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舞在云之南——杨丽萍专访

2010-07-05 16:48:27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作者:陈久志

    采访者:陈久志

    被访者:杨丽萍

  她已经52岁了,仍然在舞台上屹立不倒;她在她的舞台上跳了40年,却从不觉得疲倦;她到杭州来了一次又一次,杭州给她的掌声一次比一次热烈。她就是永远为我们开屏的“孔雀公主”杨丽萍。

  面对着依旧风情万种的“公主”,我总是捂不住心中那一串串的问号:她还能在舞台上跳多久?在她之后,谁将会扛起这面大旗,让更多观众去感受云南浓浓的民族风情?下一步,她又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惊艳……

  听到一连串的问号,杨丽萍大笑起来:“怎么这么多问题呀?我们还是一个一个来吧!”

  【跳舞是我的生活】

  记者:我们一提起云南舞蹈,就会想起杨丽萍。从某种意义上说,杨丽萍已经成为彩云之南最绚丽的云朵,这朵彩云会吹往哪里?她会停下来吗?

  杨丽萍:这我哪知道。

  其实这么多年,我只知道埋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孔雀》《云南映象》,还是最近的《云南的响声》,给人的印象都带有很强的云南符号。我并没有刻意给作品打上标签,个人比较崇拜自然,而云南有很多纯粹的东西,就隐藏在世间万物中,你认为值得去做,就放开手脚去做,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如果能让别人觉得很好玩,也很有文化,我就心满意足了。现在各国都在注重提高文化软实力,一个地区没有文化,也就等于什么都没有,有文化就有生命力,幸运的是我生活在云南,而云南就是一块生命力旺盛的热土。

  记者:去年《云南的响声》到杭州演出时,很多杭州观众不敢相信您已经50多岁,他们还笑言“跳舞是杨丽萍的生命”。

  杨丽萍:怎么可能是生命,生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跳舞只能算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事实上,对于很多少数民族的人来讲,舞蹈都是生活方式,一种生活习惯。跳舞是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当了这么多年的舞蹈演员,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我是在从事舞蹈这么一种职业。

  不过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正处于跳舞的最好年龄,你们可以去看我的演出,如果你们觉得我跳不动了可以告诉我。也许终将有一天我会离开舞台,但舞蹈永远是我的一种生活状态,我可以在任何地方起舞,只是不在舞台上。我从来没把舞蹈当做职业。我们白族有一个风俗,女孩子13岁的时候就要“过门”,而我在11岁就到了西双版纳歌舞团,所以没有经过这个风俗。如果我没加入舞蹈团,说不定我也是在乡间跳舞的老艺人,所以我把这些看得很淡,喜欢就抓紧时间跳舞。有一次,我在哈尼寨子里见到一个老太太,腰都弯成弓了,还在那里跳舞,拿片树叶在地上划着跳,所以我从不对衰老感到恐惧。

  记者:其实在您身上,我们也看不出岁月留下太多的痕迹,您保养得很好。

  杨丽萍:你们别看我瘦,我去医院检查,医生都会惊讶地说,我身体的各方面指标和30多岁的人一样,非常正常。

  对于养生之道,都是慢慢琢磨《本草纲目》得来的,像冬瓜可以减肥,核桃可以长头发,菠菜可以防癌,蘑菇、韭菜可以排毒,上面都有啊。一定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我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称体重,看看是不是长胖了,跳舞的人总是在运动,要吃得精,吃高营养的东西,鱼、虾这些一周至少两次,每天早上喝豆浆,晚上喝蜂蜜,像葡萄、西红柿、菠菜、核桃、大枣、西兰花这些都要常吃,我肚子饿了就会吃,《本草纲目》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大家都可以去看看。其实,我有时候也抵抗不住美食的诱惑会暴饮暴食。不过在演出的当天,为了保证演出效果,我是绝对不会吃东西,一般只吃些蜂王浆胶囊之类的维持体力。并且平时要注意多做运动多出汗,这对皮肤是最好的。

  此外,我不太用名牌化妆品,会过敏。平常也只喜欢穿戴一身代表民族特色的服饰,因为我三妹在北京开了一家民族服饰店,所以我身上的衣服、装饰基本上都是她店里的,自己人设计,自己人手工制作。[NextPage]

  【舞蹈传承,保持一种最自然状态】

  记者:艺术传承,这几乎是所有舞蹈家都要面临的问题,您在永葆青春方面有着独到的秘诀,那么对您的舞蹈如何保持永久青春又有哪些独特的见解?

  杨丽萍:其实也没什么秘诀,我们跳的舞蹈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状态。

  以前我们叫原生态,《云南映象》《藏迷》就是,所有演员都是新招的,他们来自于少数民族,天生就会跳舞,他们从没上过舞台,上舞台也不用专业培训,只要把经常在村寨里跳舞时的状态展现出来就可以。我经常告诫他们,就算上了舞台心态一定要放松,要自然,不要做作。

  后来我们在探索中发现,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并不是一尘不变的。最早祖先的叫声像猿猴,现在你叫还看像不像?

  再比如说《雀之灵》,祖先也不是这么跳的,我们有改变,我们在传承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的同时,还要积极创造,于是就有了衍生态,《云南的响声》就是。

  这种提法,在原生态的基础之上,大胆地往前迈了一步。剧中有一段“烟盒舞”,是民间早就有的,舞蹈者手拿竹子做的装烟丝的盒子跳舞,但他们的动作很简单,我们是融合了螳螂的动作进行了全新创作。节目里还收集了大自然很多神秘而瑰丽的声音视觉效果,比如蝴蝶翅膀的声音、树叶奏出的“唢呐声”、泉水的声音等,都让人浮想联翩,是新一代歌者舞者在传统歌舞的基础上,通过大胆想像创造出来的。

  记者:您总有一天跳不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寻找一位合适的人选,来传承您的舞蹈?

  杨丽萍:肯定有啊。我刚才说过,我们跳的是一种最自然状态的舞蹈,我们的每一名演员,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可以说这样的传承人在我身边有很多。

  比如说虾嘎,这位哈尼族舞蹈演员今年还上了春晚,敲响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老虎鼓,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跳春》。他那动人心魄的打鼓表演具有浓厚的民族风,非常具有冲击力。在《云南的响声》中,虾嘎的老虎鼓舞蹈从姿态到韵味都让观众念念不忘。

  还有侄女小彩旗,天生就会旋转,就会跳“烟盒舞”,这就叫传承,而且质的优良。还有阿同、阿武,他们天赋很好,还在外面拿了大奖。

  记者:对于这些传承人,您有没有具体要求?

  杨丽萍:要求很难说,在排练场,感觉的东西不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他们出来之前在家门口跳,他们对舞蹈的感觉很好,很能吸引人,一看就知道是有创造力的人。甚至有时候,我还要向他们学习。我也是少数民族,父母大字不识,也不是舞蹈家,我更没有舞蹈遗传基因,但我一生下来就喜欢跳舞,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天赋。你能感觉到什么东西是好的,并且能让观众也能感觉到。这些细节决定了艺术品质。

  【创作源泉,只用了九牛一毛】

  记者:上世纪70年代甚至以前出生的人,对您的印象非常深刻,但80后、90后这代人,对您的感情不及70后强烈。现在的演出市场,80后、90后逐渐成长起来,您在舞蹈创作中有没有增加新的元素,去影响这批人?

  杨丽萍:我一直坚持做原生态的东西,也没时间去迎合市场。事实证明,我们推出的每一部作品,基本上是老少皆宜。

  武汉有个小女孩,也是个80后,杭州也有,金晶、李晓她们,都追到香港去看我们的演出,他们就喜欢民族属性强烈的东西。这个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些人天生对某些文化不感兴趣,你再怎么影响也是白费劲。[NextPage]

  记者:台湾林怀民的“云门舞集”,赖声川的话剧,给杭州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艺术震撼,这种震撼,不亚于当年您的《雀之灵》、《云南映象》等作品。据我们所知,林怀民、赖声川等幕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制作团队,是一群人在舞(创作)。能否谈谈您的团队,您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其中有没令您感动的细节?

  杨丽萍:林怀民我知道,从头到尾参与创作,整个团队都要挖空心思选题材,以求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林怀民的现代舞,培养了十几年才培养出来观众,有时在广场送戏上门,五万人同时看演出。观众走的时候,席地而坐,地上一片纸屑都没有。我就见过这场面,这是一种境界。

  其实在云南,有取之不尽的素材等待你去挖掘,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信手拈来,用都用不完,我所用的只不过九牛一毛,所以不用花过多心思去找题材,不会像林怀民做得那么辛苦。我们的团队很简单,三宝基本是配器,我的主要是把演员糅合在一起,至于舞美,要么把原生态的东西直接搬上舞台,要么稍微进行艺术加工。别以为这样很土,看上去也特别时尚。格莱美副主席看了我们的舞蹈都大吃一惊。还有李安,也特别喜欢,认为我们的舞蹈很纯,就像茅台酒,一喝就是那个味,那个醉香,一品下去就知道好差。

  【杭州,每一次起舞都可以展开理想的翅膀】

  记者:最近您在忙什么?以前您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还在《射雕英雄传》中饰演梅超风,以后还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杨丽萍:一直忙于演出啊!明天香港就有一场,过段时间还要来杭州,《云南映象》有两场,而且《云南的响声》国内巡演第二轮也已经启动。至于触电,请的人倒是有,但没有好角色,也没有时间去拍。相比较而言,我更感兴趣的是拍MTV,同样也抽不出时间。我现在是一边巡演一边创作,舞剧《孔雀》正在创作中,是《雀之灵》舞蹈片断的延伸,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与观众见面。

  记者:说起杭州,我们发现,您的很多作品全国巡演首站都选择杭州,比如说《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等,近几年您每年都会来杭州演出,每一部作品都很火爆。杭州给您的印象如何,尤其是文化氛围?

  杨丽萍:杭州是一块福地。在杭州的每一次起舞,都让我们充满了力量。我在全国各地都有演出,但对杭州特别有感情。最令我难忘的是,2003年非典还没结束,《云南映象》全国首轮巡演的计划迟迟不能启动,杭州演出商张辉先生知道后执意要引进,最后被他的诚心打动,我们还成为好朋友。我清楚记得,非典警报是当年8月结束,而杭州站演出定在9月17日,能不能如期演出大家心里都没谱,蛮悬的。杭州之后,《云南映象》火爆全国,全球巡演也随之启动。

  之后《藏谜》《云南的响声》相继来杭,并把首演放在杭州,一是有好友张辉在,二是对杭州有特殊的感情。杭州是一座太美好的城市。虽然有人说杭州的演出市场不好做,那是因为杭州的景多景美,老百姓需要时间去好好消化,没必要去看一些不关心的演出。但好的演出,杭州观众很能识别,不管是赖声川的话剧,还是林怀民的舞集,都愿意掏钱去看,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说明杭州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编辑:罗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