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鲁夫——新时代的物影照片

2013-12-13 15:47:4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林路

  采访者:法明海迪
 
  受访者:托马斯·鲁夫
 
  在30多年的历程中,德国摄影家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不断探索摄影的语法结构,从而诞生了许多经典系列,并且以明星(1989)、机械(2003)以及太空船(2008)命名。在90年代中期从直接摄影转向以来,鲁夫的工作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集影像——商品目录、科学分类以及互联网,比如创作于90年代中期的人体系列,就是源自互联网的色情影像。最近,他又对3D影像软件发生兴趣,不断探索新的媒介领域。他最新的主题,则是对物影照片进行了研究,并且借助3D技术将其提升到了数码时代,并且可以随心所欲将其输出到自己喜欢的大尺幅。
 
  下面是杜塞尔多夫的法明海迪对他的访谈:
 
  法明海迪:你能告诉我们这一新系列的创作过程?是什么让你下决心在数码工作室创作这一系列的?
 
  托马斯·鲁夫:做出这一决定很简单。我有两幅阿特·西格尔(Art Siegel)物影照片的收藏,对其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两年前,我因此产生了创作物影照片的欲望。当我分析这些物影照片成型的过程时,发现还是有点复杂的。尤其是传统的物影照片输出尺寸有限,而且都是在黑白暗房中完成的。在色彩上,往往只能完成棕色的或者蓝色的单色调。同时,这些物体在放大纸上的位置有很大的偶然性,需要碰运气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所以我就考虑是否可以另辟蹊径。由于我已经对3D软件比较熟悉,也许可以由此介入物影照片的制作。最后我虚拟了一个程序:照相纸在最下面,上面是物体,包括镜片、筷子、螺旋物、纸带等等,照相机在最上面,记录影像的同时,通过光线构成不同的色彩。
 
  法明海迪:你一直在探索具有代表性的摄影类型,比如Jpeg,人体,科学等。物影照片是从哪一方面吸引你的?
 
  托马斯·鲁夫:物影照片就是“自然铅笔”的一类。这是一种无相机的摄影。你不需要看到物体,而只是它们的影子,带给我的是柏拉图的洞穴。这是一种非常模糊的摄影,你不需要清晰地辨认物体本身,但是却可以看出什么。不久我又明白,如果色彩太多,就不像是物影照片,变成了怪诞的和抽象的作品。
 
  法明海迪:这些作品令人想起拉兹洛·莫豪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的彩色物影照片的实验,时间大约在上个世纪30年代。对于这样的历史参照你是怎么考虑的?
 
  托马斯·鲁夫:实际上目标就是完成一种“新一代”的物影照片。这些画面看上去依然像物影照片,但不是传统的方式。我曾经尝试过不同类型的物影照片实验:一些是通过晶体镜片完成的,一些是通过螺旋物完成的。我希望以各种更多的可能性创造出不同类型的物影照片。我想象如果莫豪利—纳吉知道我的实验方式,一定会很高兴的。因为你在暗房中的实验毕竟是有限的。我想他一定会喜欢上这些软件的。
 
  法明海迪:物影照片的“类型”是否完全受到对象的限定?
 
  托马斯·鲁夫:是的,主要因物体而定。如果你看过莫豪利—纳吉的物影照片,就会了解这一点。而我试图创造更多类型。
 
  法明海迪:物影照片通常都是很小的,因为是在有限的放大纸上完成的,相对来说你的画面却很大。
 
  托马斯·鲁夫:是的,它们的尺寸非常大。
 
  法明海迪:为什么大尺寸有重要的价值?
 
  托马斯·鲁夫:首先,我想打破物影照片实验空间的尺寸记录。早期的物影照片,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都是很小的,比明信片大不了多少。物影照片始于包豪斯学院,比如当时西格尔和他同事的作品,也就是50×60公分左右。我的作品选择了大尺寸,我喜欢大尺寸中的物质呈现。
 
  法明海迪:你的许多作品探索“系统化”,或者摄影的类型角色。你借助许多类型的素材,从图录到网络图像。面对这样一个信息和图像爆炸的时代,你认为会有新的系统和体裁诞生吗?
 
  托马斯·鲁夫:我将摄影看成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媒介,当然包括各种体裁——肖像,抽象,科学摄影等等。而我现在感兴趣的就是负片,因为其行将消失。我法明海迪自己9岁的女儿:“什么是负片?”她无法回托马斯·鲁夫,她只知道数码摄影。早些时候,她法明海迪我:“什么是波拉片?”我的兴趣在于这些不同类型摄影的结局,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我只是将我自己的一些照片转换成负像,看上去很奇特。我对物影照片的兴趣也在于它们的成型过程,包括反转的物影。你依旧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奇特感,如同传统的暗房技术,就像负感效应,我在继续这样的实验。
 
  法明海迪:你是如何看待物影照片,或者抽象摄影,以及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托马斯·鲁夫:物影照片在摄影影响日常生活这一层面上似乎不大,只是让我想起早期的艺术家纯粹的手工艺和抽象的照片,不幸的是,这些几乎都被遗忘了。
 
  法明海迪:你曾在杜塞尔多夫学院学习并且任教,你是如何认识摄影史和摄影技术的演进?
 
  托马斯·鲁夫:我在过去的30年间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摄影技术。我意识到拍摄照片不仅仅是一种方式,而是存在着一千种不同的方式,我就是这样教学生的。他们不一定非得用他们漂亮的徕卡,或者哈苏,他们可以随心所欲。他们的技术效果必须来自观念,而你自己也必须不断发展自己的技术成果。我对“直接摄影”的兴趣并不大。这是在150年前的实践,许多都已经习以为常。我总是想超越限制。
 
  法明海迪:但是你对摄影一直有兴趣,为什么?
 
  托马斯·鲁夫:我认为摄影依旧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媒介,所以也不得不去颠覆传统。
 
  法明海迪:你还用传统的摄影方式拍摄照片吗?
 
  托马斯·鲁夫:我用传统摄影方式拍摄照片最后的实验,就是使用8×10的相机,负片,拍摄我实验室的建筑画面,几个月之前。但是如果在新的观念上可以使用传统的技法,我还是乐意使用照相机的。
 
  法明海迪:你谈到作品所扮演的探索的角色,一个项目通常是如何开头的?
 
  托马斯·鲁夫:如果我看到到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不同一般的、令人震惊的影像,并且在我心里逗留了很长时间,我就会开始工作。这就是探索的出发点:我试图找到影像创造的原因,以及上下的关联,包括历史、政治和社会等等原因,当然是属于影像本身的。当这样一些风格成型清晰化之后,我就开始创造属于“我自己”的影像,已经在我心中的,也就是让我震撼的影像。有时候可以选择简单明了的方式,直接用照相机拍摄,有时候则需要折射出你对技术呈现的想象力。比如,我曾经有一个拍摄夜晚天空的想法,我想到当然可以利用我的小望远镜,结果却不可能得到高像素的星空影像,所以我想到天文台借用大的望远镜,为了达到目的。但是他们不借给我。于是我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想法,换一种方式通过大画幅相机和负片拍摄天文台的档案照片。
 
  法明海迪:还有,你喜欢使用影像位移的方式,比如你的裸体系列,第一次使用互联网的图像。这样一种图像收集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托马斯·鲁夫:我有特别的好奇心,我只是看到什么,然后收集,没有明确的意图也不一定知道可以用来干什么。我只是保存下来,因为它们在我心中给我一种感触。一两年以后,甚至十年以后,这些东西在我心中再一次呈现,引导我走向新的创作空间。这不是一条直线,或者说有意识地收藏。这可能就是一类影像,只是具有吸引力而已。
 
  法明海迪:这样的媒介一直会让你感到惊奇吗?
 
  托马斯·鲁夫:不一定。但是我一旦看到新的、以前从未见过的摄影样式,我总会感到快乐。一幅影像仅仅就是一幅影像——关键在于你如何使用它。
 
  (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