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张继钢:享受着绝处逢生

2010-04-12 17:26:54来源:《小康》    作者:

   

作者:苏枫

  张继钢极其自信。当然,他的自信是有缘由的。2009年任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2008年为奥运会筹备盛典,2005年一手打造《千手观音》,1990年代以《献给俺爹娘》扬名舞蹈界,1980年代一手开创“黄河派”舞蹈。作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官方艺术家,张继钢30多年来参与500多部艺术作品的编排创作,他的作品一直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最佳代表。这样的成就,给了他气定神闲的资本。

  于是,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张继钢,从来都是军装亮相,说话不疾不徐,始终淡定。

  但这一次,张继钢却发火了。

  “把中央的事放在第一位”

  2009年的最后一天,下午三点,张继钢在国家大剧院地下一层的《复兴之路》专用工作室召开核心创意组内部会议。他刚刚和文化部部长蔡武一起去过中南海,向国务委员刘延东汇报2010年1月15日起在国家大剧院连演80场的新版《复兴》演出方案,刘延东要求把国庆大阅兵等镜头放到《致祖国》这一篇章,除此之外还有若干条修改意见。

  工作室的时针指向三点整,几十位艺术家纷纷落座,还有两个圈内大腕没到,张继钢的火“噌”一下就上来了,“三点都没到,这是要散架了!”他掏出手机,冲着电话那头嚷道:“你要把中央的事放在第一位!今天下午的会特别重要,我们要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

  扔下电话,会议开始,张继钢说:“还有十五天首演,1月3号装台,9号联排,13号文化部领导审查,14号中央领导审查,下面向大家传达今天上午延东同志的指示,务必落实!”

  张继钢对《复兴》的紧张并非没有道理。新中国历史上共有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分别献礼国庆15周年、35周年。《复兴之路》是专门为国庆60周年创作,曾于去年十一期间在人民大会堂上演,新版《复兴》则要迎接即将到来的“两会”。

  “这是政治性很强的晚会”,张继钢对苏枫说:“面对中央的要求,我从来没有选择,只有无条件执行,且一定要完成好。但艺术创作毕竟还是需要艺术家来做,在艺术上还是有讨论余地的。”

  在《复兴之路》舞蹈部副主任、核心创意组成员张华看来:“当一个艺术家的感悟和国家希望的表达,互相认同了,创作也就自由了。”张继钢显然达到这个境界——“我要做到,有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沉淀和审美境界,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为了让作品准确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两个圆圈的中间,张继钢在编排时想了无数点子。就像如何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最终,张继钢决定让国旗升起在南方未结束战斗的阵地上。“新中国叫什么名字?中华人民?你大声点,新中国到底叫什么……”一个通讯兵对北京方面大声喊着,一颗炮弹飞过来,他牺牲了。然后连长和其他的人都高声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意,这个战士在舞台上牺牲了,紧跟着我的影视马上就把他接过来演,在大屏幕上,这名战士抓着自己的国旗,像飞天一样飞在祖国的大地和天空之间。我可以告诉你,每次演出,绝大多数观众在这个地方一定哭!”

  另外,在编排《复兴》时张继钢始终盯着《东方红》,“坚决不能走老路。就像《东方红》第一个节目是歌颂毛主席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复兴之路》的第一个节目则是‘我的家园’,是歌颂我的家,我们的家。前面有《东方红》,再来比较《复兴》,你会很惊讶。”

  即便《复兴之路》中尽是让张继钢兴奋的“创意”,但“国家大剧院版”演出前十几天,他仍坦承“还有几个点没突破,正等待‘绝处逢生’。”张继钢很喜欢“绝处逢生”这种状态,有次受邀为人讲课便是以此为题。在他看来,作为艺术家,不是任何人都能走到绝处,绝处是一个标准、是一个眼界、还是一个眼光。具有眼界与眼光要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经历很多很多,你才知道你现在所处的地步是绝处,你需要推开一扇门,点燃一盏灯,照亮一条路。”艺术上,张继钢认为,自己“一直都处于绝境之中,直到现在。”[NextPage]

  永远迅速地奔跑,永不停步

  虽然张继钢喜欢用“绝处逢生”形容自己的状态,但在他人眼中,他的艺术之路却比很多人走得顺畅。

  张继钢上小学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他是“红小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在那个全民激昂的时代,张继钢一专多能,唱歌、跳舞、三句半、朗诵,样样精通。

  山西省歌舞剧院的老师来招生,一到榆次就听说有个能歌善舞的小孩叫张继钢。“这对我来说一举几得:第一,能去省城;第二,有了工作;第三,农转非,解决了城市户口;第四,我可以朝着我有梦的方向行走。”

  小学毕业,张继钢顺利进入山西省歌舞团,穿上芭蕾鞋开始正规学习舞蹈。到了太原,他看到宽阔的马路、高大的楼房、敞亮的排练厅,这让他忽然有种优越感,“觉得舞蹈艺术的梦特别灿烂,觉得自己不一般了。”当年的张继钢不仅爱舞蹈,还非常喜欢读书,“小孩们在一起随便背首诗,我马上就能说出这是贾宝玉的、这是林黛玉的。”回想当年,张继钢觉得那真是很特殊很美好的一段岁月。

  转变发生在17岁那年。之前,团里排八个样板戏,张继钢因为“个头高”一直当仁不让地在《白毛女》里演大春。可到了17岁,张继钢却“忽然”成了团里最矮的孩子。大春演不成了,张继钢由舞蹈演员变成了编导。

  既然如此,张继钢索性立了志“干个更大的事情”。他的编导处女作是三人舞《小猪倌》,可惜出师不利,没有得到上台机会。从此后,张继钢蛰伏十年。关于那十年,如今的张继钢不会讲述太多。或许,那只是他“绝处逢生”的又一个例证。1986年,张继钢编导的民歌舞蹈《元宵夜》横空出世,获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奖,为山西省赢得历史上第一块国家级奖牌。那一年,全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在上演《元宵夜》。

  《元宵夜》成功后,1987年张继钢与人合作完成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开创“黄河派”舞蹈,轰动海内外。为此,山西省政府先后给他记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张继钢得以免试进入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圆了大学梦。

  张继钢的大学毕业作品《献给俺爹娘》真正奠定了他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上世纪90年代,该作品在世界各地巡演获得掌声无数,美国舞蹈界称之为“东方的张继钢现象”。大学毕业后的张继钢留校教书两年,随后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2003年7月被任命为团长。

  有成绩、有声望,很多人觉得张继钢一直是被运气推着走。然而他自己却觉得,“绝不是被动地到了今天的位置。”张继钢有个特别要好的作曲家朋友。1990年代初,做毕业作品《献给俺爹娘》时,张继钢和朋友说:“我们这代人一定要努力,做到这个领域的世界最好。”朋友劝说:“你不要把自己逼到这个地步,太累。”张继钢不服气,他向朋友发誓,自己就是要永远迅速地奔跑,永不停步。“十二岁进省团时我就知道,我一定要向上。”讲这些时,张继钢犹豫许久,一再停顿。“中国毕竟是个谦和的国度,有些话不该说。但它是真的。”

  夜空下看月亮,看空旷,是很美好的

  2005年开始,张继钢陆续接手春晚节目《千手观音》、《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音乐舞蹈晚会、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及残奥会开闭幕式、2009年大型音乐史诗《复兴之路》等重要作品,他也进入了加速度发展的人生。然而,事业“高速发展”的五年,也是他“生命状态非常艰苦”的五年。“像奥运会和《复兴》,这都不是我个人的作品。压力太大,不能松弛,更不可散漫。”

  从2006年开始筹备奥运庆典起,张继钢几乎每天都是凌晨2、3点回家睡觉,早晨7点半出门工作,“怎么就冬天了,怎么就夏天了,稀里糊涂的。” 到了2008年的7月到9月,张继钢把回家时间延迟到了早晨6点。天亮了,他开始洗澡,听院子里的汽车一辆辆开走去上班。之后,吃早饭。之后,又回去工作。那段时间,张继钢的眼睛天天布满血丝。实在太累的时候,他索性把车停在路边,“深夜,我在北京紫色的夜空下抽烟,看月亮,看一种空旷——这对于我是很美好的。”

  排练《复兴之路》张继钢自认比之前轻松不少。但去年10月《复兴》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后,他却连着三个月咳嗽不止,吃任何药都无效。“也许,这是一个生命长期劳累和积压的反弹。”

  今年元旦假期,张继钢仍旧一天都没有休息,他在备课。他说,现在若真给他一个礼拜天,他会很茫然、很不适应。“忙”,已然成了张继钢生命的一种状态。身不由己,却不能脱离、不会脱离。“你已经是这样的人了。”53岁的张继钢偶尔也会想到退休,但他笑说,那恐怕是个做不到的计划。即便真的退了,他估计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也只会更加繁忙。“那时或许才会更能集中精力做一些个人的作品了。”

  永远与完美对望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我自己的作品是完美无缺的,一次都没有

  苏枫:你强调《千手观音》是“自己的作品”,《复兴之路》则“不是个人作品”,个人艺术创作和中央的命题作文,你怎么平衡?

  张继钢:这不是平衡的问题。中央领导给的任务,就一定要完成好。

  苏枫:那么你个人的艺术理想又是什么?

  张继钢:最大的理想是为国家、为民族、为这个时代创造出具有标志意义的作品,比如《千手观音》和杂技《东方的天鹅》。欧洲人几百年跳芭蕾都是足尖立在地板上,是我们开始在人体之上跳芭蕾。这都是我个人的作品。

  另外还有我参与的作品,像奥运会开幕式、残奥会开闭幕式、《复兴之路》。无论我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它们已经载入史册。这是我永远的责任。[NextPage]

  我在年轻的时候不是这么想。当年第一次站在舞台上的时候,就像一个作家第一次有文章变成铅字发表一样兴奋。那时候我很想让自己的作品获奖,目的就是要获奖。获奖以后简直兴奋得不得了。时间长了,自己创作的作品就要自己喜欢,观众也喜欢;时间再长,作品还要是这个时代的标志。这是我永远的梦。

  苏枫:再过100年,单纯从艺术的角度回头看,《复兴之路》和《千手观音》的生命力,哪个会更长?

  张继钢:我自己是有所估计和判断的,但我自己下结论好吗?不好。我能估计到100年后,我的哪部作品还在继续上演。《复兴之路》本身是个里程碑,但它并不是我个人艺术创作的里程碑。

  苏枫:《复兴之路》除了歌唱祖国外,更深刻的意义又在哪里?

  张继钢:《复兴之路》不仅是现实主义的,还有一种浪漫、理想在里面,具有更深沉的情感表达,更概括的历史陈述,更丰富的视象呈现,更诗化的美学意味。这是今天的《复兴》对于当代文化的一种独特贡献。

  苏枫:如果你12岁没到太原,30岁没到北京,在这些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上,你会不会走向另外一个人生?张继钢:肯定,百分之百。那会是另外一番山水,但不一定就比现在不好——我估计我也会做得很好。我曾经做的一个报告题目就是《朝有梦的方向行走》。我在北京大学做的第一次演讲则为《与完美对望》。为什么要对望?因为你只能接近,你达不到,艺无止境嘛。历代艺术家,对于完美,都只能追求而无法达到。圈子里头的创作会议上我经常提,有些导演排戏,排一遍就说排好了,我觉得很奇怪。《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上演,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我一直在修改。《复兴》在大剧院演80场,我也将修改80场。因为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我自己的作品是完美无缺的,一次都没有。

  (编辑:袁微)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