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4”提名艺术家丁方 作品《元风景》

2016-01-12 09:35:1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和其他艺术家的寻根方式不同,丁方意图寻找民族的母土,他说:“传统山水画的主题对象从未越过秦岭,而与中华先民生存体验密切相关的西北大好河山,均未纳入画家视野。表征民族精神的昆仑神话、昆仑山脉,作为宝贵的资源被长期闲置,如今正是隆重出场的时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它!”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4”共有132位艺术家入选,系统地体现了中国当代艺术2014年的年度整体成果。为了让更多的公众更好的接触和了解中国 的当代艺术,北京文艺网特此选择部分艺术家为您进行详解,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部分艺术家个人作品并不一定是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4 ”之作。

101117.jpg


  丁方,1956年出生于陕西武功,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86年获该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师从苏天赐教授,专攻意象性油画创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在南京大学任教十二年,2011年调任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并于2014年出任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执行院长。代表性作品《陕北风情组画》、《回娘家》、《抗旱》、《收获》、《城系列》、《悲剧的力量》、《山河系列》、《伟大的风景系列》、《元风景》、《文艺复兴系列》等。

大地·大地之歌NO.jpg

《大地·大地之歌NO.1》

高原风焰.jpg
《高原风焰》

  寻民族之根


  追溯丁方艺术创作历程,从1980年第一次踏入黄土高原写生开始,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寻根之路。丁方多次只身前往黄土高原,追本溯源,从中华文化的古老源头寻找艺术母语,创作了一系列以黄土高原为题材的作品。这种高原情结蕴含了他对中国深层次的文化反思和民族复兴的思考,三十多年过去了,丁方还执著在寻根之路上。


  和其他艺术家的寻根方式不同,丁方意图寻找民族的母土,他说:“传统山水画的主题对象从未越过秦岭,而与中华先民生存体验密切相关的西北大好河山,均未纳入画家视野。表征民族精神的昆仑神话、昆仑山脉,作为宝贵的资源被长期闲置,如今正是隆重出场的时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它!”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源来自对自然山水的崇拜,中华民族对山水的崇拜可以溯源到昆仑神话。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关系密切,昆仑山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如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以及三青鸟等故事,都源于这座伟大的山脉。在丁方看来,昆仑山在中华民族创世神话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了它的母土意义。据分子人类学考证,中华民族的先民最初从非洲迁徙过来的,经过在东南亚地区漫长的滞留徘徊,于距今大约三、四万年前毅然北上进入高海拔地带,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边缘艰难楔入,经过三江源、横断山脉纵谷区,一直抵达岷山一带,再转向东去,进入中原。“中华民族从她生成时候开始,就是从高原与山脉中走出来的,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迁徙史”,丁方说。

4城·坚实的风景.jpg

《城·坚实的风景》


3收获.jpg
《收获》


  丁方的高原情结


  在丁方眼中,黄土高原呈现的广阔地貌、复杂环境,千沟万壑便是民族精神的写照。1978年丁方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两年后,系里组织学生去苏州一带写生,他没有去苏州而是独自去了西北的黄土高原。1981年至1986年,丁方每年数次对大西北采风写生,创作了《回娘家》、《抗旱》、《收获》、《城》系列。漫天的黄沙、贫瘠的峁梁、凹凸的沟壑在别人看来只是穷山恶水之地,丁方则视为珍宝:“这种高山深水的自然地貌体现了中国的精神,民族的根在那儿,中华母土的根基在那里”,丁方曾说:“在我的心中,高原是最能体现‘深厚’意味的造型母题。‘深厚’的内涵和联想很复杂,它可以谓指我们的水土由于自然生命力之得天独厚,可以谓指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渊源久长,也可以谓指我们的民族情感之含蓄执着。”


  著名批评家贾方舟把丁方定义为“学者型艺术家”,因为丁方不仅画画,每画一处,对当地的地形、地貌、文化历史都尽量做详尽考察,他以学者身份去研究自然的历史,研究人类文明曾经留下的痕迹。为了找到民族之根,丁方研究地理、历史、神话与宗教,走访中国各处的文化传承之地,用他的方式描绘了西北雅丹地貌,创作了黄土高原、西北宏伟山脉为母题的系列作品。

5城·一座坚固的城.jpg

《城·一座坚固的城》

呼唤与诞生之二.jpg《呼唤与诞生之二》


  丁方的风景


  彭锋


  在当代艺术界中,架上绘画已经淡出中心。以风景为题材的架上绘画,更是难得一见。丁方风景,如同在平地上隆起的高山,格外醒目。是什么原因,让丁方对风景绘画乐此不疲?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在丁方的风景画前流连忘返?


  丁方的风景不同于17、18世纪荷兰画家们笔下的风景。在四百年前,荷兰画家们把风景当作自然的镜子。他们用简单平实的手法画出的海景,却是那么引入入胜。被压得极低的平静地展开的海面,装点着几艘帆船,再饰以漫天的云霞雾霭,荷兰画家们完全沉醉在笔下的优美画卷之中,以至于将自己的存在弃之不顾。丁方的风景不是对自然的忠实写照,而是对自然的揭示和拷问。在丁方的笔下,自然仿佛被扒光了表皮,露出自己的筋肉和血脉。当然,它们不仅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更是画家自己的。


  丁方的风景不同于18、19世纪欧洲浪漫派画家笔下的风景。富于探险精神的现代欧洲人在跟自然的搏斗中赢得了最初的胜利,他们的画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猎奇,寻找让人震撼的崇高的风景。悬崖峭壁和狂风骇浪,足以让画面里的人物匍匐不前,但却激发了画面外的人们更大的激情和斗志。丁方的风景具有浪漫主义风景中的崇高精神,但背后隐含的是浓厚的悲剧色彩。在丁方的风景中,没有个体的位置。丁方没有现代欧洲人那么乐观,他的画面传达的是人类与自然的磨砺,以及这种难分胜负的磨砺所留下遗迹。它们既可以被读作自然和人类的颂词,也可以被读作自然和人类的挽歌。


  丁方的风景不同于19、20世纪的印象派、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风景。印象派风景有些琐碎,象征主义风景稍嫌简单,表现主义风景难免粗率。丁方的风景不去捕捉光影留在视网膜上的印记,他没有为这种稍纵即逝的视觉幻象迷惑。相反,丁方力图发掘某种的永恒的东西,某种经过时间洗礼之后剩下的痕迹。丁方的风景有些象征主义色彩,尤其是与某些宗教精神有某种内在关系,但是丁方的风景不是对具体的宗教教义的图解,而是肉身化的表达。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丁方的风景接近表现主义。但是,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喜欢表现个人怪诞经验不同,丁方的风景表现的是人类的受难和奋争,是某种超越个人的普遍情感。

放逐之夜金.jpg

《放逐之夜金》


元风景.jpg
《元风景》

  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丁方的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有某种关系。比如,它们都强调胸中丘壑或意象的营造,都喜欢突出笔触、笔势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势和气象,而不是对客观景象的描摹。但是,丁方的风景与传统山水画的不同更是显而易见。在传统山水画中,我们很少见到丁方风景中的强大力量和光芒。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丁方的风景是很难归类的,它是在回望绘画历史的基础上融合众家之长的产物。丁方是当今少有的学者型的画家。他不仅对绘画技法的历史有深入的研究,而且能够深入到更大的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背景中来理解艺术。丁方从不担心自己的艺术不够前卫,他希望留下来的并不是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属于人类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在这个盛行微观叙事的时代,丁方的风景难免宏大叙事的指责。但是,与自然、人类、历史、文化等等有关的宏大叙事本身并无可厚非。人们担忧的是,宏大叙事通常难免虚假高调之嫌。但是,丁方用他坚持不懈的阅读和行走告诉我们,他的画面所传达的,正是他在世世代代先人们于其生息的大地上所看到的景象。惯于在历史文献和人文地理中行走的丁方,用他的辛劳和受难,以身体的极限与先人沟通,从而获得超越时空的见地。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丁方所创造的风景,是人类共有的风景。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