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班赞:越是浮躁的时候人越需要思考

2018-07-24 08:50:17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木子吉

   
他的表演天赋自小就显露无遗,特别有趣的是,在他整个初中时期都没有同桌,为什么呢?




《伊库斯》剧照


3.jpg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剧照


  ◎答题者:班赞


  ◎提问者:木子吉


  ◎时间:2018年7月


  简历


  班赞,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话剧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9级本科班。第五届国际戏剧学院奖最佳主角获奖者。2015年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男演员提名。第五届国际戏剧学院奖最佳男主角。代表作《天下第一楼》《茶馆》《理发馆》《玩家》《我们的荆轲》《油漆未干》《小镇畸人》《晚餐》等。舞台剧导演《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朦胧中所见的生活》《一些契诃夫的小戏》《伊库斯》等。


  手记


  在人艺导演休息室见到班赞时,他正在为晚上的演出作准备。《伊库斯》在人艺实验剧场已开演过半,这些天收到的观演反馈令班赞的心情看起来很不错。他穿着随意的棉麻布,身形粗壮高大,和他的戏所呈现的一种文艺气质乍看有种反差。可聊上一会儿,他的沉着好静爱琢磨让人几乎忘记了窗外燥热的天儿。


  他的表演天赋自小就显露无遗,特别有趣的是,在他整个初中时期都没有同桌,为什么呢?他在课堂上爱扮鬼脸,因为模仿力很强,经常逗得同学大笑,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开始老师把最安静的女孩派给他当同桌,最后这个女孩就变活泼了,以至于不得不把他单列一排,坐在最靠近讲台的位置。


  进部队后他一开始靠天赋表演,后来觉得不成,“要一辈子干这个事必须得上中央戏剧学院。”历经几次高考,终于跨进中戏大门,“我觉得我到现在最大的成功就是高考考得不错。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最大的精力都放在中戏学习,回头看,永远觉得中戏亲得不能再亲。”大学四年里他拍电影、电视剧,演小品、演话剧,拍广告没有停过。“所有与演员艺术形式沾边的我都干过,老能挣点儿小钱,但没有一天耽误学习。”究其原因,他觉得:“就是幸运吧,我考大学在中戏门口晃悠时就觉得我是中戏的,走到北京人艺门口就觉得我是这单位的。人的意念是很厉害的。”


  1你前两个戏《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一些契诃夫的小戏》收获了不错的口碑,最初是怎样开始做导演的?


  在舞台上某一阶段没有戏演的时候,在业务上不能停止思考。我想做导演,不能只演一个角色,要把所有角色都演一演,甚至每个角色都要演得比演员好。这对自己是一种挑战和锻炼。另外,导演对于戏剧诸多方面的涉猎更广更深一些,比如戏剧文学、舞台美术、包括音乐、节奏、视觉等,综合修养就得丰富,导演工作是对自己平常的艺术能力的考验,这样的话我就有兴趣做导演,机缘巧合我就尝试一下。


  2这两年获得一些导演经验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我15岁开始上台演戏,今年40岁,演了25年,跟各式各样的导演合作,如果作为一个爱学的人,这么多年从实干当中也学到一些导演的方法。我2003年从中戏毕业,对艺术还是一直有追求的。因为我是演员出身,我知道这个东西演出来会好看,有没有可成长性,选本子也要能把握住这个作品文学的魅力。比如说《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它蕴藏的人文的魅力、对人的情感的细腻描写是很有魅力的,发掘它并让演员去完成本身就是一个很美好的创作。


  3《伊库斯》来自彼得·谢弗的本子,很强悍,有没有担心对国内观众来说剧本太晦涩?是如何搬进人艺实验剧场的?


  这个剧本承载的人文关怀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反映出来的值得人思考的问题,包括精神层面的、家庭层面的、社会教育层面的很多,叫人强烈反思的戏就值得我们拿出来演。而且当下的戏剧环境中这种剧本少,越是浮躁的时候人越需要思考。


  当时看这个剧本并没有一下子就看懂,但是我没有担心。我就想一定要吃进去,琢磨透,逐渐才能够理解到这个作品的内核。我好几个作家朋友看这个戏的时候看哭了,而且他们的泪点还不一样,他们从戏中都找到了自己情感的互通点,这就是这个剧本的魅力。我不去考虑观众是否能感受得到,我更多的考虑是把我解读出来的东西去传达给观众。一个作品蕴含得越丰富观众各取所需的就越多,越敏感、越有修养的、知识层面越高的人可能感受越丰富。看戏的就看戏,看事儿的就看事儿,看感情的就看感情,看思想的就看思想,都能看到的就都看了。


  本子强对我们的每一个环节要求都强,灯服道效化以及导演形式、导演语言,我们如何传达这个剧本,这个很不好排。首先难度在于小剧场,怎么在一场戏里把三十六场戏交待完,自然过渡、交替变换,让观众相信。其次主人公精神的外化,跟马的情感交流,我们用了戏曲中的表现手法,比如六边形的光圈,大多数观众都喜欢。当时舞台设计想了几套方案,从最初逐渐衍生的想法到不断打破、改良,我觉得这个光圈从精神气质上适合这个戏的表现。


  4这个戏能在人艺上演,排练过程中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很感谢北京人艺这次能选这个剧本,大胆地选我来“操控”这个剧本。事实证明观众也很认可,现在票卖得也挺好。今天上午我参加《伊库斯》专家座谈会,专家也说选这个剧本北京人艺有眼光、有担当,应该经常选排更多有思辨力量的戏。排演过程最大的遗憾是如果能给我们的时间更充分一些,可能能把演员调得更好。比如说到马场体验生活,我们只能去一两天,如果能有半个月,演员所收获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5你在导演的话里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你想传达什么?


  把苏格拉底的这句话放在这里,就是想说,这个戏需要带着思考去看,不是当故事看。大家从中感受到什么就思考什么,思考不一定有答案,有人能在这个剧本中发现一丝光亮,那就去寻求那一丝光亮;有人能在这个剧本中发现黑暗,那就去想怎么面对黑暗。比方说对妈妈这个角色,观众可能有三种认识:一种认为妈妈做得不对,不是个好妈妈;一种会反思自己,我跟妈妈是一样的做法,我要改;还有一种会站在妈妈的立场,觉得这样对待孩子没问题,妈妈是对的。没有哪一种是对,也没有哪一种是错,就是让大家自己去思考。好的作品会有各种解释的可能性。


  6做演员的经历对你导演排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北京人艺舞台上十几年的演出实践和经验经历,的确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我的演剧观。舞台上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观众爱看的、什么是需要表现的、什么是高级的,思考这些问题形成了我的戏剧观,代表了我各方面的修养。


  一个相声演员、一个小品演员、一个二人转演员,如果不懂观众,是逗不笑他们的,因为观众的反应是最直接的。我们演话剧的也一样,是为了要让观众感受到这部作品的力量,那么我们也有我们的办法,比如说用人物说话,怎么塑造形象,我知道一个演员拿起剧本演这个人物的方法,他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取人物、来表现人物、来让人物传神,这都是经验,我可能更擅长这些。所以说我的戏表演必须过关,因为我是演员出身的导演,戏要是演不好,我会很惭愧。


  《丁西林》《契诃夫》《伊库斯》风格都不一样,一戏一格,但是对表演的要求是一样的。舞台的处理不一样,但舞台的审美精神的追求是保持一致的。我知道自己还差在哪儿,将来的追求是什么,比方说,在舞台空间和语言探索上步子可以迈更大一点,我还是偏保守。


  7说到人艺,不得不提到只要《茶馆》再演,买票的队伍就排起长龙的现象,从年龄到舞台经验,作为人艺的中青代,你认为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只要是人艺的一分子,就会把你推在这个事里。这种责任,有你得有,没有你也得有。将来像《茶馆》这种北京人艺的传统保留剧目势必面临着传承的问题。这些保留剧目的传承不光是我,也是所有后来人面临的课题。怎么去接?从创作上接,从做人上接,从艺术修养上接,从态度上接,从自己历练准备做一个大演员上接,一个角色背后承载的东西很多,不光是接一个角色。我的艺术理想是作为一个表演艺术家去接,而不是仅仅把一个角色给接下来、演了就完了。


  (问:现在人艺有越来越多的演员转型做导演,对此你怎么看?)


  越来越多是好事儿,大家都可以在这个环境中成长、锻炼自己。但是有追求有想法,跟你有没有能力实现这个理想是两回事儿。别人怀疑你适不适合当导演,那么好,我用实践去证明,我导了好几部戏,观众们也基本都认可,那么我觉得看来我能做这个。但是,在人艺或者说在舞台上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导演,还是挺难的。我觉得好的导演真的特别特别难,目前我对导演的认识、我对导演的判断和我现在做的工作相差得太远了。


  8这些年带着戏到处去演出,你觉得来人艺的观众和外面的观众感觉一样吗?


  《丁西林》在北京演完之后,我就特想去南方演演看看。首先,作家本人是南方人,他写的这个东西就是“南”味的东西。我们去云南,去上海、江苏、扬州,这些很有南方味道的地方。结果观众都看得懂,喜欢看。这就说明作品禁得住考验,另外就是我们的舞台表现没有问题。在台湾演出的时候,台湾观众可能听四川方言费一点劲,但也听得懂,依然很爱看。这就是接受了无论是南方北方的所有中国人的检验,那么这个戏我就很满足了。


  排戏的时候,首先要抓住的就是文人能看,老百姓也能看,基本上就是按雅俗共赏去思考。


  9作为导演,你向往的艺术追求是什么?


  最想达到的就是文学性和艺术性能统一,我的戏剧观不光发人深省还得寓教于乐,得让大家爱看。我时常会拿做饭来比喻我们这行:又好吃又营养,我的工作就是把它做得营养很丰富的同时兼顾好吃,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既有文学性、精神高层次的东西,还得满足我们的眼球、口味。比如说像传统的饺子,既有营养又好吃,还要有卖相,好看。


  10你会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取营养么?


  当然会的,我们必须向中国戏曲学习,那是取之不尽的民族瑰宝。我干这么多年,从现实主义一点一点学起,一直到戏曲的表现美学、民族的表现美学、民族的艺术哲学,逐渐形成我对舞台的一些认识、我的戏剧观和对舞台的态度。


  听和看,只能停留在皮毛上,更多的需要去研究戏曲的表现美学:我们中国人怎么用中国人的文化和智慧来表现舞台、表现时空。中国戏曲有它程式化的美,有它的虚拟、象征、写意,这是基本规律。这里有我们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的方法论,很高级。我很注重戏曲表现上的“不择手段”,任何一种可以感染观众,能够用在戏里的方法都可以上台,都有可能被演员用上。比如说河北梆子里,钟馗边上的小丑会跳迪斯科。中国传统戏曲植根于百姓,植根于生活,植根于广阔的空间土地,在老百姓当中生长,更知道老百姓要什么,我觉得现在缺这个。


  搞戏的人要站在文学的立场上、艺术的立场上、文化的立场上,但是更多的也要站在观众的立场上。比如说《丁西林》的文学的味道我得有,格调得排出来,同时我得把意趣的东西排出来,然后,还得把它探索的、求进步的地方排出来。有没有小品的表现方式?有没有相声包袱的表现方式?这种东西不要完全瞧不起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可以利用,只不过用得高级不高级,分寸、火候是不是恰到好处,这都是向民族艺术请教。


  11你喜欢的导演以及戏的风格有哪些?


  人艺的导演都很棒,风格迥异。像焦菊隐、林兆华、任鸣的戏我都敬佩,都喜欢。至于风格,不同的戏应该有不同的风格,一戏一格。这个戏需要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比如说需要说相声就相声,需要通俗就通俗,需要美声就美声,需要布莱希特的间离就间离,需要纯现实主义就纯现实主义,需要解构的解构,需要本土化的本土化。演戏一定要真实,走心。就是踏踏实实把人物的思想、性格、矛盾、内心解决好,解决不好这个角色就演不好。


  (问:你认为现在的戏剧环境如何?)


  现在的大环境还是太浮躁,有的能赚钱还行,有的浮躁又不赚钱,也不知道在干吗,还不如塌下心来真弄点东西。可能有些人对戏剧的理解就是玩闹,一种躁,狂。实际上我更加觉得,当一件事做到高级阶段的时候,全是在传达对事件的理解,又回到做饭上(笑),大厨师做一道宫保鸡丁其实做的是理解,对甜酸辣,对小荔枝味的理解,所以才分流派。大差不差的都那么做,但是凭理解的时候就分出高下来了。戏算总账的时候就是对它的理解在哪儿,我现在是一点一点在传达,因为我还在探索、实验和学习当中,未来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能经历什么,我的作品就是我现在对戏剧的理解。


  12艺术与市场,你怎么权衡二者?


  还是拿吃说(笑),这东西要卖钱是因为它好吃。在外面和人家做戏我有一个原则:我不知道能让你赚多少钱,但是我能做到不让你赔钱。另外就是,一不能盲从于观众的要求,二还要引领他,三知道他想看什么。不研究观众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戏剧人,不是为讨好,而是为更好地服务。


  13你的家人是你的忠实观众吗?


  是的。我爱人是我的忠实观众,也是我坚实的文学后盾。她对我帮助很大,大家笑称我们是“夫妻档”,越是亲近的人越能说实话。有时候我们俩也会因为艺术的见解不同而吵得不可开交,但是感情因此而更浓烈。


  14你认为幸福是什么?


  每天在家能做一顿饭,我俩吃得特满意就行。我就是享受做饭的这个过程。在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把食材准备好,为家里人做一顿饭,然后我们吃一吃,就很满足。能做顿好饭,跟家人分享一下;能睡个好觉,捎带着能排个好戏,就觉得特别幸福。


  15生活中喜欢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兴趣爱好?


  我的物质观很简单,钱多了能干好多事,但是换大房子、没完没了地买车也没啥意思。我要是特有钱了就弄戏,做我想做的戏。


  排戏之外我喜欢书法和摄影。我喜欢拍人物,没有拘泥于手法。现在有手机了,不用背着复杂的相机设备,有感觉了就拍下来。不在于拍什么,关键在于你的感受力。艺术创作刚开始都是先放任自己去感受,一旦确定往高处追求的时候,我一定会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学,自己看书、琢磨。书法也是,刚开始凭感觉写,后来觉得不临帖是不行的,就得吃苦、一招一式地学,不在规律面前服软是成功不了的。米芾、黄庭坚、董其昌、启功等的书法我都很喜欢,我现在就老老实实从欧阳询的楷书临起。


  16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品质?你的交友之道是什么?


  忠诚和理解。就是我得知道你在想什么,两个人在一块儿办好事很容易,办“坏事”,共患难的时候就不容易了。


  17有哪些一直想做但还没做的事?


  想排的戏太多了,热情是足够的,就觉得时间不够用,这个太遗憾了,还有就是怕身体有时候顶不住。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