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图片库 摄影赛事 采风天下 快乐聚焦 知识园地 器材天地 艺术人生 访谈 评论 摄影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换个方式玩摄影

2012-11-23 10:13:14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男女换装摄影:令人忍俊不禁

  乔颖

  你试过女扮男装/男扮女装吗?加拿大女摄影师哈娜·佩舒特计划明年1月出版影集《骤变》,内容是一对对“换装”男女。同样的背景、同样的姿势,仅仅是服装服饰全部对调,就产生了奇妙的效果,令人忍俊不禁。

  佩舒特现年30岁,住在温哥华,自学成才摄影,曾当过唱片师,还在一家从事娱乐产业的企业负责媒体关系。

  自2010年开始,她陆续为超过200对男女模特拍摄换装照。他们先以正常形象拍照,然后从头到脚互换服装配饰,再以相同姿态,在同一背景下拍摄换装照。

  英国《每日邮报》刊登的照片中,从衬衫、牛仔裤到连衣裙,从卡车司机帽到草帽,从休闲球鞋到高跟鞋、手包,拍照对象除了发型不变,服装服饰乃至对方的姿态和手中物件全部对调。

  从这些照片中你或许可以发现,女性穿男装看上去并不十分古怪,甚至别有韵味,但男性穿上女装则多少有点搞笑意味,甚至让人瞠目结舌。

  佩舒特关注那些人们可能错过,但极为动人的“细微时刻”。一次和朋友们外出旅行时初次萌生拍摄换装照的想法。

  她回忆说:“我跟一些朋友去露营,其中两个人的着装风格迥异,一个人穿点缀亮片的扎染衣服,戴丝巾,着装极富色彩,另一个人则穿着黑色牛仔裤和黑T恤衫。于是我们想到,这两个人互换服装会挺有趣,我决定在他们换装前后拍下照片。”

  “后来,我看见走在大街上的情侣,想着他们换装后的样子,觉得那一定挺有意思。我想大家一定乐于看见与自己亲近的人穿上自己服装的样子。”于是,她开始了这次换装摄影。

  拍照对象来自西班牙、日本、法国、奥地利、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或是夫妇、情侣,或是朋友、家人,因此换装后带来的震撼和趣味性更令人心动。

  “观察男女之间的互动,换装拍照是个不错的办法。他们换上对方的服装后变得有趣了,”佩舒特说,“有的男士不太确定自己换装后是什么效果,不过真的换上女装后,他们觉得还不算太糟。有的人甚至觉得穿女装挺舒服。他们还明白了穿高跟鞋会让自己看起来腿长。”

  当然也有人心存抵触。佩舒特说:“有两个小伙子不喜欢这样。看上去他们是在女友的哄骗下才这么做的。其他人都表现不错。他们知道自己看上去有点滑稽。不过一切都是为了好玩儿。”

[NextPage]

  老化延时摄影:抓住岁月痕迹

  黄敏

  每天照镜子,几乎无法察觉岁月流逝。美国康涅狄格州男青年迈克尔·卢戈5年来每天自拍一张照片,制成一段延时摄影视频,反应自己的变化。视频中,他的头发、胡须长长、剃短、再长,身体逐渐发福,左肩添了文身,就连眼神也有了变化。原来,岁月还是留下了痕迹。

  这段视频时长一分钟。起初,卢戈坐在卧室内同一个位置,身后是床铺,有时经过整理,有时乱成一团。

  细心的网友发现,较长一段时间内,床上铺着一条印有数字图案的床单,似乎是同一条。一名网友在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留言:“你难道17个月没换床单?”

  后来,卢戈的拍摄地点开始变化,有时换个房间,有时在出国旅行途中。譬如,一张图片的背景是一片沙漠。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卢戈的话报道:“制作这段视频过程中最困难的是,(拍照时)让自己在画面中处于前一天的位置,可能拍上20张照片才能找到一张恰好与前一天同一位置的照片。”

  视频中,卢戈的头发和胡须造型变化相当快,显出一种别样效果。一名网友留言说:“我觉得,你的胡须看起来像在跳舞。”

  最初,卢戈一头短发,留着长长的山羊胡,一直到胸部中间。头发逐渐长长,看起来既蓬松又柔软,逐渐长至下巴处,与胡须连成一片。

  紧接着,他的形象发生显著变化,剃掉了头发和胡须,只留薄薄一层。之后,发型变成“鸡冠头”,山羊胡变成圆锥形。后来,他又剃掉部分“鸡冠”和“圆锥”,让其余部分长出来。

  卢戈还几次折腾头发颜色,把原本褐色的头发染成绿色、金色,再剃掉。

  视频还记录了卢戈在左肩文身的漫长过程,最终显现一个颇具部落风格的图案,从肩头一直延伸至后背。

  逢圣诞节,他戴上具有节日气氛的帽子;新年,他举起一瓶香槟酒。偶尔,他会戴上帽子或假发拍照。

  视频最后,卢戈放任头发和胡须自由生长,变成一头乱发、长着络腮胡的“野人”。

  除头发和胡须,卢戈的气质也发生着变化。一名网友留言说:“哥们儿,最后一年,你似乎有所不同,我不是说发型或者胡须,而是你的眼神看起来有些悲伤,面部表情也比较少。”

[NextPage]

  地球一日摄影:展示不同视角

  乔颖

  瑞典一家慈善机构发起“一日”项目,号召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今年5月15日用照片记录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或眼前景物。活动共收到10万张照片。组织者从中精选出1000张,出版《世界一日》影集,还将把全部照片制作成“时间胶囊”,留给未来。

  “一日”项目由瑞典非营利性机构“人类表情”发起。组织者在官网上写道,活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协作组织摄影事件”,旨在“借助照片的力量,创造、分享和展示日常生活的不同视角”。

  活动受到不少公众人物,如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扬·埃利亚松、芬兰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南非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冒险大亨”理查德·布兰森等人的支持,并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响应,共收到来自超过165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张照片,拍摄者既有专业人士,也有普通人。

  照片文字说明中列出拍摄时间、地点和拍摄者的一段话,真实反映出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的人的日常生活。

  活动组织者从10万张照片中精选出1000张,出版了《世界一日》影集。

  有些照片,在专业人士看来,或是构图不够精美,或是内容不够震撼人心,比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名母亲正在给孩子哺乳,格陵兰岛上一名孤独的爱斯基摩捕鱼人,但通过它们,你可以看到世界每个角落人们的生活。

  比如,记录为“俄罗斯萨拉托夫,16时45分”的一张照片显示,几个小男孩坐在凳子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拉类似手风琴的当地乐器。摄影者尤里·马穆林写道:“萨拉托夫演奏团最年轻的成员们正在为即将举行的音乐会排练俄罗斯民歌……男孩们年龄在5岁至7岁之间,琴龄一年。”

  另一张标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罗尔伍德,上午7时39分”的照片中,一个男孩坐在轿车后座上,膝上打开着苹果笔记本电脑,正在看左手拿着的几张纸。摄影者杰弗里·欣兹写道:“时间总是不够用。在乘车去上学的路上,我12岁的儿子伊桑正在考8岁的女儿玛丽亚姆单词拼写。”

  内容、风格各不相同的照片展现了不同地貌和生存状态,也体现了技术的进步。它们有的用普通相机或专业相机拍摄,有的则来自手机。

  不少摄影者选择5月15日吃的食物作为照片主题,其中既有随处可见的快餐食品,也有丰盛大餐,或是处于饥荒中的人。标注“10时37分,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的照片中,餐桌上放着摄影者的早餐,桌子下蹲着一条宠物狗,正用渴望的眼神看着镜头。摄影者丽贝卡·罗明写道:“我的早餐和垂涎它的哈巴狗。狗狗名叫"布拉",属于我男友的堂姐妹珍妮。”

  通过照片,也能让人对世界各地的不同建筑有所认识。正如活动支持者所说,照片将“超越语言、年龄、性别和文化的障碍”,把人们联结在一起。

  依照计划,活动组织者将把全部照片处理后制作成“时间胶囊”,埋在瑞典一处铜矿,以便未来的历史学家了解现在的地球生活。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