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用镜头记录民俗文化

2011-06-01 13:24:38来源:中国网    作者:

   

  采访者:孙悦

  被访者:沈澈

  人物简介:

  沈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对话大使、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文化顾问、世界民俗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1993年创办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并任执行会长。1998年12月首创世界上第一个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大型影赛——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

  1980年,他毅然离开了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去追逐他的摄影梦想。

  在两年零一个月的采风期间,他对民俗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使他萌生了创建一个民俗摄影协会的愿望。

  1998年,他创办了全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人类文化摄影比赛——“人类贡献奖”年赛。

  他就是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沈澈。

  中国网:您是如何走入民俗摄影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创办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呢?

  沈澈:1980年以前我在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工作,之后又到华东师大做电化教育馆,经常出去拍教学片,但是所到之处觉得我的工作欲望完全不能在这个大学的体制里得到满足。到了1980年我就忍无可忍,跟上海市委宣传部打了个报告,说我要骑自行车去采风,反映祖国大好河山和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于是,1980年我就兴致勃勃的以摄影家的名义骑车出去了。当时出去的时候有一种特别解放的感觉。我第一天就骑到嘉兴,第二天就骑到杭州,非常疯狂。就这样开始,一直走到浙江南部到福建交界,采访畲族,这是我碰到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过了福建以后,一直走到广东,骑车在海南岛转了一圈碰到了黎族、苗族、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就开始清晰起来。从广东出来,往北经过广西,之后在经过贵州的时候采访了苗族的好多节日。当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采访愿望越来越强烈。然后从贵州到云南,特别是到了西双版纳后我的脉络开始清楚了。我骑着自行车每一个村寨每一个村寨地走,把少数民族的文化摄影就算完满的完成了。在这期间,我整整两年一个月没有回过上海。25个月最大的体会是:第一,中国的文化根本不是我们在北京、上海、广东这些大都市里能去琢磨去想象的,要去亲身体会,而且极其丰富,让人很有激情、很冲动;第二,没有一个人在做这个工作(民俗摄影);第三个是最紧迫的,就是老百姓呼吁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历史的发展、经济的前进,老百姓感觉传统文化流失得非常快。

  后来,我采风两年一个月后回到上海,开始真正地去尝试。正好这个时候在杭州召开了华东六省一市新闻摄影研讨会,当年是张爱平将军就任国防部长前夕,他应邀参加了这个研讨会,在会上他讲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我的印象很深刻,他说:“为什么新闻工作者不能用艺术家的眼光来拍好新闻照片呢?”后来我才真正意识到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城市化的飞快发展使民俗文化受到了冲击。特别是2004年,我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对话大使,在联合国的会议上,看到用遥感摄影拍下的城市的情况,很震撼。城市化每天一点点在扩张,经济一体化更加厉害,受到冲击的就是传统文化。当时我觉得传统文化包括最淳朴的老百姓给我的这种感情的滋养,文化的培育,是不可比拟的。大都市里到处都找不到,也不可能分享到的东西。后来我就跟张爱萍将军汇报,说传统文化在不断地流失,我们能不能组建一个社会组织。当时我就提出来想成立一个中国民族摄影协会。张老将军说不能叫民族,叫了民族好像就只局限于少数民族了。汉族是个大民族,东北的民族、华东的、华北的、华南的、西北的汉族也有非常多的文化,应该叫民俗。就这样,1993年,我们就成立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NextPage]

  中国网:民俗摄影协会刚成立的时候有多少人?成立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沈澈:刚成立的时候只有130人、现在有4万多人。在我采风的两年一个月里,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特别是文化系统的人,包括美术界、作协、美协、摄影界的人。后来,1993年要筹备成立民俗协会时,凡是在全国支持过我、帮助过我的朋友们,我都给他们发了函件,他们非常积极地相应。130个人按照民政部的要求注册了,张爱平将军做会长,我是执行会长兼秘书长。1994年开了第一次全国会议代表大会,一年之内就有1600多个会员。然后我们就去实地采访。我觉得民俗摄影做到一定程度,最高的境界已经真的不是出照片,而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情感的融汇,一个人人格的升华。好多少数民族条件很艰苦,生活的质量是根本不能和城里人比的,但他们很快乐,他们的生活非常有情调,我觉得这是我们大都市人无法想象也无法享受的乐趣,我对他们的感情是日积月累到现在的。

  中国网:那后来您是怎样想到要创立一个中国国际民俗摄影贡献奖的呢?

  沈澈:其实成立协会的时候我就下决心要举办全世界最特别的一个摄影比赛,就是关于民俗摄影的国际摄影比赛。1994年我们决定要创立这个奖的时候就叫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我们把它提得很高,我觉得时代的发展可能给后人留下的东西就是对人类做的贡献,所有的作品和画册,我定名叫《人类的记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时候我向全国的会员宣告,人类贡献奖将是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必须要给后人留的一份非常丰厚的财富,我们的人类贡献奖在号召全世界每一位有社会责任心的人、每一位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都该拿起相机,关注身边的文化,把它记录下来,给后人留一份宝贵的财富。我觉得这是一个应该让全世界的人来关注的事情。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个赛事一届比一届人多,最高的一届是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们合作以后,又把亚运会请来做我们第六届比赛的主办方之一,那一届参加比赛的国家达到了76个。到第七届,参赛国家已经有116个了,增加了40多个国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和摄影协会能克隆我们的摄影比赛。

  中国网:刚才您说这个比赛在1994年就开始筹办,但为什么到1998年才开始第一届呢?

  沈澈:民俗摄影协会1993年刚成立,1994年才1600多个会员。当时,还没有民俗摄影这个门类,那么我们提出民俗摄影这个概念全世界能不能接受、能不能认同、能不能很快普及,我不敢保证。如果当年做了,万一失败那就是咸鱼永远翻不了身,所以我们从1994年开始整整花了4年做准备。期间我们筹办了31期民俗摄影培训班,我们全国第一个挂上了民俗摄影创作基地的牌子,出版了4本民俗摄影的教材,模拟性的比赛也做了很多次。从1994年到1997年,我大概走了10多个国家。一直到1997年底,一个老前辈的去世,让我决定必须把这个比赛办起来。他是新华社的高级研究院士叫蒋启生,是我们的名誉主席,他非常支持我们办这个比赛。1997年底我就开始筹备比赛,我告诉自己1998年一定要把这个比赛办起来。

  第一次办比赛是非常艰苦的,资金和经验都没有。后来我带着小半箱压缩饼干,到阿姆斯特丹去了解WPP(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通称“荷赛”),去考察他们的比赛、版权、作者的联络、收稿、颁奖流程。连续去了两次,学了很多知识,然后就开始准备。没想到1998年我们开始征稿的时候,一下子就来了40多个国家

  中国网:您可以为我们讲一下人类贡献奖的评奖机制么?

  沈澈:我们从第一届到第五届的评奖机制差不多,都是先把不合格的照片剔除,比如说不是民俗的、伪民俗的、沙龙的我们就不要了。剩余的照片是由九个国际评审团评选。评完以后,六个类别,每个类别里评出前三名,每个类别的第一名再冲击大奖。但是我觉得当时的比赛有太多WPP的影子,所有的获奖者在评奖结束后先公布,然后过5个月以后才开始颁奖,经过的时间太久,大家对比赛的热情可能都退了,而且有的人不来参加颁奖典礼,你把奖金寄给他们就行了,这样这个活动就没那么多的悬念。所以我就想如何让它像奥斯卡颁奖一样有激情。一直到第六届我才最终决定把颁奖改成奥斯卡式的有悬念性的颁奖形式。首先我们自己组织亚洲地区的国际评委在众多的作品里挑出166组作品,其中100组是提名奖,还有66组是文献奖。获得文献奖的人有可能冲击每个类别里的终审评委特别奖。每一个类别里还有个大奖。这166组作品选出以后,就通知作者来参加颁奖典礼,然后在颁奖典礼上现场揭晓比赛结果。结果我们第六届做得特别好,很多人都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而且到任何一个地方举行颁奖典礼,对这个地方的宣传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我第六届改革非常成功的一个地方。

  中国网:今年的比赛是第七届,那么第七届和前六届相比,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沈澈:今年的比赛我还是要改革。第六届我们已经实现了奥斯卡式的悬念性颁奖,我们还要继续做到一个奥运会式的申办,魅力申办,这个主要是靠品牌。第七届全球有116个国家参赛,使我们整体的国际品牌效应大大上升。这一届,我要把颁奖典礼放到云南去,我觉得全世界少数民族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文化交流平台,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应该尽到这样的责任和义务。而在我们国家,云南就应该代表中国在全球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上起到它最大的作用,因为它最有资格。同时也体现着中国56个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状态,对中国的影响力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当然也对世界不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在一到六届的品牌支持下,我们今年的招商、规划做得也比较清楚了。我们设计了云南的吉祥四宝,比如想让他们跟云南的产品、跟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一起走向世界。比如云烟、云茶、云酒还有云花,这一届我一定要把运营体系改造过来,使我们这个品牌能够非常持久的发展下去。我相信不管到什么朝代,人类文化的记录给后人留下的财富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主动去参与的。

  中国网: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规划吗?

  沈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加入世界民俗摄影协会将来要承担更大的国际性的任务,慢慢地会让世界民俗摄影家协会来更多的承担,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在整个发展中国家有许多事情要做。因为很多偏远的地方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在迅速发展。你知道一个偏远的地方只要交通发展了以后,里边很多原生态的东西会迅速的与现在大都市接轨。我们拍摄可能要走几十年才能完全了解他们,但是可能先进的技术没几天他们就学会了,传统的东西慢慢地就消失了。我们没有权利让那些原生态、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少数民族永远过那么艰苦的生活。他们有权利追求现代的、高质量的生活,但是作为一个祖宗留下来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习俗的继承者,传统的民俗随着历史的发展会被淘汰。也许很多年以后有新的东西出来比它更优秀,它也会弱化。人类发展的历史一定是这样的经过。我们很重视一些现在良好的东西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事情,我想我们民俗摄影协会要完成在整个中国每一个省、每一个市、每一个县、每一个乡、每一个村都有我们的弟兄们记录着那边发生的变迁。将来我们的终极的目标,我们一定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中国56个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的所有的文化现象都记录在世界民俗图库里。

  (编辑:刘彬)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