:剧本里边有一些,但是后来我又给他加了一些。我想让这个人物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老百姓。其实五十集的戏,这个人物又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亮点,都在开会,所以我想从细节入手吧。用多一些的手段让这个人物更加丰满。


  “做到精准,这是我对我自己的要求”


  记者:有达康粉丝团的观察到您在第12集中,即便赵东来到了您办公室,也是自己接水的,在这种细节中展现出来的平易近人,成为越来越多网友加入力挺“达康书记”队伍的理由。


  吴刚:哎哟,观众看戏太仔细了!对对对,我现在想起来当时拍戏的时候,其实我想把这个人物动起来。你想在办公室,除了坐那儿就是站着,那多没意思啊,观众觉得也没劲。坐着就说呗,你要说得说出点好东西来,说出点有意思的事儿来。到了拍摄现场我跟导演还有摄影指导,我们一直说看看怎么把这场戏给玩好,弄的不一样。其实每次进场每次出场我都希望让他有所变化,因为人就是这样。你在生活当中可能在哪边遇见的什么事情,所以不是所有的情绪都是一样的。你每天的情绪带动着你的进门跟出门,这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整场戏之前一定要把它想得缜密了。其实我想每场戏,都追求一种精准,准确是应该的,这是做一个演员必需的,但是做到精准,这是我对我自己的要求。


  戏份不多却充分展现“贪官官场如戏,欺上瞒下靠演技”


  侯勇:揣摩贪官心态 何用“反腐”书籍军人出身的侯勇气质朴实,一脸正气。过去的荧幕形象也都顺着天然条件来,很少演反派。但是在《人民的名义》中,仅出场两集、只有三场戏的他,却让一只“小官巨贪”的“苍蝇”活灵活现,成为观众对于该剧第一个津津乐道的谈资。


  剧中,侯勇扮演国家某部委某项目处处长,从亮相到消失,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全都戏味十足,信息量巨大,值得玩味。例如,住简陋民房,骑自行车上下班;对其抓捕时正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被请出家门前还不忘来瓣蒜;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主动交代不收艺术品,“工作太忙,没时间鉴定”;窝藏贿金的隐秘豪宅中,冰箱、床、墙里是多达2亿的赃款,全部现金,且一张口能说出精确到个位的数额;“我一分钱都没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一分钱都不敢动,全在这”;“我看着这些钱,就跟小时候在地里头看着要丰收的庄稼一样……我喜欢闻那个味道。”


  除了这些生动细节支撑,侯勇的三段式表演也层次异常清晰:在家里云淡风轻,插科打诨,满口党和人民;在办公室有些惊慌,但强自镇定,甚至反咬一口,企图变被动为主动;在秘密别墅,下车的时候就已经脚软了,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观众赞扬侯勇实力演绎了什么是“贪官官场如戏,欺上瞒下靠演技”以及“演技吊打偶像派陆毅及一众小鲜肉”,接受采访时侯勇却非常真诚地驳回了这些“高帽”——他真是这么想的,这次不是演的。


  “反腐题材的书籍和资料,我觉得这用看吗”


  记者:你是如何揣摩贪官心态的?


  侯勇:我不认为面对检察人员时贪污分子一定是脸谱化的。作为一个颇有阅历的中年人,淡定是生活给予他的资本,面对搜查他自然想到的就是掩盖,淡定地掩盖。这个角色的心理素质特别好,我觉得一个中年官员在面对调查时,那种紧张不应该是外露的。可能这也是导演找我来演的目的,我以前的角色都是正面的硬汉形象,观众想象不到我能演一个这样的角色吧。


  记者:您之前看了反腐题材书籍或者资料吗?


  侯勇:反腐题材的书籍和资料我觉得这用看吗,新闻里常常会披露。老百姓经常也会谈论,“某某高管又落马”、“落马的原因是什么”,“腐败,腐败,怎么腐败”,“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老百姓其实已经知道的很多了。这个戏能够客观的、抽丝剥茧式地展示给观众,就是这个戏的特质。


  “他如果不贪,就可能会‘危害’整体利益”


  记者:赵德汉塑造之成功,竟然让很多网友评价说为之动容,甚至同情这个人物。


  侯勇:一个人的贪腐行为有他的理由,有社会滋生腐败的平台和土壤。我们来想象这个人物,他通过自己努力从农村考上大学,刚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不一定是这样的人。但后来环境到了那一步,甚至他如果不贪,就可能会“危害”整体利益,他是被裹挟到漩涡里了,做了一开始不想也不敢做的事。久而久之就成这样了。


  中国老话讲,“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还有“做贼心虚”。首先,赵德汉是有是非观的,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好事,只是上了道就下不来了,久而久之就形成惯性。人物在戏里的状态,需要演员的二次创作,因为剧本里不会写“一下车就腿软”,“打开冰箱瞬间就崩溃了”,他心里知道冰箱里都是钱嘛,知道最高检掌握的线索是确凿的,所以肯定腿软。


  如何看待“贪官官场如戏,欺上瞒下靠演技”


  记者:戏里有一段“我是农民的儿子”的哭诉,让赵德汉这个贪官形象最终“立住了”。这段台词在表演的时候您有什么触动?


  侯勇:周梅森老师这段戏的台词写得挺好的,说我是农民的儿子,陆毅回了一句农民怎么会生你这样的儿子。他确实是个贪官,被大家所不耻,但是其实中国人啊,城市化进程也好,建国以后也好,往前数三代五代其实每个人都是农民的后代,说这样的话,也是有感而发,也是他心里想表达的意思,但是观众听呢,怎么说呢,就是很痛心吧。


  记者:观众评价您实力演绎了“贪官官场如戏,欺上瞒下靠演技”,您自己怎么看待?


  侯勇:这句话说得很深奥,这个生态也可以放大到整个社会生态,现在大家人与人之间去说真诚面对却变成了一个笑话,假的把他当成真的,真的当成假的,黑白颠倒非常可怕,需要重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不只是你我之间的事儿,是全社会的事儿,也不是三五年的事儿。我们不光在文艺作品中回答这些事情,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我们共勉。


  许文广:演外逃贪官 特点“爱喊口号”


  《人民的名义》采用了悬疑谍战剧的手法,很多人物“埋”的深,忠奸莫辨,而副市长丁义珍却是唯一一个没用障眼法的。导演李路说,就是要塑造一个脸谱化的贪官,所以特意用了一个“太监专业户”许文广。其实,许文广是所有演员中真有当官经验的——国话影视董事长、电视剧《三国》等的制片人;他扮演的贪官丁义珍虽然浮夸张扬,但演技却一直在线。许文广接受记者采访时笑说开始他有点不服气,后来理解到这个角色很关键,“全剧的引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反映了很多贪腐的现实问题”,才坦然当起了这个外逃贪官。


  记者:丁义珍在酒桌上推杯换盏、说黄段子,贪官的形象还是很露骨的。您在塑造角色时做过哪些准备?


  许文广:这种人的两面性非常强,他们很善于表演。丁义珍和赵德汉表面简朴的特点不同,他虽然廉洁、马列不离口,却系着LV皮带,戴着名牌手表,喝着高档的酒,还嘴嘴不离我是共产党员。但是为了避免他的脸谱化,首先就要明确,丁义珍也是个人,只不过在经济大潮中,他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记者:剧中丁义珍特别爱喊口号,这个特点您是怎么捕捉到的?


  许文广:我了解过一些案例,知道这些人常用的伎俩是什么,这些高官作报告的时候都是口喊着要廉洁。后来跟导演也商量了一下,在这个基础之上做了一些自由发挥。


  记者:除了语言和动作外,丁义珍的手机也是细节颇多,比如出逃前是有铃声的,出逃后变成了震动。


  许文广:对,这都是导演的细致琢磨和演员二度创作的结合。他不仅学历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包括把手机静音并且放到司机那儿,还说“油钱我出,廉洁从我这儿做起”。最终把想要抓他的人引入了农村,自己以一个外国人的名字躲过安检,还为此洋洋得意。


  记者:丁义珍逃窜到美国后处境非常落魄,您是如何把握这种落差的?


  许文广:当丁义珍最辉煌的时候,他也要面临最悲惨的时刻,前期发展中,他工作努力,得到领导赏识慢慢往上爬,然后开始看到不一样的环境和氛围,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而到了美国时,他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无情。面对自己的资金被黑社会控制,而且对方还是个小孩儿,当枪口对准他时,他只能选择妥协,去扫地,去扫厕所,去洗碗,非常悲惨。昔日的市长,来到陌生的环境,落差这么大,所以他开始寻求帮助,甚至向祖国求助,宁愿回去坐牢归案也不愿意再过这猪狗不如的生活。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