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连载之六]唐承华:作为当代“书法家”的唐承华

2014-03-17 15:24:38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为当代“书法家”的唐承华
 
  作者:庞惠英
 
  伟大的艺术与我们的潜意识息息相通。它唤起情感,它触碰内心,即使我们对此毫无察觉。当观赏一幅具象绘画时,我们往往会习惯性地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具体的形象上,譬如一根长笛、一位含笑美人、高山大川或树木丛林等。因此,具象绘画从本质上局限了艺术家对观者之内在精神层面的深度影响。逐步转入抽象绘画,是西方艺术一次史无前例的重大转变。藉由强大的抽象语言,艺术家得以第一次绕过客观写实,从而进入不可言说的内在世界。
 
  然而,令人讶异的是,在中国,抽象艺术的概念被认为是舶来品:汉语辞典中原本没有“抽象”这个词汇,直到半个世纪前才收录进来。笔者身为一位在西方受教育、在北京工作的艺术学者,经常去中国的各大艺术院校考察。其中有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在这里,潜心于抽象艺术探索的当代艺术家是如此之少;似乎大多数艺术家仍然沉浸于传统的具象绘画模式。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完全没有抽象艺术。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体系。每一个汉字都是象形文字,指代形形色色的主体与客体。但是,这些汉字是在每位造字者独特的想法之下演变锤炼而成,线条与顿点的组合已不再拥有具象的性质。取而代之的是,每一笔抑扬顿挫都是书写者的内心写照。
 
  唐承华就是一位当代的书法家,虽然他未必同意这个说法。笔者在此是从广义上来使用“书法”这个词汇,并非是指这位艺术家在书写汉字,也不是说他的作品有叙事性。然而,我的确觉得把“书法家”这个名称用在唐承华身上,是恰切的。因为中国绘画和书法之所以与其它文化中的艺术不同,正是在于其强调情韵生动、充满生命活力。中国著名书法学者蒋彝(1903-1977),在其1939年出版的英文著作《中国书法:审美和技法介绍》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书法是民族性中最根本的艺术形式。书法中的韵律、线条和结构比之在绘画和雕塑中体现得更完美,甚至形式感和动感也毫不逊色。书法大家的杰作远不止是一堆表情达意的书写符号,而是一次律动的探索,好比绝妙的舞蹈。”
 
  唐承华每件作品的核心魅力在于,把对自然的感受转换为充满书法精神的视觉盛宴。他画面中那份纯然的动感让人联想起行动绘画或者抽象表现主义:点线之间的节奏、色彩之中的韵律,一目了然。然而,艺术家并非完全随意地在画布上滴溅或挥洒颜料;恰恰相反,每个点、每一划、添笔还是留白,都是在谨慎不懈地追求某种视觉平衡。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一贯推崇飞白之美,一种不经意间的笔墨效果——枯笔所写,丝丝露白,给人以飞动之感。虽然唐承华并非总是呈现这样的水墨特效,但他非常认同这种不刻意而为之的审美。这在他非凡脱俗的画面中处处可见踪迹,譬如那纸本或画布的肌理效果,以及斑驳的水墨与色彩层次。无论创作国画、油画还是版画,艺术家始终追求某种不可控的自发效果。在每件作品中,书法韵味的笔触,一次次相互邂逅,这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当然,这样的邂逅,不是完全偶遇。
 
  无论他的油画、版画、装置亦或纸本水墨,唐承华自有其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且看那大胆雄浑的水墨用笔、绚烂的色彩以及开阔的空间。尤为值得点出的是,他对黑色的使用直接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意相呼应。就像此前的每一位水墨画家,唐承华每幅作品的构图都始于他起初的那几笔黑色。只有在用墨色把大格局定下来后,艺术家才会在此基础上添加颜色等细节。在中国书画中,厚重的大块黑色与纤细的笔触线条,相互平衡,营造出或简约或丰盈的视觉享受。当我们审视艺术家的作品时,也总能发现这样的平衡:不仅有气势磅礴的块面,还有细腻流畅的线条,以及这两者之间无限丰富的层次。
 
  不仅于此,在作品的留白中,观者亦可以发现这样的平衡。中国传统绘画极其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画面中颇有讲究的大量留白。这些空白,有时意味着蓝天白云、潺潺流水、日月光辉,或者仅是空白、一无所指。中国审美哲学认为万象虚空。在画面的整体构图中,留白之处所起的作用往往较笔墨所到之处更为突出,不仅烘托了主题而且给观者以呼吸和神游的空间。艺术家秉承了这一概念,并在他自己的画面中也留有大量空白。虽然幅幅画作都充盈着色彩之流淌与形式之张力,但恰到好处的留白则带给观者平静与安宁。
 
  唐承华作品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对色彩和空间的慧心安排,极富律动,可谓生机盎然。这与中国传统绘画甚为迥异。虽然艺术家有时采用通常水墨画才用到的矿物颜料,但他不局限于此——合成的或天然的各种颜料,他都兼容并包,以求达到最好的质感,唤起观者最悦目的体验。与西方的色域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唐承华的作品中,且不论具体的图形与背景,其视觉上的空间感仿若延伸到画面之外,气象广阔。不讲求任何定式和繁琐笔墨,艺术家追求的是营造空间与色彩的巨大张力。形与色的聚合、重叠、晕染,模糊了空间的界限,以至于画面中的形状若隐若现,与周围的色彩交融一体。
 
  对于色彩的运用,唐承华不是一味强调平涂与叠加,而是用之来表现自然世界中的对象和事物。正如印象派画家,唐承华看重用准确的色彩来描绘自然光影的变幻。虽然艺术家对于再现客观世界自身并无兴趣,但画面仍然是有具体主题的——它描绘的是某个真实存在的对象。譬如寒冬里中国东北的荒山,阳春中家乡福建苍翠繁茂的风景,或是每年数次国外旅行写生中新鲜的灵感,也常常跃然纸上。随身携带速写本、油画笔,放飞想象的翅膀,艺术家积累着丰富的体验,并把这些转化为艺术画面中美妙的音符。的确,在他的每件作品中,都能感受到自然的诗情,四季的气息,这正是他的弦外之音、画外之意。
 
  出生于1964年的唐承华,在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接受了美术教育。虽然他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训练都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但后来旅居和工作于日本、美国和欧洲的经历,让唐承华蜕变为具有国际当代视野的艺术家。同时,他创作的水墨画、版画和油画,依然分明具有中国性。在如今全球化的世界中,传统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类似于我们谈论东方主义或欧亚主义时所说的差异;虽然这些约定俗成的说法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但在艺术领域中,东西方绘画风格的不同还是显而易见的。我提出唐承华是一位当代书法家,但这个标签并不是要给他的作品下定论,更不是低估他的作品。正好相反,这位艺术家把他生活的精粹展现于画面,在转换的空间中体验时光和律动。此乃一位当代书法家的心中挥毫。我期望以此文道出他非凡的创造性。
 
  作品欣赏:
 

天地悠悠 No.1 纸本 综合媒材

天地悠悠 No.2 纸本 综合媒材[NextPage]

天地悠悠 No.3 纸本 综合媒材

天地悠悠 No.4 纸本 综合媒材[NextPage]

天地悠悠 No.5 纸本 综合媒材

天地悠悠 No.7 纸本 综合媒材[NextPage]

天地悠悠 No.10 纸本 综合媒材

天地悠悠 No.12 纸本 综合媒材[NextPage]

天地悠悠 No16 纸本 综合媒介 180x90cm

天地悠悠 纸本 综合媒介 70x80cm[NextPage]

天地悠悠 纸本 综合媒介 70x80cm

天地悠悠 纸本 综合媒介 90x75cm[NextPage]

天地悠悠 纸本 综合媒介 90x75cm

天地悠悠 纸本 综合媒介 100x160cm[NextPage]

五月的风 No.12 木块 丙烯 油墨

五月的风 No.16 木块 丙烯 油墨[NextPage]

五月的风 No.19 木块 丙烯 油墨

五月的风 No.25 布面 油画棒 拼贴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