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新水墨画之:刘庆和

2014-03-26 15:09:0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画家简介:
 
  刘庆和,1961年生于天津。1978年考入天津工艺美术学校。国画作品《走过的路》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2届全国青年美展”,并获“第2届天津青年美展”二等奖。
 
  1983年 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连环画作品《水乡一天》获中央美术学院院展二等奖。后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指导教师李少文教授,毕业论文《城市绘画断想》。
 
  1988年 与陈淑霞、王友身、刘炜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四人联展,展示了探索和尝试都市题材的系列作品。
 
  1989年 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0年 参加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讲习班。
 
  1990—1991年 创作《雨*雪》、《烟*云》、《坐转椅的人》等系列作品,分别参加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新生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二十世纪·中国”大展及“中国画研究院人物画邀请展”,其中《坐转椅的人》被中国画研究院收藏。
 
  1992年 《城市组画》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作品展”;应西班牙马德里美术学院邀请,赴西班牙进行为期半年的学术交流活动,在马德里美术学院举办个人画展。
 
  1993年 在马德里SERHIRA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并顺访了意大利、德国、法国;参加中国画研究院在西安召开的“中国现代人物画创作研讨会”;作品《两个人》参加“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术馆)。
 
  1994年 《美术研究》1994年第1期发表作品《雨、雪》、《烟、云》、《细雨》《两个人》及数幅线描作品,并发表本人撰写《国画创新与生活体验》一文;《中国画》1994年第2期专题介绍发表《烟、云》、《午餐》、《母子》、《飘进的云》、《伴侣》等作品,批评家殷双喜撰文《直面人生—、刘庆和和人物画散论》;批评家易英在北京青年报撰文《走出水墨——关于刘庆和的水墨画》;发表作品《秋千》、《午餐》、《王先生》、《风》等;10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了《游戏》等90年以来创作的二十余幅作品,李少文教授为展览撰写了题为《庆和其人其画》的序言;1994年第5期《国画家》杂志发表《王先生》、《金婚》、《风》;作品《烟云》参加“第8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并获北京展一等奖;作品《飘进的云》参加广州博览会。
 
  1995年 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展,展出了90年以来作品共40幅,其中《都市上空》系列作品首次展出;在 广州“门”字沙龙举办个展;《画廊》杂志1995年5、6期“工作室报告”栏目介绍近年来都市题材创作状况,皮力撰写《刘庆和的水墨画语,及其文化指向》一文;《美术文献》1995年第1期刊登《王先生》等;作品《伴侣》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家图鉴》;在“红门画廊”举办个展,展出城市系列小品。
 
  1996年 《母亲节》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精品展”;创作《都市上空》等10幅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96中国水墨现状展”,并有10幅作品收入画集;创作《初遇高度》等系列作品,参加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的“中国人物画邀请展”;应中国画研究院邀请参加在无锡召开的“中国人物画研讨会”;《都市上空·日落》发表于《中国画研究》第11辑;《线描组画》入选《中国现代线描》一书。
 
  1997年 应新华社和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协会之邀,赴日本为大和市西鹤寺创作壁画和屏风画;创作《白夜》十余幅作品以《云中漫步》为题,在“红门画廊”举办个展;《远足》、《消夏》参加广州美术馆举办的“全国中青年画家邀请展”,并为广州美术馆收藏;《风》参加97珠海“中国当代名家中国画邀请”;《秋天的日子》参加上海“迎97·中国艺术大展”;接受美国CNN国际电视制作公司采访;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专题采访。
 
  1998年 《学院艺术》杂志发表系列作品并专题介绍。创作《白垠》等作品20幅,以岸为题在红门画廊举办个展;香港南华早报发表合众社记者专访,题为《表现都市生活取得巨大反响的青年艺术家》;接受“WTN美国环球电视新闻”记者专题采访;作品《流星雨》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1999年 《都市上空·日落》等8幅作品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四人画展。
 
  2003年 参加了文化部与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东方之韵》。
 
  评论:
 
  关于刘庆和
 
  作者:鲁虹
 
  与一些都市水墨画家往往同时进行多题材的创作不同,艺术家刘庆和很早以来,一直把都市水墨的题材当作了自己的创作方向。这既使他的创作显得十分纯粹,也使他的创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从刘庆和早在1987年所写的文章《国画创新与生活体验》(1)中,我们可以知道,为了完成本科毕业创作,当时他就以超现实的方式创作了表现城市生活的素描组画《墙》。往后,他更是一发而不可收,从此走上了以城市生活为背景的新水墨画创作之路。在解释自己的艺术选择时,刘庆和以极为朴实的语言写道:“大多数人真正关心的正是当下的生活环境和当下的人文背景。……我们力所能及的也只有关注当下生活,以这一准则来看传统,就不会被传统凌架,进而突出‘人、生命’这一永恒的主题。”(2)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是我们理解刘庆和作品的关键所在,事实上,不论他的作品在风格样式上如何变化,关注“生命、主题”的追求却始终没有变。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虽然刘庆和认定“使中国画注入时代感,最初遇到的问题仍然是题材的拓宽。”(3)但在努力拓宽水墨画的表现范围时,他却并没有简单地向写实水墨回归。在他看来,中国人物画创作一方面要直面生活,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重构和想象的作用。因为“逐一摆明道理,难免陷入情节的叙说;逐一细说清楚,也会失去中国水墨画的随意。……生活中的因素怎样滤取到画面中作为背景表达,还要历经一番锤炼,使之更具代表性,更加典型,同时更意味深长。”(4)。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刘庆和在表现现代都市生活时,从不描绘具体的埸景与事件,而是注重从本质上、意向上去营造一种气氛,进而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去与作品交流。应该说,这与传统中国画在创作上的追求完全是一致的。
 
  刘庆和在美术界为人知晓应该得益于他参加“新生代画展”的三张作品,其中包括《雨.雪》、《夏》和《坐转椅的人》,它们创作于刘庆和1990年读研究生毕业之后。当时,他摸索出了一种将工笔与水墨相结合的作画方法,画面上的直线处理得益于对画家大卫.霍尼克的研究与思考,这样既与随意性的书写形成了鲜明对比,又避免了对现实埸景做写实性处理,使画面具有特殊的意味。与传统戏剧对空间进行虚拟性处理的方法很有些相似。
 
  1994年,刘庆和举办了个人画展,集中展示了他在那一阶段画的作品,如:《游戏》、《秋千》、《午夏》、《母子》等,作品多用一种有色的皮纸画成,而且全是以家庭为背景,不光表达了家庭的温馨,也表达人们的无聊、无奈与无尽的空虚。1995年以后,刘庆和作品中的工笔处理方式逐渐被削弱,笔墨表现也较以往自如,但表现的范围却从室内转到了室外,之后又从地上转到了高楼、山顶与一些自然风景中,有时还在个别画中加进了网形符号,意在影射现实中各种因素所形成的无形的网。在这一阶段的作品中,刘庆和用他独创的北方青年形象非常成功地突出了现代都市文化对大多数边缘性青年人的巨大压迫感以及他们无可奈何的心态。其具体的表现是,无论是围在一起也好,相互拥抱也好,还是独处也好,他们不仅眼眸中都透露出丢魂落魄似的目光,身体语言也呈现出无可奈何的状态。而从德加那里借鉴来的底光处理手法更是有效加剧了画面的特殊气氛。由此,观众将可以由少数人的精神世界进入大多数人的精神世界。
 
  从刘庆和所写的大量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不仅坚决反对“笔墨中心”论,也反对按传统的笔墨标准评价新的水墨画创作,在他看来,虽然产生于特定文化背景中传统技法在表达传统题材上可谓驾轻就熟,但面临今天的生活,特别是表现城市题材就显得力不从心了。(5)在与批评家余丁的一次对话中,他曾明确指出:“水墨画走向当代要靠自身的生活积淀、感召,只要真情实意的生活,真心地感受,就不会对生活无动于衷,也就不会回避水墨画所遇到的新课题。所谓新课题也就是水墨的技法表现,在都市题材面前难以找到经验可循。强调“笔墨中心”会使人觉得与现代生活产生敌意,……”(6)为了表达一种现代的感觉,即表达画面上不可言状与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情绪,他完全消解了传统的中锋用笔,代之以阔笔横扫的作画方式。由于很好地借鉴了传统没骨画法,并熟练控制了墨色的层次变化,所以画面上象征着烟雾一样的浓重墨色恰如其分地显示了当下人的生存环境。如果说,传统人物画强调的是细线与细线的相互组合,那么,刘庆和在画中则强调的是阔笔与阔笔,也就是面与面的相互组合,细线只是其中的点缀而已,这使他最终创造出了直逼现实生活体验的新水墨表现方法。正如青年批评家皮力所言“刘庆和艺术的意义是突现在他所提出的问题和他解答问题的方式之中的,而更重要的是他在提供意义认可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以水墨为契机的感觉,思惟,表达方式。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乃至文化。无疑,他的方式将是当代中国艺术无数有意义的方式中的一种,它们的推进作用在今后的时间里会越来越明显。”(7)
 
  2005年12月28日于深圳美术馆
 
  注:
 
  (1) 见《美术研究》1994年1期。
 
  (2) 见《关于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思考》,《名家谈创作》,湖南美术出版社。
 
  (3) 见《国画创新与生活体验》,《美术研究》1994年1期。
 
  (4) 见《关于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思考》,《名家谈创作》,湖南美术出版社。
 
  (5) 见《国画创新与生活体验》》,《美术研究》1994年1期。
 
  (6) 见《行走的体验》,《当代艺术》第16期。
 
  (7) 见《刘庆和的“水墨话语”及其文化指向》,《95深圳美术馆》。
 
  温和的颠覆——刘庆和艺术的意义
 
  作者:冀少峰
 
  作为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刘庆和而言,他以自我真诚而又真情的视觉描述,并以一个视觉知识分子敏感而又细腻的心灵,在对激变的社会、激变的现实做出洞察性表达的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在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特别是全球资本、文化一体化的冲击下的深刻变化,揭示出了都市化进程中人们的一种真实的处境和生存实境,特别是反映了物质主义时代人们的一种生存心理——对现实的无奈、虚妄与妄想这个中国当代文化的特定层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庆和以其独有的视觉感知方式和极具个性风貌的视觉描述,在当代艺术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迹。
 
  刘庆和是位有着曲折从艺经历的艺术家,他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在其生命的早期历程中无疑有着苦痛的“文革”经历,他亦曾入工厂,尽享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豪情,但他又生逢其时,幸运地融入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因而他能够拥有良好而又系统的学院教育,这赋予他一种开放的文化视野和一个视觉知识分子的文化担当,也为其能够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超越与颠覆提供了可能。
 
  从刘庆和的视觉图像世界中不难发现,他带给阅读者的实则是一种都市化的诗学,都市化的视觉叙事和文化关怀,而在其都市化的视觉实践中,虽然不断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视觉阅读的新体验,但伴随而来的质疑与争议也如影随形般而来,漫长而又艰难的艺术探索,孤独中夹杂着失望、憧憬与期盼,刘庆和激情的讲述,惊人的速度,和带有强烈表现主义情愫的视觉叙事风格,成为他在当代艺术领域建立自我标志性叙事的发端。刘庆和展示的是纯粹的个人世界,其视觉叙事的表现主义情境,强烈的可辨识性语符及远离现实生活的精神倾向,完全又是直觉和个人生活经验的延伸,他用意向性表象进行着非现实和超现实般的话语实践,他又能够透过天方夜谭般的艺术虚境来象征自我在激变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生活实境,把非现实的景象和真实的愿望粘合在一起的精神上的想象,他反映的是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对奢华与时尚的追求及在消费主义和物质时代人们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面貌。他选择的是一种与社会和自我心灵相亲近的表达方式,他用弥漫着时代气息和中国元素及带有颠覆性的叙事品格和极富个性化的视觉描述,回归到一种对艺术的孤独体验,回归到一种心灵的意象才可能实现形式的自由,因而他唤起的也许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然而这种憧憬与期盼却只能在心的一隅,只能在梦想时的一瞬。透过其异彩纷呈的激情讲述,不难发现刘庆和自由自在的心灵所极力排斥的现实世界。他是在大量的拟梦境中追述自己的梦幻呢?还是试图唤起阅读者对自身梦境的回忆、期待与浪漫怀想?由此我们也看到一个不断自我营造在场经验的刘庆和,一个融入了青春激情的想象和都市化生活中的刘庆和,刘庆和的视觉叙事从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焦虑,再到融入理想化的生活,体验非现实的、虚幻般的生活,这其实是刘庆和的心路轨迹。刘庆和遵循着自我内心的感受,将自我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激情想象注入画面,使画面中的直觉和非理性的成分增多,从而营构出刘庆和所特有的梦幻般的诗性空间。期间亦可清晰地洞察到都市化的社会现实及都市化进程中复杂的人性,刘庆和不动声色地触及到了繁华生活表象下的隐秘,反映了后工业文明时期大众文化兴起的视觉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刘庆和始终能够远离绘画的优美与崇高,但他的确又表露出大众文化泛滥和消费主义流行人们对当代生活的向往与幻想,只不过他把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诱惑与幻想消融在自我叙事的空间中。
 
  熟悉刘庆和的人都知道,他虽然有着一个温和的外表,但在温和的外表下却难以抑制其旺盛的创作激情,他在诙谐幽默中暗藏着思维的机敏,玩世不恭中又透露着对自我人生规划的精谨与精细,低调含蓄不事张扬的同时,时时又流露出才华的横溢。刘庆和虽然身在学院,面对体制,但追求原创的勇气和激情,也使他的视觉讲述弥漫着强烈的当代的情理与韵致,这也导致他的视觉叙事路径,既能摆脱学院体制的束缚,又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虚空,既能自觉抵御商业因素的侵袭,又能摆脱意识形态的困扰,他以充满着浓浓情欲的青春期少女图像,带给阅读者的是一种对传统中国画的久已习惯的认知标准的震荡,实则是带给人们一种思考,是一种关乎中国画教育评价体系和认知标准的讨论,尽管对刘庆和的艺术充满着激烈的讨论质疑,甚至有强烈的反对声一片,但弥漫视觉图像中人物的情感宣泄,禅意的似有似无,东方意蕴的缠绵悱恻,离经叛道的粗放与大胆,交织幻化成一番迥异于中国传统审美情操的特殊质感,奇异怪诞的视觉图景在挑动阅读者感知的过程中,极富动态地完成了情绪或情欲的反思与释放,贯穿其间的则是一种对自由心境的追求和对自由心灵的向往。其视觉图像中的青春期少女不厌其烦地出现在国际国内多个展场,并引发一股青春美少女的图像风潮和无数小刘庆和的诞生,美少女们或暧昧,或欲望,或表现出一种漫不经心的挑逗,既鲜有强烈伤感的个人情绪,也没有一味地去追求一种和谐,但映入人们眼帘的却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生存现实,生存处境,有一种难逃欲望的诱惑,又有一种试图逃出欲望束缚的无能与无望,及在欲望的诱惑下人性所彰显出的一种无知或软弱,于是在情欲、欲望这种人类本能的驱使下,在一个个青春期少女和繁华表象背后,伴随而来的则是无尽的关乎道德、性、欲望、过度消费的思考,人物透过刘庆和率性的表达,因而也终止于画面之外的现实世界,而充斥其间的少女们的欲望的眼神,痴迷的神情,及流淌着欲望的黑色,扑面而来的暧昧激情,带给人们的是对已逝青春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焦虑体验,而那些少女,那些暧昧的神情及未可尽知的激情又是对人性深层的一种解放和释放。
 
  刘庆和的视觉图像极富新的中国性和东方元素,温和中难隐内心躁动的激情,含蓄中又时时流露着浪漫情怀的表达,激情的讲述中又透露着逝者如斯式的生命感怀,水色的妖娆,墨色的交融,线色的混搭,强烈的东方情调和中国意境,意蕴深远的缥缈背景,引人遐想令人痴迷的神情,欲望即将获得满足的释放和激情的冲动,笔触表现的强烈,偏爱用线和追求坏画的境界,偏爱在其特有的皮纸上的撒野与放纵,这种野性侵透在他的视觉形象中,寓简洁的形象中又有一种观念的延伸,弥散在他整个的叙事空间,释放出的是一种不受束缚和追求自由的人性,更是对学院体制和来自各种非议的抗争。
 
  在刘庆和带有丝丝的挑衅意味的视觉讲述中,我们洞察到他那不甘平庸的品格,不甘各种非议的勇气和自信,而勇气和自信无疑又来自自我叙事风格的建构和学界的认同。他的极富穿透力的视觉表达,与其说是对当代繁华表象的呈现,毋宁说是对繁华表象背后欲望的一种揭露,但难能可贵的是刘庆和既没有回归传统,又没有以激进的锋芒挑战当代艺术,而是以一种当代性的视觉讲述并结合传统文化的境界与东方文化特质进行当下的转换表述。他在观念形态、语言材料诸元素中进行多重实践,在全球化语境中,为西方提供了一个认知体会中国艺术精神的可能,也为传统的中国艺术在当代语境下走向国际提供了一个视觉范例。刘庆和一手伸向传统中国的人文精神,一手又用当代视觉经验的精神表达去连接我们今天的生存现实,从而在历史与现在,传统与当代,本土与全球化之间穿行游走,去书写着一个视觉知识分子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激情想象和象征性表达。这正如罗丹所言“艺术也是趣味,艺术家一切的制作都是他们内心的反映,是人类灵魂的微笑,是渗入一切供人欣赏与使用的物品中的感情和思想的魔力。
 
  作品欣赏:
 

节日快乐 尺寸:160×8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9
 

礼拜 Worship 尺寸:150×8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9[NextPage]

曲儿 The tune 尺寸:150×8 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9
 
水寒 Cold water 尺寸:150×8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9[NextPage]

《北风》 North Wind 尺寸:140×90cm 质地:皮纸水墨 年代:2002
 

《风行水上》 尺寸:55×55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3[NextPage]

《风景二十一》 Scenery XXI 尺寸:180cm×28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1
 

《临界》 On the Border 尺寸:120×140cm 质地:布上丙稀.纸 年代:2000[NextPage]

《明子》 Ming Zi 尺寸:55×65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4
 

《水·火》 Fire—Water 尺寸:180×14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0[NextPage]
白夜 White Night 尺寸:120×9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1997
 

白垠 White Shore 尺寸:120×9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1998[NextPage]

残垣 Dilapidated Walls 尺寸:140×90cm 质地: 纸本水墨 年代:1999
 

成长之二 Growth II 尺寸:65×55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5[NextPage]

成长之三 Growth III 尺寸:65×55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5
 

成长之四 Growth IV 尺寸:65×55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5[NextPage]

初秋 Early Autumn 尺寸: 180×14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1
 

初学 Beginning Study 尺寸:235×18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2[NextPage]

都市上空·日落 sky above the City—Sunset 尺寸:180×14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1996
 

风·夜 Wind and Night 尺寸:67×67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1998[NextPage]

隔岸 Caress The Cloud 尺寸:235×18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2
 

丽水之一 Beautiful WaterⅠ尺寸:170×9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4[NextPage]
流星雨 Meteor Shower 尺寸:220×17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1999
 

满月 尺寸:65x 55cm[NextPage]

名人 Celebrity 尺寸:65 cm×55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9
 
母子图 Mother And Son 尺寸:170×9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1993[NextPage]

诺诺之二 Nuo Nuo II 尺寸:65×65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5
 

是你? Is that you? 尺寸:90 cm×75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11[NextPage]

水·陆 Land—Water 尺寸:120×9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1998
 

水岸 River bank 尺寸:55 cm×65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10[NextPage]

王先生 Mr. Wang 尺寸:140 ×120 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1994
 

星期六 Saturday 尺寸:100×10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1992[NextPage]

烟·云 Smoke and Cloud 尺寸: 190×180cm 质地:纸本水墨
 

夜游——尽 Fly with the Owl—End 尺寸:138×68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2003[NextPage]

游戏 Game 尺寸:160×10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1994
 

雨·雪 Rain—Snow 尺寸:190×180cm 质地: 纸本水墨 年代:1991[NextPage]

坐转椅的人 The Man in the Swivel Chair 尺寸:170×90cm 质地:纸本水墨 年代:1991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