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波兰斯基:孤绝人生

2008-02-18 11:05:15来源:    作者:

   

作者:李 文



    他曾拍出了悲天悯人的《钢琴师》;他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身怀有孕的妻子被刺死在家中;他曾因“强奸幼女”的罪名入狱,为了躲避法律制裁逃离美国;他在男女关系上恶名远扬;李小龙曾经是他的武术教练;他曾送给《花花公子》高层一条金制生殖器……

    但这些又都不是他。《波兰斯基回忆录》中文版新近出版,现在是听波兰斯基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了。

    很难再找到像波兰斯基这样人生充满悲剧与丑闻的人了。童年在波兰,他从希特勒的大屠杀中幸存下来,母亲却在纳粹的毒气室里被夺去了性命。移居美国后,波兰斯基终于跻身为成功的电影导演,他怀着身孕的妻子,女演员莎伦·塔特以及几个朋友却在家中被杀。这次事件将他的私人生活推进了公众视野,他个人的悲剧也变得路人皆知。

    1977年,波兰斯基的人生开始朝着另一个方向转变,这一年他因强奸一名13岁的女孩而被逮捕。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他逃到巴黎。即便如此,他还是继续被媒体关注。他与出演自己影片《苔丝》的女演员娜斯塔莎·肯斯基的亲密关系一直被媒体追踪报道。

    即便如此,波兰斯基还是不断创作出精彩绝伦的作品。1968年,他第一部主流商业影片《罗斯玛丽的婴儿》一上映便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片之一。把浅薄的恐怖片推向从未有过的深度焦虑与悬疑。1974年,他充满宿命色彩的影片《唐人街》捧红了杰克·尼科尔森和费耶·唐纳维。影片在1975年获得了6项学院大奖,包括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摄影奖。有许多评论认为它是波兰斯基最好的作品。阴暗、虚无的氛围贯穿整部影片,隐喻在水门事件与越南战争笼罩下日益溃烂的美国社会。他近年来的影片不如早年的作品评价高。1995年的《死神与少女》和1992年的《苦月亮》,都有出彩之处,却算不上是他最好的影片。媒体一如既往,关注的仍然是他的丑闻,而不是他的导演事业。


电影《钢琴师》剧照

    他,一生都被噩梦缠绕

    理解波兰斯基应该知道他的四种身份:犹太集中营的幸存者、社会主义波兰电影学院的毕业生、欧洲的电影导演、美国政府的通缉犯。与其说是丰富,不如说是错乱,一生里充满了动荡与离奇,扭曲、压抑的情感,破碎的充满伤痕的童年记忆总是浮现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之中。他能够在不同的身份之中变换角色,从精致的欧洲艺术片,到惊悚暴力的好莱坞电影,很难相信《唐人街》与《苔丝》、《雾都孤儿》同是他的手笔,而它们与《苦月亮》里人性压抑、反常的气质又一脉相承。

    关于他的童年我们能从《钢琴师》中寻觅得到,到处都是触目惊心的废墟,艺术家不停地流亡,躲避追捕,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一击。波兰斯基一家都被抓进了纳粹集中营,怀孕的母亲被毒死,是父亲把他推进夹墙里才得以幸存。然后就像那个钢琴家一样,衣衫褴褛地躲避纳粹的子弹,千辛万苦地逃离了犹太人居住区。这是深埋在他童年里的阴霾,一直不敢去触碰的东西。影片的最后,钢琴家面对着追捕他的德国军人,演奏的并不是夜曲,而是象征着波兰人民斗争精神的第一叙事曲,十几分钟完完整整地演奏了一遍,钢琴家面对德军士兵仍然坚毅勇敢,全然不顾死亡的气息,对于波兰斯基而言,这也是小时候能够度过一切苦难的勇气。同样的音乐同样的背景还有《死神与少女》,整场的电影伴随着舒伯特华美精致的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然而却是一个不令人愉快的故事:神经质的女主人公发现了摧残、折磨过她的纳粹逃犯。她便将他捆绑起来拷问这个逃犯。又是一部罪孽深重的电影,就如一场舞台剧,两个人错综地回忆,夹杂着欺骗与仇恨。

    “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感觉自己与众不同:我生活在一个单单属于我自己的孤独世界里,因为这个世界是我想象的产物。”波兰斯基就读于波兰的罗兹电影学院,从这里出来的还有瓦伊达、基耶斯洛夫斯基。这里赋予了波兰斯基欧洲电影的艺术气质。早期作品《水中刀》是他的成名作,将三个人絮絮叨叨的故事表达成为深不可测的人性阴暗险恶。波兰斯基热爱古典音乐,也关怀经典,他导演了《苔丝》、《麦克佩斯》、《雾都孤儿》等世界名著改编的电影,最著名的当属《苔丝》,拍摄得高贵典雅,用很唯美的镜头表现悲剧,拍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感。最后一场戏是苔丝和她的情人逃亡到一个中世纪的废墟之中,那个废墟是波兰斯基的作者标签,荒芜、冷峻,神秘、压抑。

    波兰斯基的生平一团迷雾,他的妻子怀孕的时候被邪教徒枪杀,此时他刚刚导演完惊悚片《罗斯玛丽的婴儿》,其故事与发生在他妻子身上的灾难一模一样。他的一生都被噩梦缠绕,从童年躲避纳粹,到妻子孩子枪杀死亡的厄运,70年代中期在美国,又因被指控诱奸未成年少女而流亡欧洲,再也无法回到美国。

    那时他在好莱坞拍摄《唐人街》,故事扑朔迷离:老财阀强奸了自己的女儿;女儿生下了一个女儿,她把女儿称为自己的妹妹;老财阀的女儿最后死于警察的枪下;那个因为乱伦而出生的女儿回到了老财阀的身边。这作品至今还是剧作教学的一个经典教材。拍摄完此片不久,波兰斯基便因为被控强奸幼女流亡欧洲。

    《苦月亮》又是他的极端化作者表达,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互相折磨,互相摧残,体验了各种情欲的巅峰,直到爱恨交加的男人将女人杀死然后自杀。这也是他的自传,当他的妻子被枪杀之后,他依然寻欢作乐,通过性爱来减轻自己的痛苦。这部电影也许无法总结他的一生,但是确实是他企图表达的自己的生命悲剧。

    波兰斯基说:“当我追忆自己遥远的过去,真实与想像的界线总是那样令人失望地模糊和混乱。我生命的关键就在于此。也许它需要我一生的时间去理解。也许就是它使我饱受磨难和挑战,感到悲伤和失望。”这个人永远像谜一样难以理解。

[NextPage]


电影《唐人街》剧照

    对话波兰斯基 ——

    “你一定要对得起你自己的艺术品味”

    我已经记不起最后一次读到波兰斯基的电影评论(而不是轰动的花边新闻)是什么时候了。于是,我决定与波兰斯基访谈,把他依旧当成我所敬仰的优秀艺术家,而不是私生活充满问题的主角。与他交谈时,我发现他既不傲慢也不屈尊。他保持着适度的谦逊,而且很幽默。对电影,他满怀深情,也对电影的未来有着严肃的关注。我们的交谈从他1984年的影片《A Pure Formality》开始。

    泰勒·蒙特根(以下简称“蒙”):《A Pure Formality》是你第一次出演而非导演的影片。在别人执导下工作是什么感觉?

    罗曼·波兰斯基(以下简称“波”):我最初也是从做演员开始的。我也在其他导演手下干过,包括一些舞台工作。过去,我也在电影里演过一些小角色。在舞台以及电影中的演出经验,让我知道表演的根本所在,就是集中在你自己的工作上,忘掉周围的人。演自己的影片要比导自己的影片难很多。

    蒙:你自导自演的时候,戏是怎么拍的?

    波:我一般会用一个临时演员以确定镜头位置。到我出场的时候,就让助手帮忙做导演。演戏的时候,我得努力忘掉我的导演身份,这常常很困难。好不容易集中精神,忘掉周边的人,猛地听助手喊出“第42场63次”,天!我在干什么?就又不能集中精神了。有另外一个导演帮忙,就会好很多。

    蒙:你知道吗?去年《罗斯玛丽的婴儿》又开始引发大家的兴趣了。

    波:是吗?我不知道。

    蒙:这部片子启发了一代电影人,你怎么看它?

    波:《罗斯玛丽的婴儿》是部很简洁的片子。

    蒙:银幕上的一些场景让人不寒而栗。

    波:确实是。因为我尝试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展现视觉上的超现实感。

    蒙:尤其是梦境的表达,令人惊讶。有时候镜头又毫无逻辑性。

    波:梦境确实不能用理性的方式解释。女主人翁有天主教的背景,所以,在她的梦境中有很多相关的元素。其实我也没想太多,拍完之后我就没再看过。

    蒙:很多人认为这部影片是最棒的恐怖片。

    波:只是溢美之词,不过确实也算得上一部好片。

    蒙:你喜欢什么类型的恐怖片?

    波:一些老片。我喜欢心理类型的恐怖片。

    蒙:所以你是希区柯克的“粉丝”?

    波:他有几部电影我很痴迷,尤其是一些心理戏。一些好的场景我记忆犹新。

    蒙:我知道你跟希区柯克一样很精心地布置场景。

    波:不过我不准备脚本。

    蒙:那你怎么准备每一场戏?听说你连演员在每一个情境中的表情都会做细致的笔记?

    波:不是。我的指导通常来自演员们的预演。我讨厌用僵硬的脚本,把演员们变得机械化。

    蒙:那样太强硬是吗?

    波:那就好比先在巴黎找第一流的裁缝做了一套套装,然后再找合适它的人穿上。我不是这样。

    蒙:希区柯克喜欢用这样的方法。

    波:对。所以他的电影有点冷酷。有时挺机械化的。你难道不觉得希区柯克早期的电影比后期的更有魅力吗?

    蒙:确实早期的个性更明显些。

    波:对。我很怀疑,如果他早期影片像后期《鸟》那样依赖脚本,会是怎么样的情形。

    蒙:我不太了解他早期的作品。不过看过《鸟》的几场脚本。每个镜头的拍摄希区柯克都做了精细的计划,包括每部摄影机的移动与定位。人工的味道确实很重。我很佩服他控制观众的能力。但在故事的展开上却失去了自然流畅。

    波:我完全同意。

    蒙:你早期也是完美主义的拥趸?

    波:早年有这种劲头是很幸运的。如今,我觉得需要改变。我年轻的时候很顽固,如今如果我没达到目标,我会想想自己是不是哪里不对,我会改进我的方法。

    蒙:年轻的时候,你不会改变方法吗?

    波:我只会一意孤行。就像电视里的有奖竞答节目,奖金加倍了,你是退出还是继续挑战?我是该拍下一部片子,还是该退出?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在等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该不该再干一票?我想拍够50部片子就停手,再也不碰电影了。

    蒙:随着年龄变老,你有没有变得更成熟、老练?

    波:某种程度上是吧。我猜……是变聪明了。

    蒙:再看你早年的影片,什么感觉?

    波:我在电视上看到我的电影,会看得如坐针毡。这些片子像是我年轻时犯下的罪孽。真的,我觉得我没有拍出我想要的画面,都很难让我满意。

    蒙:你有没有比较欣赏的新近影片或导演?

    波:一直都有很多好影片。《独立日》就不错。

    这部片子很有意思。比很多自命不凡,假知识分子气十足的电影好多了。

    蒙:你觉得独立电影人的前景如何?

    波:拍一部雄心勃勃又新颖的电影越来越难了。独立的电影人与公司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公司想的是保持账面上的收支平衡而不是艺术成就的高低。每拍一部电影,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大赚一笔。所以他们都试图迎合最低层的大众口味,以扩大观众范围。这使得电影与电影之间都很相似。风格看起来都一个样。包括一些年轻导演,衡量他们成功的标准成了电影上映第一周票房如何,而不是原创性如何。

    蒙:你关心你电影的潜在收益吗?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电影会吸引什么样的观众?

    波:既然你是为大家拍电影的,当然希望电影能取得成功。有哪个导演愿意看到电影院里空荡荡的?但在你拍电影的时候却不能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你一定要对得起你自己的艺术品位。你不能去推断观众喜不喜欢它,这种推测毫无益处。

    蒙:你未来有什么拍摄计划?

    波: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不了解我自己。

[NextPage]

   
    罗曼·波兰斯基

    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 ),生于波兰克拉科夫,犹太人。

    二战期间,母亲死于纳粹集中营。

    1954年至1959年,进入波兰罗兹电影学院学习,拍摄了《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

    1962年,拍摄《水中刀》,进入国际影坛。

    1968年,凭借《罗斯玛丽的婴儿》,成为美国最为抢手的导演,又拍摄了《唐人街》等影片。

    1969年,身怀有孕的妻子沙伦·泰特被“曼森家族”的成员杀害。

    1978年,为躲避法律的制裁,逃到法国,罪名是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关系,从此没有再回美国。

    1979年,执导的《苔丝》获得三项奥斯卡奖。

    2002年,因为《钢琴师》荣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主要作品:

    《钢琴家》ThePianist(2000)

    《第九道门》TheNinthGate(1999)

    《死亡与少女》DeathandtheMaiden(1995)

    《苦月亮》BitterMoon(1994)

    《苔丝》Tess(1980)

    《房客》TheTenant(1976)

    《唐人街》Chinatown(1974)

    《什么》what?(1973)

    《麦克白》Macbeth(1971)

    《罗斯玛丽的婴儿》Rosemary’sBaby(1968)

    《魔鬼的舞蹈》TheFearlessVampireKillers(1967)

    《卡特巴赫到来时》Cul-de-sac(1966)

    《厌恶》Repulsion(1964)

    《水中刀》KnifeintheWater(1962)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