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伊利切夫斯基以小说《马蒂斯》摘得俄语布克奖(图)

2007-12-19 12:55:03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康慨(编译)

   

       37岁的俄罗斯作家和前物理学家亚历山大·伊利切夫斯基日前以小说《马蒂斯》赢得了第16届俄语布克奖,并获奖金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7万元)。

    “驱使我写作本书的原因,是想尝试着去理解1990年代初那一代人的遭遇,那时没有人能够把握自己的未来。”伊利切夫斯基说。

    《马蒂斯》首发于由苏联时代延续至今的著名文学杂志《新世界》。伊利切夫斯基在颁奖典礼上表示,他的得奖要感谢《新世界》这样的“厚杂志”,它们历来是俄罗斯文学的基石。

    《马蒂斯》的故事发生在1990年代初大变革期间的莫斯科,与伊利切夫斯基本人一样,小说的主人公是37岁的失业物理学家米哈伊尔·科罗廖夫,他浪迹于贫民区,周旋于横行霸道的警察、少年黑帮和越南民工之间,甚至进过教堂改造成的精神病院。为了寻找心目中的耶路撒冷,他独走南俄,并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幅马蒂斯的画作。

    伊利切夫斯基生于1970年,属于典型的“骑墙一代”,他们在苏联时代长大,而后眼睁睁地看着过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动荡中崩溃。伊利切夫斯基的作品正是对新旧俄罗斯,年轻一代和年老一代之间文化隔膜的艺术再现。但他的视角和风格,理当属于墙的这一边。许多评论家因此将他视作“年轻人中的最老者”,而非“老人中最年轻的一个”。

    《马蒂斯》所描写的无家可归者们的日常生活,显然正是当年俄罗斯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出路和民族认同状态的隐喻。

    伊利切夫斯基写道:

    “祖国所遭遇的,是一种彻底而且突然的停顿,就像行进中的火车,突然来了个急刹车……火车头已经躺在了深渊的谷底,而此时,这巨大列车剩余的车厢还在继续坠落,并且由于自由落体的惯性使然,不断加速着,若要避免在猛烈前冲后撞毁,只是一种空想……旧环境的那种形而上学发生了变化。它不只是分崩离析,而且还变得空空如也。可它竟然充满了科罗廖夫的内心。外面不再有祖国了。但是祖国还在心里。伤痕累累。”

    还记得1979年阿莲托娃主演的那部苏联爱情大片吗?那时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但总还有别的可以相信,而十几年后的莫斯科,已经一无可信。

    ◇其他入围作品

    俄语布克奖入围决选的其他五部作品如下: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翻译家丹尼尔·斯坦因》、伊戈尔·萨赫诺夫斯基的《无所不知的人》、安德列·德米特里耶夫的《欢乐湾》、阿列克斯·塔恩的《上帝不掷骰子》,以及尤里·马列茨基的《针尖》。

    俄语布克奖创办于1991年,乃1917年以来俄罗斯的首个非政府主办的文学大奖,2006年的俄语布克奖颁给了女作家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的小说《2017》。


   (编辑:冰岩)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