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马克·奎安

2012-05-08 21:10:48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马克·奎安1964年出生在伦敦。198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罗宾森学院。如今,他在伦敦生活和创作。

  奎安主要通过雕塑作品来塑造人形,用材广泛,有大理石,血液,冰,玻璃,金属,或化学合成物。他对生物结构的易变性很感兴趣,有时用花作素材,保存在冷冻的矽树脂里,使其长时间开放。从概念的层面来讲,他的作品研究的是形式与内容,或说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尤其是关于身体方面的。

  “自我”(Self, 1991)是奎安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他抽取了几品脱自己的血液,冷冻后做成自己的头部模型,放置在制冷箱里保存和展出。这里,奎安重新阐释了一种艺术化的自我肖像手法,选择以一种真正形式化和生理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他好像将这一传统手法运用到死亡面具,即死人的面部模型的制作当中。

  在“红梅精神崩溃”(Raspberry Nervous Breakdown, 1997)这个作品里,艺术家试图通过令人膛目的肖像作品,说出内心深处的感觉,运用雕塑语言表现一种增强了的的情感效果。作品使用红梅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血或体内其他液体,从而让人注意到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之间的一种联系。

  1999年,奎安开始创作一系列主题为身体残疾的大理石雕塑,表现的是这种传统上与理想之美联系在一起的媒介,也可以被用来赞美具有身体缺陷的群体。该想法被运用到“怀孕的艾莉森·拉帕”(Alison Lapper Pregnant, 2005)这一作品之中。这件大理石雕塑作品,是奎安为一位怀孕的残疾艺术家朋友创作的。它在伦敦的特拉法尔加广场的第四根柱基上展出了18个月之久。广场是为纪念1805年英国海军在特拉法尔加的胜利而命名的。奎安的这一作品,远离雕塑的传统概念——那些纪念男性英雄和帝国胜利的题材,歌颂的是女性的伟大与身体的残疾。所以,拉帕的残疾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广场中心所颂扬的雕像人物,即率领海军获得胜利的著名将领—纳尔逊勋爵的残疾。奎安的这件雕塑作品也提醒我们女性的伟大所在,特别是她们孕育生命的勇气。

  奎安一向对艺术的表达和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者从精神到肉体的关系很感兴趣,他也因自己创作的DNA肖像作品而著名,比如:“约翰·萨尔思顿爵士:基因组肖像”(Sir John Sulston: A Genomic Portrait, 2000),这个作品展示了这位著名的科学家的DNA图,即他的详细的基因结构。作品完全是概念化的:这是最为真实的肖像——通过这个DNA作品,你可以追述作品原型的整个生理历史。

  “天真科学”(Innoscience,2004)表现的是艺术家的小儿子。乍一看,这个作品由洁白的大理石做成,具有他早期作品的特征。但实际上它完全是用一种奶的替代品和蜡做成的。所用的这种奶的替代品曾经是儿子出生后不久,由于对牛奶过敏,而选用的一种饮用奶。作品中婴儿的睡姿看起来安静而舒适,不过却被不适宜地放在画廊冰冷并且生硬的地板上。奎安通过选用奶的替代品——这一使儿子生存下去的物质——创作儿子的模型,表达了人类生命的脆弱以及我们为了生存而对科学知识先进成果的依赖。[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