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皮娜·鲍什《春之祭》、《穆勒咖啡屋》

2007-07-21 20:26:39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年9月20日 ~ 2007年9月23日
场馆: 天桥剧场
票价: 1280/880/680/480/380/280/180

   皮娜·鲍什1940年生于德国的佐林根,少年起开始在福克旺舞蹈学校Folkwang School学习古典芭蕾和现代舞,19岁时到了纽约跟随约斯·林蒙林、保罗·泰勒等现代舞大师学习,以后在1963年回到德国。经过10年的演员和编舞创作实践,从1973年开始,33岁的皮娜·鲍什开始出任德国的乌帕塔尔舞剧院Tanztheater Wuppertal艺术总监和首席编导,从这时开始,皮娜·鲍什马上着手她的“舞蹈剧场”想法的实现。两年之后,皮娜·鲍什根据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作品《春之祭》创作的同名作品立即引起轰动,评论称之为“在约八十个《春之祭》版本中最为突出的”。

    这以后,皮娜·鲍什继续沿着她的“舞蹈剧场”方式创作下去,《穆勒咖啡馆》、《贞洁的传说》、《蓝胡子》、《华尔兹》、《玛祖卡FOGO》、《康乃馨》、《1980》、《窗户清洗工》等都是皮娜·鲍什强有力的作品,巡回演出欧洲、美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和香港。关于她和她的作品的评信纸很多,大概最为形象和准确的是,“一个未被加冕的舞蹈女皇”。

皮娜·鲍什在乌珀塔尔舞剧团的部分作品列表

《陶利斯的伊菲格尼》 (IPHIGENIE AUF TAURIS),歌舞剧,作曲:克利斯托夫 W 克鲁格(Christoph W. Gluck)
《春之祭》作曲: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winsky)
《七宗罪》作曲:库尔特·威尔(Kurt Weill),剧本: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蓝胡子》(BLAUBART),舞剧
《穆勒咖啡馆》,舞剧
《交际院》(KONTACKHOF),舞剧
《咏叹调》(ARIEN),舞剧
《1980——一部皮娜·鲍什的作品》(1980-A PIECE BY PINA BAUSCH)
 《康乃馨》(NELKEN),舞剧
《胜利者》(VIKTOR),舞剧,同罗马阿根廷剧团(Theatro Argentina)合作
 《帕勒莫,帕勒莫》(PALERMO PALERMO),舞剧,由帕勒莫比昂多剧团(Teatro Biondo)、安德烈·诺伊曼国际公司(Andres Neumann International)协助制作
《拭窗者》(DER FENSTERPUTZER),舞剧
《水》(繥UA),舞剧,由歌德学院巴西圣保罗分院、埃米利奥·卡利尔(Emilio Kalil)协助制作
《献给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孩子》,舞剧
《NEF蒘》,舞剧,由伊斯坦布尔国际戏剧节、伊斯坦布尔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助制作。
《天地》(TEN CHI),舞剧,由日本琦玉艺术基金会、日本文化中心协助制作
《粗剪》(ROUGH CUT),舞剧,由韩国LG艺术中心、歌德学院首尔分院合作协助制作
《满月》(VOLLMOND),舞剧

《穆勒咖啡馆》

    继1974/75年的《大都市》之后,皮娜·鲍什第一次亲自参与了舞蹈《穆勒咖啡馆》的编排工作,皮娜·鲍什的这段四十五分钟的作品开场便个性鲜明。就像要对皮娜·鲍什的整个编舞历程进行一番综述一样,这部作品既包含了格卢克歌剧这种早期的舞蹈形式,又有着新的运动戏剧艺术的元素。在内容上《穆勒咖啡馆》也连接了不同的线索,它在讲述孤独和拘束,同时还包含了对另一种舞蹈,另一种戏剧的探寻,这种戏剧不再是致力于描绘美丽的表象,而是要深入到感情的深处。“舞台布景师”确实为演员们开辟出了表演的空间—不再是在幕后,而是在公开的舞台上。他不再是通过舞台布景来为演出服务,而是为它开辟出一条道路。这或许就是孤独的舞者在梦游般的舞动中所梦想的吧。

《春之祭》

    根据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改编而成的三幕歌舞剧《春之祭》明显继承了德国表现性舞蹈的传统,并且已经包含了皮娜·鲍什基本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皮娜·鲍什稍后的作品中都得到了继续发展和不同程度的演绎。歌舞剧的最后一部分《春之祭》在首演后不久就被改成了一部独立的同名作品,并成为乌珀塔尔舞剧团演出次数最多和最成功的作品。除了更接近于舞剧的第二部分之外,这是迄今为止最后一部从传统意义上进行编舞的作品。它同时标志了戏剧手段的不断极端化和逾越对传统舞蹈的理解这一发展过程的结束点和转折点。可以说,通过《春之祭》这部作品,一个狭义上的舞蹈艺术阶段走向终结,紧接着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乌珀塔尔概念的现象。蒙太奇的原则,把语言包括在内,对六十年代的艺术发展史的加工等都变成了决定性的风格特点。就这一点来说,从《春之祭》出发来介绍乌珀塔尔舞剧团是完全合理的,这部作品也使皮娜·鲍什第一次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