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图片库 摄影赛事 采风天下 快乐聚焦 知识园地 器材天地 艺术人生 访谈 评论 摄影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西安摄影师眼中的季羡林

2009-07-13 13:38:20来源:华商报    作者:

   


只有猫咪敢在季老工作的时候骚扰他 魏德运 摄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

    “我没去医院,我正在写一篇悼文。悼文写完后,我还得找两张季老的照片。我给季老拍了那么多照片,或许可以找张出来当遗像。”接通记者的电话,魏德运这样平静地告诉记者。

    貌似平静的语气,却没有遮盖住内心深处的哀伤。对于一个既是父辈,也是师长,又是朋友的人的离去,魏德运说,或许只有“逼”着自己平静下来,才能抑制住一波接一波的思念。

    等人:没架子还很幽默

    魏德运是西安人,摄影家,曾在陕师大工作,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员,一直致力于人物肖像摄影。

    1996年去北京“北漂”之前,对于季羡林,魏德运从未见过。对于季羡林,魏德运除了敬仰,更多是一种“担心”:这么出名的一个大学者,是否也有很大的架子,对后生辈不上眼?

    那年秋天,经过北大邓广铭教授和季羡林弟子王岳川的介绍,魏德运和季羡林约好,上门去给季羡林拍照。但因为塞车,本该于下午4点赶到季羡林家的魏德运直到5点半才赶到北大,“季老的时间非常宝贵,我当时非常忐忑不安,感觉像个罪人。在门口迟疑了一阵,才硬着头皮去敲门。我当时已经做好了被季老拒绝,甚至是赶出门的准备。”

    王岳川为魏德运开的门。魏德运至今记得第一眼看到季羡林的场景:一个堆满书籍的窄小房间内,站立着一位清瘦的老人。他的神态是那样的谦恭有礼,那样和善,一种智慧老人所特有的莫大的爱和宽容,洋溢在他的脸上。

    看到魏德运一副惴惴不安的样子,季羡林微微一笑,说:“没关系,艺术家一向都不在乎时间的。”季羡林的幽默一下子让魏德运放松了。

    逗猫:淘气得像个孩子

    面对魏德运的镜头,季羡林“听话”得像个孩子。他说,魏德运怎么好拍,他就怎么配合。魏德运希望能拍出季羡林很自然的照片。对此,季羡林爽朗一笑说:“我最自然、最好的状态就是工作。”

    说做就做,季羡林一边和魏德运聊往事,一边阅读资料。聊到趣事,季羡林会哈哈大笑;聊到一些沉重的话题,季羡林也紧蹙眉头,倚窗沉思……这一幕幕都定格在魏德运的镜头里。

    季羡林很爱猫,在魏德运拍摄的过程中,有两只猫一直在房间里悠来转去。这时,一只叫毛毛的小猫,突然从书架上跳下,落在季羡林的肩头。季羡林不仅不惊不乍,还像个淘气的孩子一样,突然微微抬起右臂一动。毛毛惊吓之下,爬上了季羡林的手臂,在那一刹那,魏德运按下了快门,留下了经典作品《季老和猫》。

    “从照片里,你可以看到季老嘴角的那丝‘捣乱’后的愉悦。”魏德运说。

    季羡林对这张照片尤为满意,不仅专门写文章说魏德运“是一个真正的摄影家”,更是因此展开了和魏德运十多年的忘年交往。

    “季老特别慈祥、善良。对我照顾颇多。”魏德运告诉记者,当时他初到北京,相当困难,季老知道他的难处,就常为他牵线搭桥,介绍其他大家给他拍肖像。怕他钱不够花,就常拿钱给他,还嘱咐他不够再来拿。

[NextPage]

    待客:推迟就餐时间

    因为和魏德运特别投缘,季羡林特意交代秘书,平时魏德运来访不用提前预约,直接到家里就行。去年9月,是魏德运最后一次见到季羡林。

    当时,季羡林在医院住院。魏德运刚好去医院为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拍照,发现季老也在同一层楼疗养,于是就去探望。当时负责照顾季老日常起居的是一位新秘书,她对无要事来访者一般是挡驾的。那天,正当魏德运要离开时,季羡林却从门缝中看到了他。季老兴致很高,他不顾“清规戒律”,微笑着向魏德运招手:“德运,我在这里!”

    “季老当时正在就餐,看到我来,心情很愉悦,不顾大家劝告,特别推迟了用餐时间,配合我拍摄了几张照片,并为我即将举办的名人肖像摄影艺术展欣然命笔,写下了题词‘走近崇高’。”魏德运知道季羡林惜时如金,若某日接待访客用了一小时,他必定在当日休息时间里硬挤一小时将其补回,恪守一日五小时笔耕的原则,做到雷打不动,“我不忍心打扰他。但季老一再挽留我,询问我的工作近况和事业发展,对晚辈后生关怀备至、充满仁爱之心。”

    “我怕影响了季老的时间,此后,我尽量克制不去打扰季老,仅是打打电话,问候一下。但没想到,那次见面,竟成永别!”电话那头,魏德运的声音已经哽咽。本报记者 吴成贵

    季羡林作品

    主要学术著作:《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罗摩衍那初探》、《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简明东方文学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等。

    主要译著:译自德文的有马克思著《论印度》等;译自梵文的有著名印度古代大史诗 《罗摩衍那》(七卷)等;译自英文的如梅特丽耶·黛维的《家庭中的泰戈尔》。

    文学作品:《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等。 综合

    季老三辞桂冠

    2006年底,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写下了请辞“国学大师”、“国宝”和“学术泰斗”三项桂冠的文字。

    一辞“国学大师”

    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剧女角词)!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为此,我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二辞“学界泰斗”

    先要弄清楚什么叫“泰斗”。泰者,泰山也;斗者,北斗也。两者都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在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人们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天运动,花样翻新,总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闲,神经时时刻刻都处在万分紧张的情况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

    为此,我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三辞“国宝”

    我浮想联翩,想探寻一下起名的来源。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这种事情,痴想无益,也完全没有必要。我来一个急刹车。

    为此,我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