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专访影像艺术家米玉明

2013-09-12 10:56:0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瑾子


米玉明

  采访者:瑾子

  受访者:米玉明

  米玉明,青年影像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巨蟹座的她,是一个非典型宅女,爱好所有能启发对生命的思考的读物、实践。早年习画,风格丰富、细腻、梦幻。近年将画笔转化为镜头,通过独特的思想和艺术手法,化平常为华丽、绚烂的影像。同时,在摄影教学领域,不断探索,得到艺术院校的好评。2010~2012年,先后三次被“中国大学生现代摄影大赛”评为“优秀教师奖”。2012年,在纽约举办个展“BetweenReality and Virtuality”,被纽约全球创意中心(CREATOR PROJECT) 评为“年度最具深度的采访报道,是跨界于艺术、时尚、摄影等领域的新星”等荣誉。

  小米老师在纽约的展览海报上,写了这样一句话“2011年的秋天,北京的大街小巷上都写着一句乔布斯的标语: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但是,我完全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活着的意义是让更多人——有能力感受到快乐!”。在独自居家创作近十年的时间里,虽然生活是简单辛苦的,但精神是快乐和充实的。所以,小米老师希望把这份快乐,让自己有能力、有机会传播给更多人。今年春天,小米老师携手艺术推动人李贵明老师,开始着手创办了“Me·影像生活家”的摄影机构,明年、后年,只要有时间,小米老师亲自编纂的摄影杂志、摄影图书都将陆续面世。

  “哪怕是手机,小卡片机,任何可以成像的器材,只要你找到自己,只要具备美学、文化素养,人人都会拍照。”小米老师创办Me·影像生活家的理念是,人人都可以当一名影像生活家!

  瑾子:小米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请先跟广大的POCOer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您走上艺术和摄影之路的成长历程吧!

  米玉明:哈哈,很多人评价我是看起来文弱、语不惊人,但工作状态的我是实足的女汉子,对细节和方向的把控非常较真。的确,我的本质是与外表和气质截然相反之人。

  我为什么走上摄影之路?

  主要原因,也许是我天生喜欢沉静在美好世界里的人吧!我是从喜欢绘画、写作成长起来的一枚女子,但真的考上了专业美术学院后,我发现太讨厌技术,包括讨厌摄影的技术,因为我认为一切科学、人为的技术会影响我在艺术世界里的流畅思考。我接触摄影时,是在2000年左右,那时候还是要从胶片开始的,繁琐的技术,我根本搞不定,但是看到到处流淌的印刷劣质的风光摄影杂志或明信片,我常常感觉气愤和竭力想避而远之。我本来是要当画家的,据说我在小学的日记里就写下了“为艺术而献身”的豪言壮语!所以,艺术的追求就是我的人生的追求吧。我的大学专业是设计,也是因为电脑软件我搞不定,设计做不好,想当画家,家里人又反对,怕我搞得全身都是颜料回家。所以,我再考研究生时,就选择了最摸不着边的摄影专业,因为中央美院是重艺术轻技术的院校,我便幸运的以专业第一名、且当年的唯一一名考上了。

  我考研时是2005年,当时我的艺术环境和创作条件非常好,所以我想成就我自己不如考虑为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做点事情。所以,我挑选择了“摄影”这个挑战——一个真实的、很大胆、也很无畏的想法,我希望从我做起,为改变国内的审美匮乏的现状做一分贡献。正是这个无畏的想法,奠定了我现在要筹办一个摄影教室的梦想!这个梦想献给与美术学院无缘,但希望人生能以美为伴,能像我一样畅游在艺术海洋里的每个朋友!我坚定的认为追求美,和手段无关,人人都可以并且又能力实现!

  瑾子:您如何概括自己的摄影创作风格?

  米玉明:我的摄影创作风格,据兄长老师们说,和我的绘画调子很类似。若要从理论上介绍下,我可以说说,希望大家能看得懂。

  我是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那一年——1978年,在记忆里,来自外界给我的讯息和人生的标准总是变化莫测。在成长的过程里,不断的摇摆与努力的追赶之中,我却看见自己“剩在了繁华里”,因为有艺术并不孤独,却常常感觉到人情冰冷。从2007年,来自心底的“达达”艺术之旅开始,我选择了用影像的手段臆造出介于二维半和三维半之间的画面,并定义为“冷感性美学画面”。我在2008年,提出了“超级现代主义”(SUPERMODERNISM)的概念,并在纽约注册,明年有时间的话,我会创刊一个引导艺术、文化、影像的私杂志。同年,我也提出了影像中的“新装饰主义风格”的论点,这些都是我近年来的创作思想的总结。这个讲起来恐怕要一天的时间吧,因为是我用了宅在家里10年的时间,开创了融合艺术、文化、影像、当代视觉与消费文化的影像学习思路,我希望我能把这些精华精简为民众版本。我现在学院里进行了四年的课程实践,今年开始在摄协、现代摄影网等面对普通大众开设课程,都得到了很不错的反响。我的风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更多人受益和我一样享受这样的过程!

  所以,从传统的摄影角度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我承认杉本博司的“摄影在我之后终结了”的说法。的确,新的摄影时代来临了,理解一点当代社会学,你会发现这个时代需要新时代的“新装饰主义”风格的摄影,而且人人都在涉猎。哪怕是手机,小卡片机,任何可以成像的器材,只要你找到自己,只要具备美学、文化素养,人人都会拍照。所以,我们现在的摄影教室起名为“Me.影像生活家”,我们的理念是人人都可以当一名影像生活家!

  瑾子:您最感兴趣的创作题材是什么?

  米玉明:对于真正的艺术创作者来说,面对什么都有可能兴趣万千,否则是没有充沛的感情面对空白画面的。说到题材,我可能对具有情感的东西更有兴趣。哪怕是一堆残花,我也会解读出浓浓的情怀。拍一汪洒在桌子上的水,我呈现的是缤纷的生活活力。所以,只要有时间我是不挑题材的,面对摄影,更多的是摄影师借环境、事务来反衬自己的内心和想法,这样题材本身就不会很重要。

  从我个人的发展角度来说,我感兴趣的题材是人,各种各样的人的面孔,人性复杂而微妙,本性相似又千差万别。所以,近年内,我会以人的面孔为题材,拍摄系列的艺术家或普通人的肖像。用面孔呈现出不一样的内心世界,这个题目现在已经开始了!

  瑾子:您所使用的拍摄器材,有没有一个升级的过程?

  米玉明:我因为在中央美院读书,这个学院里,有各种专业级的设备供用,从哈苏的503cw,到数码5d,或数字后备,所以我好像没这个过程呢。

  瑾子: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是不是通常由摄影、绘画、电脑后期技巧结合起来的?

  米玉明:超现实的作品有很多,可以是文字里的“盗梦空间”,也可是波澜不惊的极简主义画面,所以是否是超现实主义,判断的是意境和内容,不是手段!我的《冷》系列是后期比较多,但那是我那套作品最合适的表现方式而已。(前面的解释也涵盖了)

  瑾子:您的代表作《cold》1、2这两个系列,曾经在纽约ArtGate Gallery展出。作品给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感觉,画面看似复杂,却又乱中有序。请介绍一下这两个系列的创作历程,谈谈您的创作灵感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米玉明:这些创作的直接动力来源于我的生活,到现在我生活在北京的CBD已经超过十年了,距离我完成创作时也五六年了,在这个物欲、嘈杂而华丽的地方,我经历着我的成长、感情和对艺术的执着思考。我一直认为人性都是善良的,哪怕曾经有很多伤害。以下的文字是我在纽约展览的书面文字:

  在当代,每个人都生活在环境越来越现代化,但文化越来越稀薄的世界里, 国家的机器像钢铁锁链一样越来越强劲,科技迅猛浪潮的无所不在,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里。当我们笑的时候,笑声淹没在巨大的机械声音里。当我们哭的时候,没有擦干的眼泪冷冻在眼眶里,却清晰的看见他人在疯狂中舞蹈……漫步在繁华硕美的都市里,空气结了冰,我们都被冻在其中,无法前行。

  最终,我找到了一块属于我的画布。我的作品便是我的容器,穿上它,冷空气飘进了宇宙里……创作与实践是我搭建美丽城堡的机器,我忍不住经常使用着……

  瑾子: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是不是通常由摄影、绘画、电脑后期技巧结合起来的?

  米玉明:超现实的作品有很多,可以是文字里的“盗梦空间”,也可是波澜不惊的极简主义画面,所以是否是超现实主义,判断的是意境和内容,不是手段!我的《冷》系列是后期比较多,但那是我那套作品最合适的表现方式而已。(前面的解释也涵盖了)

  瑾子:您的代表作《cold》1、2这两个系列,曾经在纽约ArtGate Gallery展出。作品给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感觉,画面看似复杂,却又乱中有序。请介绍一下这两个系列的创作历程,谈谈您的创作灵感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米玉明:这些创作的直接动力来源于我的生活,到现在我生活在北京的CBD已经超过十年了,距离我完成创作时也五六年了,在这个物欲、嘈杂而华丽的地方,我经历着我的成长、感情和对艺术的执着思考。我一直认为人性都是善良的,哪怕曾经有很多伤害。以下的文字是我在纽约展览的书面文字:

  在当代,每个人都生活在环境越来越现代化,但文化越来越稀薄的世界里, 国家的机器像钢铁锁链一样越来越强劲,科技迅猛浪潮的无所不在,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里。当我们笑的时候,笑声淹没在巨大的机械声音里。当我们哭的时候,没有擦干的眼泪冷冻在眼眶里,却清晰的看见他人在疯狂中舞蹈……漫步在繁华硕美的都市里,空气结了冰,我们都被冻在其中,无法前行。

  最终,我找到了一块属于我的画布。我的作品便是我的容器,穿上它,冷空气飘进了宇宙里……创作与实践是我搭建美丽城堡的机器,我忍不住经常使用着……

  瑾子:《荷塘月色》结合了古典中国风和后期技巧,让人看到了荷花的另外一面。您对于“荷塘月色”的理解是什么?

  米玉明:这套作品只是一套实验影像作品,作品拍摄的是一个服装艺术家的服装作品,我后期演绎的是想通过完全科技而不可能搭调的语言呈现“荷塘的语境”,这套作品完成的有四张,基本实现了我想要的“三维半世界”。

  瑾子:《雇佣军》系列,传达的是什么样的精神内涵?

  米玉明:这套作品是我于2008年在国内的首次个展作品,我也为此写过一段文字《超级现代帝国的军粮》,表达的非常晦涩,因为那个时期经历了生活、情感的动荡,自己无法解释突然的变化。因为涉及到个人和生活,我想不要直指矛头吧。于是我经历了一段在小宇宙里的翱翔和痛苦反思,最后我想是社会原因!

  在这个时代,祖先留下的老庄孔孟之思想已经被击碎,强悍的外来文化却肆无忌惮的袭击了我们每个当代人。我们都失去了自己,也快要尽失家园!而外来文化最典型的是我们司空见惯的麦当劳吧,于是它就成了我的“子弹”!所以我做了这些作品,虽然很多人、画廊误以为我的创所思路是这样科技的、拼贴的。但很快我会以另一种面目让世界看到我,因为我从来都用心来舒写艺术作品而已。

  瑾子:抽象类的,涂鸦类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呢?

  米玉明:这些说不上是创作了,类似的拍摄很多,只是我家里的角角落落,因为遗忘在角落里的时间很长,我每次清除前都会想给他们都留个影,也记录下它们不一样的生命过程。所有和我在一起相处久了的人事物,哪怕是一件旧衣服,哪怕是一株植物,我都觉得它们与我有不可割舍的情缘了。所以,我拍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时,总是会有特别深的情感因素在,这些只有自己能知道。更重要的是能找到不一样的视角和味道,这个是多年绘画的素养和对艺术的追求埋下的伏笔。

  花卉涂鸦习作是我给学生示范如何把烂拍摄变为宝贝。这个是当时的一组试光片,过曝了五档以上吧,但是我说摄影可以“绘”,因为这组花下放的是一张没有画完的油画,我找到了巧妙的结合。

  “纽约印象”一组是我漫步在纽约街头拍摄的,美丽繁华的纽约城给我更多的是熟悉而陌生,繁华而虚假,我不想清晰的呈现某个角落或某种痕迹,就选择了失焦拍摄了。大多拍摄于2011年感恩节前夜。

  瑾子: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平时主要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汲取更多的艺术营养和创作灵感?

  米玉明:以前我算是个勤奋的人,但也是特别挑剔的学生,我对老师要求很高,必须得到某种艺术、精神、智慧境界的人才称之为老师。很幸运,我大概遇到三位。后来上研究生后,我也经历了一段贪婪而幸福的过程,我对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门类、各种各样的人都很感兴趣,甚至是儿童读本,老庄哲学、西方社会学、中外历史等等,都领略了一番。现在不知道是太忙了还是什么原因,没那么多时间读了,但依然感兴趣。

  现在我也经常和一些很优秀的艺术家聊天,我们有个共识就是“艺术家是天生的”,因为生来就有这样的本质,所以后天就从事了这个行业。但是我发现,这个能力是可以后天梳理、引导和教化的,近年我在艺术院校里的课程让我更自信艺术创作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瑾子:您开设的课程叫“绘摄影课堂”、“绘生活沙龙”,教学是不是以绘画和摄影结合的画意摄影为主?

  米玉明:我的教学理念不能说是以绘画和摄影结合的画意摄影为主的,这样说来是不太妥当的。我的“绘摄影课堂”是源于我对摄影的教学理念,希望能先培养大家的“绘”眼,再引导有需要的摄影技巧,而不是传统的摄影学习,需要学大量的摄影、相机相关的知识。因为数码时代,摄影艺术要迈入新的里程了!

  “绘生活沙龙”,是不仅仅摄影的学习,还有摄影、艺术收藏相关的鉴赏和引导,面对相对有高端要求的人。因为我的合伙人李贵明老师,不但是优秀的摄影师,也是798艺术区非常优秀的艺术推动人,对此很熟悉。他希望能有机会解答部分高端人士的需求。

  瑾子:您更注重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米玉明:我当然对有自由、独立见解的知识份子、艺术人才很感兴趣,但是培养人来说,我面对所有人: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古稀之年的老人,只要有一颗想寻求自己的心,想从事美的事情,我都愿意培养。而且我的学员里,最小的11岁,最老的75岁,和我的关系都非常好,经常90后生们觉得我是他们的知音,而年纪很大的师长们也觉得我能理解他们!也许是因为我总能找到他的缺口,他们正在寻找的“乐园”。我能敏捷的发现,帮助他们,是我们彼此的最大快乐。

  瑾子:您在创作和教学的过程中,有遇到哪些比较棘手的事情或者困难吗?您是怎么处理的?

  米玉明:我在院校里的创作和教学,常常得到热烈的认可和不错的成绩。其实我在上研究生期间,我自己的作品几乎包揽了每次课程的最高分,近年我在纽约的个展也是得到热烈的反响。但是,回到国内几乎没有适合我的展览参加,因为大多人都误以为我做的是碎片化的视觉设计。这个接受过程我能理解,让我得到安慰的是每次面对院校的学生,学生都短期内进步很大,甚至从此打开了独立创作的思路,进步都很大。这一切,让我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对于我来说仍然有比较辣手的困难,就是我没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完成我更多的作品,以及我想写的书、做的杂志也还没有时间来完成,现在还创办起了这个Me.摄影教室……哎,我希望我的时间能多出三倍,我慢慢来调整吧,没有太多更好的办法。对于创作的实现问题,对于我来说几乎不会有太多困难,因为我尝试过非常多各种难弄的手段来完成作品,其实我还有很多摄影作品你们未能看到。是我为服装、首饰专业的研究生同学拍摄的,因为都是水准差不多的,都需要最前卫的实验,所以我们玩得很high过。关于教学,几乎每次都让我激情四射,带领学生们玩得也很开心,所以实施起来也不会有太多问题。

  瑾子:对于刚刚学习艺术和摄影的人,您有什么建议吗?

  米玉明:我的建议是先“养眼”,尽可能的想办法知道哪些作品是好的,如何解读,多看,把眼力提上来再说。这个科技时代,技术不再是大家入门的障碍了。还有,多读书,书能带你走万里路。但不是一般国内出版的理论丛书,合适的书要自己来发现。

  最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系统”——知识、理论、审美的系统!知道自己的喜好、长短处,在不断的摄影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小宇宙。慢慢地,每个小宇宙都会很闪亮,在银河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轨迹!

  瑾子:未来有什么新的摄影创作计划吗?

  米玉明:我对摄影、艺术的尊重都是从人性、文化的本源开始的。我目前最大的作品就是“Me.影像生活家”,我要把它做好,让更多的人收益,这也是我作品的社会化的方式吧。还有写完《绘摄影课堂》和《摄影是我的容器》两本书。下半年还要完成一个国家资助项目。

  仅拍摄项目来说,目前拍摄艺术家比较多,某些艺术杂志的封面都是我亲自操刀,我希望我这个“多情种子”能解读更多艺术家的面孔。拍出每个人的灵魂和内在,只用影像的面孔来解读,是我接下来的计划。再未来,我希望能有精力拍摄更多普通人的面孔,让有需求的人都能拥有一张谱写自己的灵魂的摄影作品。

  瑾子:您是如何看待当今时代的艺术、摄影的发展潮流或者趋势的?

  米玉明: 问题真的好多好精准啊,几乎让我一次交代个够!因为我一直属于艺术界里的青年小辈,出于对长辈或大众潮流的最终,我一般不愿开口探讨这么严肃的话题。这个问题也是我研究生的论文方向,有的时候做相关的讲座,要讲两、三个小时。

  关于您的这个问题,有机会我们可以认真的探讨一下有关“当代视觉语境和探索”,这个也是我的一个讲座题目,我从七个方面梳理了此现象。给我留件“衣装”吧,有机会我们再聊!

  瑾子:好的,谢谢您的耐心和详细的回答。

  摄影师简介:

  米玉明:

  微博:@Me影像生活家

  星座:巨蟹(非典型宅女)

  爱好:所有能启发对生命的思考的读物、实践

  使用器材:根据情况来确定,常规使用Canon 5D2 24~70mm

  求学经历:

  2002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

  2008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工作经历:

  2008—2009年:《咔啪。先锋摄影》创刊主编

  2010—至今:鲁迅美术学院客座导师。概念摄影工作坊主持人

  2009—至今:影像艺术家、撰稿人

  2012—至今:中央美院城市学院客座讲师

  2013—至今:中国摄影家协会讲师

  2013—至今:Me·影像生活家的创办人,即将出版《绘摄影课堂》(摄影图书)、《摄影是我的容器》(个人摄影创作杂记)

  (实习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