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如何炼成的

2023-07-01 21:26:44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珂

   
在新中国电影史上,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一直以其鲜明的政治观点、宝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在人民群众中的高传播度而成为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电影品类。

  在新中国电影史上,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一直以其鲜明的政治观点、宝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在人民群众中的高传播度而成为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电影品类。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观影群体逐渐以90后至00后群体为主、并伴随着互联网流行文化的浸染,观众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的审美标准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叙事手法和表现风格已不能满足新一代青年观影群体的喜好。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如何在新时代做到“守正创新”、如何能够用现代电影的艺术手法来传达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成为了中国电影人面对的重要命题。2019年以来,涌现出如《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1921》《革命者》《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等一系列具有全新审美品质并获得高社会美誉度和高票房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美学体系。笔者有幸参与编剧了其中三部作品,在此分享一些来自创作者视角的经验。

  《我和我的祖国》:以小见大,全民记忆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2018年由华夏电影集团牵头创作的一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电影。总出品人傅若清、总导演陈凯歌、总制片人黄建新,七部短片分别由管虎、薛晓璐、宁浩、张一白、陈凯歌、文牧野等七位导演联合创作。

  作为一部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并没有用传统的宏大历史视角来讲故事,而从普通人的角度、以小见大的方法,通过七个故事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这部电影启动伊始,在立意方面就已经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傅若清先生、陈凯歌导演和黄建新导演等给这部电影提出了一个方法论——“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以小见大、家国情怀”。

  影片的内容团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十多件大事,基本上涵盖了新中国70年历史上最惊心动魄、宏伟壮丽的具体事件,包括像开国大典、原子弹爆炸、香港回归、北京奥运等。这三十多件大事形成了一个命题库,由七位导演来进行选择并最终确定了七个选题,即开国大典、原子弹爆炸、香港回归、北京申奥、女排夺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神舟飞船返航。管虎导演选择了开国大典这个题材并找到了我作为《前夜》篇的编剧之一,他对我提出的要求就是不去写领袖人物的故事,不要从那种高高在上的层面去进行宏大叙事,要从一些个体的、基层的、小人物的视角来进行故事创作。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宣布新中国成立了这件事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于是我们选择在这种宏大叙事间寻找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其实有很多,比如协和医院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女士其实收到了出席开国大典的邀请,可是当天她要接生孩子最终没有去。在开国大典隆隆礼炮和国歌声中,林巧稚接生的一个个孩子也诞生了,而天安门广场和协和医院之间的距离只有两三公里,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符合要求的选题。除此之外我们还找到另一个好选题,在开国大典的前一晚,天安门广场旗杆上的电机坏了,五星红旗在升旗实验中被卷坏,工作人员连夜去赶制新中国最大的那面五星红旗,但全北京的红布都卖完了,好不容易连夜找到了红布又发现没有黄布,于是就又跑遍了前门大街所有的绸缎店,最终一部分工作人员连夜绣红旗、一部分工作人员连夜维修旗杆,保证了第二天毛主席亲手升旗。这些原型事件就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前夜》的素材来源。

  在查询到这些素材后,我们就要开始进行选择和戏剧性、电影化的重构。我们的创作取材于原型事件但又不完全被约束于其中,否则它就是一个事件,而不是一个故事。我们最终把连夜绣红旗和维修旗杆的两件事合成了一个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历史中维修了旗杆的真实人物林致远。我们在把若干个事件变成电影故事的过程中,按照电影叙事的法则建立了基本叙事矛盾,即开国大典即将到来,升旗实验出现问题,主人公发现隐患后必须要找到问题,但是广场已戒严,于是主人公为了找出隐患就要搭一个缩小比例的升旗杆反复论证寻找问题,找到了问题后又需要制作新的停止球,当金属球终于做好后,主人公又要深夜爬上旗杆去焊接,最终才在天明之前大功告成。

  在短片创作中,核心叙事策略就是危机的出现和解决,以及危机的升级和最终的解决,故事必须要充满悬念和危机,让观众的心被主人公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紧紧揪住。事实证明《前夜》得到了一致的好评,验证了我们创作方法的有效性,而《我和我的祖国》也获得了近32亿票房和包括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诸多大奖,开创了《我和我的……》电影系列,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电影。

 《金刚川》:极限周期内的工业化创作方法

  电影《金刚川》有一个特殊的背景,这个项目启动的时候是2020年的6月中旬,距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我们面对的任务是四个月必须要完成一部重工业战争电影,基于以往的经验这是不可想象的。战争电影涉及大量的特效制作、美术陈设,一般制作周期长达一年半到两年甚至三年。如何在四个月去完成一个正常状态需要两年制作周期的战争电影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于是在管虎导演的带领下,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极限的周期内用一种高度成熟的工业化创作方法来完成这部电影。

  我们的第一个决定就是不按传统的顺序式叙事来讲故事,只能用不同人物视点来讲同一个故事的方式来完成这部电影。最终《金刚川》所呈现的真正的戏剧时间就是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我们用了四个角度来讲这同一个时间段的故事。这四个角度分布于不同的人物身上,包括美军飞行员、桥上的志愿军工兵、准备过江的志愿军、志愿军高炮手。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为了保证如期上映,必须要场景集中。不同于一个电影通常有几十个场景,我们把场景集中于一座桥、一条江、一片天空。当这个核心方法论形成后,我们创作剧本的模式就跟传统的电影剧本完全不一样了。传统电影模式就是一场一场,从第一场到第一百场,而我们这个电影的剧本其实是分成了四个板块,这四个板块都在讲同一时间段里的故事,但是这四个板块之间还要有千丝万缕的耦合联系。“耦合”是《金刚川》剧本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词。这种耦合联系可以理解为在A故事中情节所发生的背景里的非主要人物却是B故事里的主角,所以这是一种互相观照、互相呼应、互相勾连的多线矩阵式剧本文本。我们进行了传统剧本模式加表格式的剧本的创新实践。表格式剧本就是编剧团队在电子表格上把几个故事按时间线形成对应关系,可以让同一时间在几个视点中发生的故事很直观地显现,而且能从中确定故事线之间的耦合点和关联点。这样的创新剧本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效率。我们从6月中旬接到任务,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剧本初稿的创作,保证了导演组、美术部门、摄影部门、录音部门、特效部门、演员统筹部门、制片部门能够如期开展工作。而实际拍摄阶段我们也采用了多个剧组同时开工的方法,管虎导演负责桥上部分,路阳导演负责丛林部分,郭帆导演在北京的摄影棚里完成美军飞机的部分。三位导演既各自为政,又通过高效的实时预览和剪辑仿佛在一个战壕里战斗。《金刚川》创作过程中所有的高效匹配和协调,都是基于创作部门一开始选择的叙事策略,并依赖于已经较为成熟的中国电影的工业体系完成的。

电影《革命者》海报

  《革命者》: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现代手法

  电影《革命者》作为在2021年7月1日上映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电影,最初的名字并不叫《革命者》,叫作《李大钊》。这是一部典型的命题作文,就是要创作一部李大钊同志的人物传记电影。人物传记电影是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很常见的一个类型,但是往往在以90后、 00后为主体的青年观影群体中无论是口碑美誉度还是票房都不尽如人意。怎样去做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具有时代朝气和现代电影审美品质的革命历史人物传记电影,是我们遇到的难题。但是,无论出品人王长田先生还是监制管虎导演和导演徐展雄都对我们编剧团队提出了大胆创新的要求。人物传记电影的创新其实是一个相对困难的事情,李大钊同志作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北京马克思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国共合作的推动者并最终被军阀张作霖杀害,这些关于李大钊同志的事迹已经是载入史册家喻户晓的,我们很难发掘到新的故事。对于一个耳熟能详的人物,如果我们用常规叙事方法复述一遍,那么观众肯定不喜欢。他们会说:能看书的事为什么要看电影?能看纪录片的事为什么要看电影?另外,李大钊同志一生经历的事件极其繁多,100分钟的电影时间是没有办法去很好地讲一个人一辈子的丰功伟绩,更适合做一部30集电视剧,因而想做一部电影就异常困难。

  关于人物传记电影一般来说有两种范式,一种范式叫“一生型”,一种叫“事件型”。“一生型”就是讲人的一辈子,比如《甘地传》《昂山素季》《铁娘子》等。还有一种是讲主人公的一件事,比如《国王的演讲》《至暗时刻》等。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献礼电影、一部关于李大钊同志的人物传记电影,我们无法只选择他的一件事情作为电影内容主体,所以我们在方法论上最终选择了“一生型”范式。但这个范式也会产生新的问题,第一是对于李大钊同志丰功伟绩的素材取舍,第二是如何不让人感觉到像流水账。于是我们最终凝练出了李大钊同志的五个重大事件,即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英勇就义。

  那么如何把这五件大事用一种现代电影的创新方法呈现出来?最终我们选择了一种散点透视和复调推进的叙事方式,我们并不是把五个故事从第一个讲到第五个,而是五个故事彼此交织于一根事件主轴。事件主轴选定的是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到他英勇就义前的倒计时24小时,这几大事件又对应着几个与他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在这24小时中对于李大钊的生与死、悲与欢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又勾连出了李大钊跟这些人物之间的往事,而这些往事又正好展示出李大钊当时所做出的重大功绩。所以电影《革命者》的叙事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逻辑包,充满了我们编剧团队在叙事方面的创新性探索。加之导演徐展雄和剪辑指导杨红雨也进行了大量的视听上的大胆探索,运用了大量的声画对位、声画错位、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等剪辑手法,呈现出了非常强烈的视听效果和浪漫气质。最终,《革命者》的大胆探索得到了行业和观众的认可,票房破1亿,同时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5项提名以及最佳美术大奖。

  (作者系影视编剧、陕西科技大学教师)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