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愤怒的简约

2014-11-20 17:06:04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肖恩·斯库利(Sean Scully)是战后抽象主义绘画中一位重要的国际艺术大师;他1945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75年移民美国;现在创作和生活于美国纽约、西班牙巴塞罗那和德国慕尼黑。他曾于1989年和1993年两次获得英国‘特纳奖’提名,常年受邀在世界顶级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广泛巡展,作品被超过150个国际主要博物馆收藏。

  1945年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肖恩·斯库利,总喜欢称自己是“英格兰的爱尔兰人”,他既有英格兰式的自律,也有爱尔兰式的怒火,他用“愤怒的简约”来称呼自己的绘画风格。

  描述肖恩·斯库利的作品,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简单来说,在斯库利代表性的抽象绘画中,大都是以刷子粉刷以排列组合重复出现的方形和矩形图案,以及棋盘形的图案。复杂说来,就是为几何线条的构成主义作品带来绘画笔触的感性气息。

  然而如果熟悉西方绘画历史,譬如蒙德里安非常理性的栅栏画,或是马克·罗斯科那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自然也会对肖恩·斯库利抱以同样的理解,他同样是将绘画回归为单纯的颜色与雏形,展示出油画媒介本身的表现力。

  尽管人们对于肖恩·斯库利使用“刷格子”的画法各执一词—有人认为过于简单粗暴,也有人认为他用饱满的情感,强调出手工绘画的特质。《纽约时报》这样形容他的绘画:一遍又一遍地刷过,故意让所有颜色透露它们的底色,渗透出呼吸触觉和一种亲密的情感。但他的作品市场反响良好,广受私人藏家和美术馆的喜爱,频频出现在拍场上,世界各地几乎每一家重要美术馆的收藏中都能找到他的作品。他于1989年和1993年两次入围特纳奖最终候选人名单,被许多评论家、策展人盛赞,更被阿瑟·丹托称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油画大师之一”。

  从伦敦到纽约

  上世纪70年代,斯库利开始对英国本土的艺术环境感到厌倦,他认为当时的艺术界没有好的艺术评论人,而艺术评论又是艺术生态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评论人和艺术家相互交流、影响、帮助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1975年,斯库利选择去当时更活跃、更自由的纽约,并一直生活创作到现在。从那时开始,“抽象”成为了斯库利绘画的唯一表现形式。他对作品进行了极简主义化的改造,作品的画面充满了网格和条纹,并使用裁减、切割、拼贴的手法,制造怪异多元的画面。进入了新的环境,斯库利对周围的一切都变的更加敏感,而在材料上,斯库利开始使用工业材质,他将一层层的工业用纸胶带藏在丙烯涂色中,又或者是用粗鬃毛刷在画布上像粉刷工人一般的挥舞。那时的美国也正值它“最美好”的年代,波普艺术、极简主义、拼贴艺术都在这时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

  但紧接着“极简主义在80年代慢慢失去了它的人性关怀,变的苍白无力,所以我想要改变,向极简主义宣战。我的作品完全不符合极简主义的那些标准,太情感化,画面太粗糙,颜色过于忧郁。”斯库利这样解释他80年代的创作。1982年作的《黑暗之心》(Heartofdarkness)被认为是斯库利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转型作品:画面由大小不一的三部分组成,最左边的黑白横条纹,到中间的红黑横条纹,再到右面的黄黑竖条纹,这个有些奇怪的搭配从颜色到比例都不和谐。

  斯库利曾解释过创作这件作品的背景,当他走在曼哈顿街头,途经一个邮局的后门,看到有人在为邮政车的进出口画方形标示。那些画标示的工人们显然不是专业画家,画出来的线和块参差不齐,但斯库利却发掘了它的美,立刻就去买了相同的黄颜色涂料,回来就创作了这幅作品。斯库利认为这些工人谱写在高楼林立的格子结构中的,才是曼哈顿最浪漫的风景。

  同样的,在1985年创作的作品《前面和后面》(BackandForth)中,这幅9米长巨幅作品试图用斯库利的语言绘制纽约摩天大楼挤压在一起的样子。

  尽管在肖恩·斯库利的画中,有类似事先描述好的结构框架,但这并不影响他之后的创作,他把它转变为更疯狂的一些东西,譬如凭借直觉去选择一些颜色,依靠情绪去筛选力道。

  肖恩·斯库利曾说:“我想我总是想为近乎宗教式的原因创作艺术,就像马蒂斯的方式。马蒂斯曾说,‘我对生活有种宗教式的感情’。并不是说他信教。我有相同的感觉。我希望用精神的信仰,引导精神性的艺术创作,我想做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我之所以进行抽象创作实际上包含着非常复杂的原因,包括哲学上的和政治上的。因为我发现我们所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年代,在不同层次上众多事情在不断发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形成一种叠加的效果。因此我认为通过抽象绘画的创作,我能够实现五湖四海,不同受众,不同文化的共鸣,也就是所谓的世界大同。”他说道。[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编辑:杨晶)

   本文系北京文艺网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