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组织部里的官场小说家

2010-01-29 14:55:18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

   

作者:舒晋瑜

  近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党政机关公务员是最大的阅读群体,所占比例接近1/3。调查还显示,官场小说影响力日益增大的10年,正是互联网力量越来越大的10年。网络力量正在激荡着传统的官场小说写作、出版和发行。

  《组织部长》在网络上现身不久,很快被新浪网评为“官场中人必读的十二书”之一。此后,这部屡遭拒绝出版的官场小说时来运转,连出三部。由于无法预料如此畅销,最先出版了《组织部长》(春风文艺出版社)第二部,北京新华先锋只好顺水推舟,出版《组织部长前传》和《组织部长》(终结版)。

  曾经身为组织部长的大木,写作《组织部长》,是否现身说法,他的作品缘何引起诸多网友的争议甚至攻击?官场中人,如何跳出官场写官场?大木在采访中首次披露自己在写作中的尴尬。

  记者:网民的反响和参与对您的创作有影响么?

  大木:《组织部长》出版后网络上有连载,点击率相当高,许多读者在留言里提出宝贵意见,也是我在今后的创作中值得认真参考和借鉴的。同时,也有极少数人对我谩骂、诅咒,我知道那是一些人在对号入座。

  记者:《组织部长》系列内容上有无关联?持续地写三部是内容需要,还是市场需求?

[NextPage]

  大木:《组织部长》初稿有40多万字,是在2002年完成的,有一些处级干部看了,都赞不绝口。但是先后辗转了许多出版社和杂志社,都因内容太敏感,或者故事太真实,没能和读者见面。没办法,只好反复修改。直到2007年,先出版了《组织部长》的第二部(当时出版时没有注明是第二部),没想到一出版就引起关注,新浪网评为官场中人必读的十二书。接着就出版了《组织部长》第一部,也就是《组织部长前传》。总的来讲,出这书风险较大。有的编辑连内容都不看,冲这书名就不敢出。

  1956年王蒙写过《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引起过很大争议。但这篇小说本身没有涉及组织部干部选拔任用的故事。因此,长期以来,无论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一般群众,都对组织部门都有一种神秘感,不知道组织部是干什么的,不知道一个干部是怎样一步一步提拔起来的。干部提拔是相当复杂的问题,我远远没有把真实的东西写出来。《组织部长》第一稿大刀阔斧被删掉30多万字,如果按原稿出版,肯定会有人对号入座。关于这个题材,我有很多东西要写,意犹未尽。我还想要以第一人称,写我在组织部的那些事,题目就叫《在组织部的日子里》,自传体的。不过我还在犹豫。

  记者:先出第二部,再出另两部,会影响故事情节衔接吗?

  大木:《组织部长》有了三本,这是自然形成的。只是第三部的最后一章被删掉了,这是因为编辑和我的意见不一致,我还是希望在适当时候要让删掉的部分和读者见面。

  记者:被删的内容是什么?

  大木:原稿的第一章,题目叫“惊恐之夜”,写省委组织部长的儿子出了问题,部长听到消息后一夜未眠,整个写他的心理活动。当时这个稿子在新浪网上发了三分之一,还参加了一项文学评比,这些内容在后来的书中全部被删了。

  记者:有网友感觉部分内容过于夸张,认为都是虚构出来的情节,对此有什么看法?

  大木:作品中所有的细节都是真实的。人物是虚构的,但几乎所有的细节和一个个故事又都有真实的一面,这也是“贾士贞”这个名字的本意。有人在网上发帖子,说我没在组织部待过,这些都无关紧要,本来想把我在组织部考察干部用过的笔记本封面和介绍信在书的适当地方印上去,但我还没有考虑成熟。记者:写这部作品有顾虑么?

  大木:我当时只是想要把我们国家在社会转型时期,关于干部如何选拔、任用的真实一面表现出来,并没有过多地抨击制度或某些人。《组织部长》第三部出版时,恰好中组部长李源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这是出版社和我都没有想到的。这并不是我的预言正确,而是干部人事制度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组织部长》展示矛盾冲突中的真实人性,揭示干部人事工作的主要弊病,靠权力选拔干部的片面性,以及缺乏足够的民主决策过程等等,与社会发展已经极不适应。我在书中写了两个干部科长,以及王主任、光头顶的人事处长等,都是有原形的,但是,别人未必知道。我也相信他们不会对号入座的。

  记者:官场小说一直很畅销,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大木:首先,对于官场文学要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官场和当今社会各个领域一样,有各种人,各种层次的,有相当有才干、有能力的人在里头,所以,不应该对官场文学有“谈虎色变”的看法,甚至一说到官场文学就认为在影射某人。《组织部长》出版后,不少朋友看到我就问,是不是写的某某部长(江苏出了个腐败组织部长),还有人对我说,关你什么事?你写人家干什么?这种现象至今还存在。其实我相信,大凡写官场的作家并不是居心叵测的,甚至要攻击谁。而是因为官场里有故事,有人性,有斗争,有矛盾,有腐败,这些才是正常的,没有才是怪事。古今中外,人人想当官,官场上人,无论多大的官,都和组织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始终认为,很多官场小说没有写到位。没有把中国官场中很多深刻的东西表达出来。没有把官场里的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挖掘出来。官场小说不能只呈现腐败,更多的还要挖掘人性。[NextPage]

  我认为当代“官场文学”的创作,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和学术问题,作家应该为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着想,努力去挖掘官场中严肃而精彩的东西。这些都有待大家今后去努力。

  至于说为什么官场文学很受读者欢迎,主要还是大家关心如今的官场,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官场的故事精彩、感人。它以其强烈的批判性和独特的故事性,无论是以影视作品还是以小说的形式面世都受到众多观众喜爱。官场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这恐怕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独特社会现象。

  记者:您认为优秀的、理想的官场小说是什么样的?

  大木:不知道“官场文学”这个提法是谁最先提出来的,但我并不赞同。确切说应该称为现实主义题材。至于说什么样的官场小说才是优秀的、理想的官场小说,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理想的官场小说不仅要涉及社会深层结构问题,还要涉及政治文明和文化心理结构,深触人的灵魂世界和时代的精神课题。我并不赞成一味只表现官场腐败。

  记者:作为非专业作家,您在创作《组织部长》的过程中,有困惑吗?写完之后有遗憾吗?

  大木:作为一个业余作家,一个长期身在官场中的人,我和那些专业作家、自由撰稿人不同,我有组织,有工作,有领导,而且领导就是官场中人,他们心有余悸,不希望身边有一个写官场的作家。因此我就像一个“地下工作者”,许多作品都是“地下作坊里”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担心被扣上政治帽子,还担心自己被视为“不务正业”。在我的官场生涯中,被打击报复过,甚至把我挂起来三年多,没有职务,没有工作。一度时还有人监督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在帮助我修改稿子同志的电脑上查找证据。

  其实对于《组织部长》,我并不满意,有许多人物和故事都是迫于无奈。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把更真实的东西呈现给读者。

  大木,原名樊素科,江苏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江苏省级机关供职。一直在乡、县市、省机关从事文秘、组织、人事等工作三十多年。1999年开始长篇小说创作,已出版、发表的作品有:《欲望树》、《市委书记在上任时失踪》、《相爱多久》、《采风》、《奔腾年代》(在《中国作家》杂志2005年金秋之旅获奖时名为《走向法治》)、长篇小说《组织部长》等。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