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丁志诚卢芳吐槽《推销员之死》

2012-09-29 15:36:02来源:新浪网    作者:

   

  作者:赵宁

  采访者:赵宁

  受访者:丁志诚 卢芳

  北京人艺时隔29年将重排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名剧《推销员之死》。该剧将于3月28日至4月19日在首都剧场3月6日,主演丁志诚、卢芳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为网友提前揭秘这部戏的幕后创排故事。

  丁志诚:21年后重登话剧大剧场

  记者:两位共同来做客新浪,是要跟大家交流一下,为了我们来庆祝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会重复排了经典的话剧作品《推销员之死》,两位都是这部话剧作品的主演,先来问问丁老师,很多的观众朋友都非常熟悉您,因为您出演了很多经典影视剧作品,但是2009年开始,您回归了小剧场,出演了《关系》等一些作品,这次来参与《推销员之死》是怎样的契机呢?

  丁志诚:还真是契机的事,如果那时候让我演我未必就能接。

  记者:为什么?

  丁志诚:正是因为2009年我演了一个《关系》,毕竟那个时候有18年没登过台了,有那一机会演了一个小剧场的话剧。钩起我演话剧的兴趣来了。再有一个,像卢芳人家是戏曲学院本科毕业的,我们是属于人艺代培的。

  卢芳:这是人艺正宗的。

  丁志诚:我们这班属于人艺剧院最后一拨,芳子是戏曲学院几年之后分到人艺,我们是代培的最后一拨。

  卢芳:人艺自己招自己培养的。

  丁志诚:那个时候受的教育就是要站就得站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演《关系》,是我有17年没登过台了,到了今天就是有21年,我没登过大舞台了。

  记者:这次是大剧场。

  丁志诚:我一想正好有那么一个引子,人到了这个岁数,二还是想回归一下大舞台,想要把我的梦想实现了。

  记者:说的就是,因为一上来就说大家非常熟悉丁志诚老师都是看您的影视作品,因为我们知道话剧,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确实占用了不少的时间,所以2009年当时您去接演《关系》这部小剧场话剧的时候,当时怎么考虑?

  丁志诚:当时没有过多的想,那个戏是任鸣导的,他是非常优秀的导演,再加上任鸣是我们剧院的副院长,也属于我们剧院的领导。撇开这个关系。最主要的是我跟任鸣从小就认识,小时候也算是朋友,因为他跟我姐是一届的。我正好在上海拍戏,他就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现在剧院有这么一个戏,你感不感兴趣,我来演,什么?小剧场话剧。我当时犹豫了一下,他说要不这样,他就听出由头,你回剧院看看剧本,拍完戏,回到剧场看了看剧本,看了剧本,写得确实非常好,因为现实意义也是非常有。毕竟是曹禺的女儿万芳写的,我就把这活接了。但是一演上,我就觉得这个瘾就算给钩起来了。

  卢芳:因为丁哥每天,有一段词说完,台下掌声就起来了。

  丁志诚:那个比较振奋,讲的是男人的心理。

  卢芳:天天那段一说完,掌声就全来了。

  丁志诚:正好这个戏的时候也是特巧,我也是正好在上海拍戏,也是剧院给我打电话,下面剧院有这么一个戏,行不行。过完春节我已经接了戏了,后来我想这个戏真是挺好的,经典戏。那个时候我知道这戏,在英先生演这个戏的时候就说了,如果一个演员一生当中能摊上这么一个角色,是一个演员一生的福份,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不管外面有什么事,我给推了,把这个戏给接了。

  卢芳:合同都接了,为了这个戏。

  丁志诚:但是没想到这个戏这么难演。

  记者:赶紧聊聊《推销员之死》。

  丁志诚:真是难演。[NextPage]

  《推销员之死》经典又难演 跨越表演体系

  记者:卢芳老师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刚刚结束《家》当中的演出,就加入到《推销员之死》。刚才丁老师说这个戏难演,您说说为什么难演呢?

  卢芳:这个确实难演。首先它是一个经典剧目,因为之前已经演得太好了,而且之前演的人物都是戏剧舞台上的传奇人物,这之前我们还分别拜访各位,想取取经。在一个那么经典的面前,我们再跨步,首先这是第一难。这个戏是一个思维比较混乱,我们排的方法是现实抽离出来的空间,你要不停地进去、出去,这是挺难的。有一点,我们俩可能年龄上有点年轻,演这个角色。

  丁志诚:对,这个戏最主要难的是,因为这个戏原来的剧名不叫《推销员之死》,他的剧名就叫《他脑子里的思想》。这是阿斯米勒尔开创意识流的第一部戏,阿斯米勒70年前,现在应该是在60多年前,他第一次用意识流的表现方法来剖析人物。最主要难的是我们表演,这么多年一直探讨,一种斯坦尼的表演体系,还有布莱希特体系,一个是自我,一个是歼敌,正好这个戏把所有你所谓的体系表演全都得用上。还不是让你非常冷静地去用,全是在瞬间的跳入跳出,你的真实感,一会客观的东西,你脑子里的东西,就是这个人是非常复杂的,就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一会是想象的,在想象空间里虚拟地演,一会回到现实当中,还不是一回,就是一秒钟就转换非常快。这个就要求演员,也许这么多年,不管在学校学的,还是这么多年的经验,可以把所有的表演都带动出来。

  记者:这次丁志诚老师所饰演的人物曾经是英若诚老师在舞台上饰演过的,卢芳老师的是朱琳老师,卢芳老师刚才说之前拜访过老师了。

  卢芳:对。

  记者:跟您说了什么?

  卢芳:这个世界上最难聊的就是自己演过的戏,不跟你讲戏了。他是讲人生经历,其实是对戏有很好的作用,他有一些人生,也讲到关于借鉴,人生的经历怎么样借鉴放到戏里,他不是特别直白地说,他当初演《推销员之死》,他当时演得特别好,当时去美国的时候,大家不知道他叫什么,都说琳达来了,大部分讲的是人生经历。

  鬼才导演李六乙执导 和老版差别大

  记者:这次推出的版本跟之前的作品有什么样的不一样,因为这次是李六乙导演来复排这部作品,会有什么差别呢?

  卢芳:差别蛮大的。

  丁志诚:那个年代毕竟是属于80年代初。第二,那个戏完全是阿斯米勒导的,他的观念停留在80年代的时候。因为戏剧这么多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这种表现形式,我们剧院导演李六乙导演也许他搁在中国是戏剧观念或者戏剧理念比较前卫的。

  卢芳:他被称为鬼才导演。

  丁志诚:也许跟世界很多戏剧是同步的,也许搁在中国今天比较前卫,我们这个景完全是虚拟的景,但是每个景有寓意,不是单摆,这就是一个墙,人就觉得这是墙,其实不是,它里面都有,哪怕一个桌子,一个凳子,在那摆着,都有它的手法,都是能说出故事来的。但是如果去看,为什么不是实实在在的房子呢?有屋顶,有床,有什么,就按着家庭摆着,但不是那样弄的,完全是比较现代的表现形式。也就迎合这种表演观念,不是纯现实的表演手法。

  记者:对,包括卢芳老师,这次跟丁老师你们之间有大量的对手戏,这样的合作,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能不能彼此交流一下。

  卢芳:丁哥好,特别好。

  丁志诚:愉快,因为我们俩15、16年前就一块拍过戏,那时候她刚大学毕业,分到剧院,正好赶上一个戏,那个时候觉得特小,刚刚学院毕业,觉得是小孩,现在都当妈妈了,在我印象当中还是那个时候的小姑娘。

  卢芳:挺逗的,今天跟丁哥可以演夫妻。

  记者:我想知道卢芳老师,你觉得丁老师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感受?他带给你的。
丁志诚回归舞台遇障碍

  卢芳:丁哥虽然不像我们一直在舞台上,相对来说他在的少一些,也许经验上面稍微不是那么地多,但是他的直觉特别灵敏,这个特别棒。两个人对手戏是需要不断地新的给予,有一天我们俩在连排的时候只是很普通的连排,没有打算投入到10%,他一演,他一新的刺激,马上热泪盈眶,夫妻间觉得他这个人不容易,那种辛酸都有了,他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常常给你很多东西,这种东西不是设置好的,也不是我们俩平常聊天,哥我怎么演,不是这样的,他老能给你这种东西特别好,而且他的直觉非常准确。

  记者:丁老师,能谈谈跟卢芳的合作?[NextPage]

  丁志诚:卢芳是我们剧院的老演员了,别看她年轻,一直都是战斗在话剧舞台上。我毕竟这么多年没回归舞台,这个舞台表演跟影视表演说句实话有天壤之别。你说表演观念是一样的,但是它的动作性、语言性,跟在镜头表演完全不一样的。首先它的任何行为都是得有动作性,如果你没有动作性,观众就看不明白,如果要在镜头前面,你没有动作性可以,哪怕一个眼神,我叹口气,我传达的意思都够了,但是在舞台上,一个眼神叹口气,观众都没看见。它都得有动作性,也许我正在找人物动作性,你说人物的内在东西,我现在都有了,我得慢慢适应人物的动作性。为什么要适应人物的动作性,这种东西我一直问导演,我这么演会不会过,导演说,你肯定过不了,你的表演就过不了。我这么多年毕竟在影视表演多了,你现在必须得过,过了都不碍事,因为你的指向性一定要清楚,你得让观众要明白你这个动作,让观众能看出来。并不是那个时候他们演话剧,你把声音放大多少倍就行。我现在体会不是声音的事,是语言的动作性再加上行为的动作性。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都是我自己体会到的比如说如果拍影视剧,你把那个门开开,或者现在外面敲门,现在有人来了,你去开下门,我就非常生活化跟你说,把门开了。这在舞台上说话,得加上动作性格。

  记者:直接有指向。

  丁志诚:我说得最简简单单的,我举这么一个。你得有动作性,行为性,积极性。你让啊观众能看得非常清楚,我只举的是表演的区别。

  记者:在这次的《推销员之死》演员阵容当中,有很多是来自于之前《家》的合作,导演也是同样的一位导演,卢芳和李六乙导演是合作很多次了。

  卢芳:我到剧院第一部戏就跟李六乙导演,有时候开玩笑说,这是我的启蒙导演,因为上大舞台,第一部戏就是他,之后很多年没有合作,后来是《家》。好像只有丁哥,其他人都是《家》的班底。合作非常好,非常熟悉,这个团体之间,大家特别好,因为有一种默契,互相之间演戏非常地放松,彼此之间有信任感,这是很难得的。这个戏要求我们传达的,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剧本的意思,你必须得演出最好是人物的思想,人物的心灵,人物的背景,这个是目前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难的,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

  《推销员之死》:30年前美国民生 当今中国困境

  记者:整个的排练工作,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了,要一直到3月30号,还有接近一个月的排练时间吧。

  丁志诚:没有,我们这个戏说句实话,时间太紧了。我接的这个事都是太紧了。

  记者:急活。

  丁志诚:那个时候我排《关系》的时候20天,说咱们剧院排小戏,戏再小,也没有这么短时间的。那个戏也累,也是你从头到尾的一个戏。因为他讲的是一个男人跟三个女人,也是从头到尾,这个戏也是从头到尾,台词量巨大。这个戏按正常排练怎么得三个月,我们现在小两个月。

  卢芳:50天。

  丁志诚:干什么事得有一个规律,我们已经打破了规律了,就是有条件得上,没条件也得上。

  卢芳:现在主要是知道能上,所以就可以。

  丁志诚:我们现在只有自己给自己加压吧,只有这样。

  记者:丁老师,在整部作品当中,刚才提到很难演,时间很紧等等这些问题,在真正去排练,去感受这个人物过程中,哪部分是比较难的?

  丁志诚:对我来说,他这种人物跟正常人不一样,哪怕我就演一个疯子,我演一个病人,这对我来说都非常轻轻松松的,他这个人物内在思想矛盾太复杂了,他用几句话是说不完的。我不说,到时候看就知道了。现在最难的是它台词量太大了,因为这个戏,我现在一算这个戏相当于我排《关系》那个人物四倍半的台词量,那个戏是45分钟,基本也是从头到尾,但是那个时候你一句我一句,台词量都是现实生活的词,特别好记。他这个人物词是没有逻辑性的,他可以同时跟两个人说话,或者跟三个人说话,我跟你说话,我第一句跟你说,第二句话跟他说,第三句跟我自己说,第四句又跟你说,也许跟你说的这条线有逻辑性,跟他说也有逻辑性,但是把三个人的话搁在一个话说没有逻辑性。话剧表演跟影视表演不一样,话剧表演一定要特别上嘴,你不能想词去演,你想词演,人物就没了,你把这个词一定跟脑子里说出的话就得化到你的思想里说出来,我们这行叫拱嘴,这个话不用思考就说,不是说今天背熟了就行了,一定背熟了,融化到你血液当中,说出来,叫拱嘴地说,就跟我现在随便聊天似的,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现在对我最难的是我得在演出之前,把所有的词拱嘴了。因为时间太紧了。

  记者:这个需要排练时间。

  丁志诚:因为这个拱嘴不是一天背下来,背下来非常容易,你怎么拱嘴变成这个人物的语言,最难的是你得让他拱嘴了,因为时间太紧。不像有逻辑性的话我说再多,也是有逻辑性,一点逻辑没有,他是飘的,一会是人物的,一会是我思想里,一会是我意境当中,一会跟他说,一会跟他说,这个人物全是飞的。

  记者:刚才听丁老师介绍说,作为普通观众有点担心,能不能在观影当中很快理解这个剧所传达出来的意义,通俗地说,我们看得懂吗?[NextPage]

  丁志诚:完完全全看得懂,因为阿斯米勒写的是当时的美国社会的现象,今天的现象,就跟当时一模一样。1983年他们排这个戏为什么有点难,83年都不知道推销员干什么,那个时候没有这个名词,按揭贷款,那个时候没有听说过,保险那个时候都没有。那个时候接这个戏说是美国社会的底层人物,他们家自己有别墅,自己有汽车,有冰箱、彩电,什么都有。83年搁在中国不可能,那个时候没有大款的概念,你们家住这儿,你们家能是底层人物。搁在今天都特别能了解这个。说得跟今天的生活是一模一样的,对人的压力,社会对人的压力,像你们看,都能看懂。

  记者:我想问问卢芳老师,作为经常活跃在人艺舞台的老话剧演员,可以这么说了,十年了。

  丁志诚:老的,年轻话剧演员。

  记者:资深话剧演员。这次说了《推销员之死》是复排的经典作品,对于人艺的60周年庆典,它是不是也具有非凡的意义呢?

  卢芳:没错。因为人艺60周年已经是安排得很紧了。但是这个戏一直是人艺想要重排的,很长时间没能实现。为什么时间也那么紧呢,就是生生掐出这么段时间,因为觉得这个戏非常地好,不在人艺60周年演是挺可惜的戏。

  丁志诚:咱们这个戏是60周年第一部戏吗?

  卢芳:新的是第一部。

  记者:丁志诚老师刚才跟我们说你是属于人艺代培班,您是最后一班,听说又有新的计划,也会有新的代培班形式?

  丁志诚:这个不知道。

  记者:所以我相信您对人艺是有感情的。

  丁志诚:对,那是。

  记者:之前我有看过一个杂志特别做了系列,关于人艺这60周年的历史,有很多老的艺术家,整个的经典剧目,所以借这个机会问一问丁老师,现在说了对话剧上瘾了,接下来会不会经常在话剧舞台上看到你?

  丁志诚:难说,这事真难说。

  卢芳:不一定。

  丁志诚:没准这是我这辈子最后演这一戏。

  记者:到巅峰了。这次算是演过瘾了。

  丁志诚:现在还没演呢。

  记者:你预测应该呢?

  丁志诚:应该好(看)。

  卢芳:导演、团队很重要,只要班子搭好了,肯定还是好。

  记者:包括像卢芳老师,您之前饰演了很多人物都是特别大爱的,很宽容的,非常正面的,美好的女性,你有没有想过以后去挑战一些反面的,或者不一样的女性角色?

  丁志诚:她挑,我们排戏的时候,我有一情人,如果那个演员没来的时候,她就去代,我说你这演这个更好。

  卢芳:角色分配错误了,应该演那个。

  记者:所以合适的时候,卢芳老师也是会考虑的?

  卢芳:这个肯定没有问题,因为本来作为演员,有不同的角色,当然更好了。这回对于我和丁哥都挺挑战的。之前一直在演年龄没有那么大的,虽然我们这个戏真正的年龄感并不需要那么去在意,对于我们从创作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从剧本写的威利63年,也可能50多了。当然我们不是从步态上演50、60,因为这个东西不太合适,现在的人50、60也蹭蹭的,走路、行动非常快,不是以前概念里的很老。但是这俩夫妻是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为各种各样的分期付款,所有的一切所压迫,还知道他一直有各种各样的心思,这个磨难感也是很重要的,之前的历史的东西,内心的纠结都要演出来,这个戏也是新的挑战,还蛮难的。

  记者:听了两位老师的介绍,对这部作品充满了期待。

  卢芳:快来看,欢迎。

  记者:在这个月的月底一直会演到4月中旬。

  卢芳:4月19号。

  记者:希望有很多热爱戏剧表演的朋友不要错失这次机会,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做客,谢谢你们!

  丁志诚:谢谢。

  (实习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